著名音樂教育家馬有乘談音樂

出身于音樂世家的馬有乘,2歲半就在父親嚴格的教誨下學習音樂,24年前,她和她的丈夫接管了其父在1962年創辦的青少年交響社團,為培養大批的音樂后人作出了卓越貢獻,她認為音樂就像呼吸一樣不可或缺。

馬有乘認為要成為一個好的音樂家需要“找一個好的老師,技術技巧天天練,像滴滴水成江河,聽好多別人的音樂”

多傾聽別人的演奏,揣摩作品的內涵,再通過自己的學習理解詮釋將其表現出來,這是馬有乘父親從小要求馬有乘、馬友友姐弟倆必須要做到的。也是國際頂尖級旅美華裔大提琴家馬友友成名之后,運用音符,詮釋作曲家心靈,與古人身神相交引起共鳴時最感“榮耀”的時刻。

“我們聽大音樂家知道誰是誰,現在的聽起來都一樣,沒有了個性”馬有乘在教學中特別注重教導學生對作家、作曲的理解,培養學生演奏出自己的風格。她說:音樂就是語言,教給學生用音樂表達其內心感受。

“現在的小孩子沒有空閑的時間,安排很多項目他們很難安靜下來,學習音樂需要時間安靜下來的”,盡管如此,馬有乘還是肯定了華裔演奏家“程度越來越高,年紀很小就能演奏高難度作品”的現狀,她也盛贊全球華人小提琴大賽是高水準的比賽盛會。

馬有乘比喻音樂就像呼吸一樣不可或缺,她對巴赫的音樂、敬神頌神的音樂感觸極深,認為巴赫音樂的純凈、和諧具有超然的表現力,他音樂的廣博屬于全宇宙。

新唐人記者蘇菲紐約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