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立冬下药雨 补冬炉子烧红了

二十四节气 立冬

 

立冬”是表示冬季就此开始!中国大陆黄淮地区,温度降到十度以下的冬季温度,正是在此时。立冬是冬天的第一个节气,也是年中第十九个节气,每年在阳历11月8日前后一日进入立冬节气,黄历称立冬“十月节”。唐代诗人元稹咏立冬:“霜降向人寒……田种收藏了,衣裘制造看。”(〈咏廿四气诗立冬十月节〉)冬季的皮裘大衣出笼御寒了。

四立”节气之一立冬

二十四节气中“四立”节有四个,分别是春夏秋冬四季之首--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周髀算经》卷下说道:“四立者,生长收藏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故而中国黄历历法中以“四立”作为四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所以“立冬”就是万物收藏、蛰伏避寒的开始。


立冬,万物收藏、避寒之始。世界文化遗产日本白川乡合掌村冬季雪景。(卢勇/大纪元)

立冬 郊祭迎冬

古代立冬日,天子率百官于北郊举行迎冬之祭。《礼记·月令》中有记载:“立冬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冬于北郊。”、“祀神州地祇于北郊。”也就是立冬日祭祀大地之神。宫中在祭典之后,并且抚恤孤寡。所以,冬天也是感谢天地的赐予、展开慈悲胸怀的季节。

节气典故: 药雨

从立冬后到小雪前这半个月期间所下的雨有个特别名称,叫“药雨”或“液雨”。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水部》有载:“立冬后十日为入液,至小雪为出液,得雨谓之液雨,亦曰药雨。百虫饮此皆伏蛰,至来春雷鸣起蛰乃出也。”李时珍说“药雨”:“杀百虫,宜煎杀虫消积之药”。

立冬物候

魏晋的夏侯湛〈寒苦谣〉吟:“惟立冬之初夜,天惨懔以降寒。”形容立冬节气到来,凛凛寒气降临大地的情景。天风吹来,落叶木萧萧零落,草叶纷纷凋零。

中国《逸周书.时训》记载立冬三个代表性物候:“立冬之日水始冰,后五日地始冻,后五日雉入大水为蜃。”也就是说,立冬时节一到,寒气使水开始结冰,接着地表土冻;野雉鸡也不见了踪影,而在水边看到外壳纹路类似于野雉鸡的大蛤,所以古人说“雉入大水为蜃”。

立冬俗谚

一些关于立冬的俗谚,有预测天气的,也有描述节气中的物产作物的,体现了前人的经验,采录少许于下提供玩味,玩味之余,不妨自己亲身验证一番,以了解古人的智慧:

预测天气

立冬 落雨会烂冬,吃得柴尽米粮空。(江南)
立冬有风,立春有雨;冬至有风,夏至有雨。(山西)
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北方)
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北方)
立冬东北风,冬季好天空。(闽南)
立冬南风雨,冬季无干土。(闽南)
立冬打雷要反春。(北方)
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客家)
立冬有雨防烂冬,立冬无雨防春旱。(闽南)
重阳无雨看立冬,立冬无雨一冬干。(赣)

节气和物产

入冬,田头空。(收割完了)。
立秋摘花椒,白露打核桃,立冬吃软枣(猕猴桃)。

霜降腌白菜;立冬不使牛。
立冬前犁金,立冬后犁银,立春后犁铁(指应早翻土)
立冬小雪紧相连,冬前整地最当先。
西风响,蟹脚痒;蟹立冬,影无踪。
立冬种豌豆,一斗还一斗。

地方釆风.立冬食俗

吃饺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立冬日吃饺子的习俗,尤其是北方的北京、天津一带。为什么在立冬吃饺子呢?因为饺子的发音与“交子”谐音,同时饺子也是北方人珍爱的食物。“交子”代表“交子之时”,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故而在此年节交子之时吃喜爱的饺子应节。

老天津的立冬饺子是倭瓜饺子,具有特别风味。倭瓜是在夏天时就买回家,存放在小屋里或窗台上,经过长时间糖化,到立冬做饺子馅,并且蘸醋加烂蒜吃,别有一番滋味。

冬令进补

有句俗话说:“立冬补冬,补嘴空”。冬天来了,万物收藏,人们也想吃一些热呼呼的暖胃、暖身的食物,补充身体的能量御寒。

在中国大陆南方,民间在立冬日吃些鸡鸭鱼肉大快朵颐。 立冬这一天,冬令进补的食物多少都带着中国医疗食疗同源的观念,像是配合中药材炖煮的羊肉炉、姜母鸭、药炖排骨和麻油鸡等等,都是炙手可热的补冬名食。


麻油鸡,普遍的立冬补冬家庭料理。(赖友容/大纪元)


立冬进补,清淡的蔬菜羊肉炉是新选择。(新唐人亚太台提供)


立冬进补,姜母鸭养血,暖胃暖身,是许多人的最爱。(新唐人亚太台提供)

 

历史剪影.北宋迎冬藏粮存菜

冬天来了,在中国北方天寒水冰,已经蔬果不生。北宋时,京城冬季地寒种不了蔬菜,《东京梦华录》记载,上至皇宫禁中,下至民间,都在立冬节气到时储粮存菜准备过冬。北宋京都在立冬日前,车马载着过冬食物,充塞道路,形成立冬的风景。

《东京梦华录》载:“立冬前五日,西御园进冬菜。京师地寒,冬月无蔬菜,上至宫禁,下及民间,一时收藏,以充一冬食用。于是车载马驼,充塞道路。”当时收藏的食物有哪些呢?比如:姜豉、鹅梨、榅桲(别名木梨)、蛤蜊、螃蟹……等等都很常见,种类非常丰盛。

落叶飘零 老木见远山

宋元时代的陆文圭在立冬日吟咏黄菊耐旱不老,不随红叶坠地:“黄花犹带露,红叶已随风。”

宋代人钱时,在立冬前一日目睹红叶纷纷落满阶,而黄菊挺立一秋傲然立到冬,不随红叶飘零,悟得傲岸的志节不随风而坠。此情此景,留在他〈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诗中: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四时相因相循相生,时节异、物候变。立冬,虽然草木萧萧摇落,反而衬托了志节不凋的芬芳,老梧桐木叶子飘零了,老木枝干兀立,反而见得远山辽远。这一切在寒冷中展开了立冬开阔的一页。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李红)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