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1月12日訊】韓媒消息,為爭取恢復中朝貿易,朝鮮駐華大使蟄伏不出,無聲地威脅要與北京斷絕關係。同時,朝鮮在國內不斷煽動反中情緒,甚至聲稱朝鮮導彈射程已覆蓋中國全境。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1月05日訊】韓媒披露,涉嫌與朝鮮進行非法「船對船」石油交易的五艘船隻,實際上都是中國人擁有,而中共一直反對將這些船隻列入制裁黑名單。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1月02日訊】朝鮮瘋狂挑釁令半島局勢一再升級,聯合國不斷出台決議加強對朝制裁,而中俄也罕見地一概表態支持,引起外界各種猜疑。日媒最新消息指,中俄之所以不在意制裁決議,是因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1月01日訊】繼扣押香港船後,韓國又扣查向朝鮮走私石油的巴拿馬郵輪。消息指船上中國船員居多,被扣前曾停泊大連港。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指中朝走私石油「被抓現行」,並暗示以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7年12月30日訊】日前,美國公布了中朝船隻在公海走私石油的證據,韓國指安理會正討論應對方案。隨後,美國總統川普警告稱,中共「被逮個正著」,不要再繼續違規。川普話音剛落,韓國就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7年12月29日訊】日前,美方公布了中朝船隻在黃海公海秘密交易石油的衞星圖片。美國總統川普28日在Twitter上說,中共被「當場人贓並獲」,並警告說,「若這事繼續發生,將永遠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7年12月28日訊】中共海關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與朝鮮的貿易額已經連續兩個月下降超過6成。外界關注在國際社會持續加大對朝制裁力度的情況下,中、朝關係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7年12月27日訊】聯合國安理會22日通過對朝鮮最新制裁決議。中方雖然支持,但仍然拒絕切斷對朝原油輸送管。另外,美方公布了中朝船隻在公海秘密走私石油的證據,聯合國正在就此展開調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7年12月25日訊】中共雖然一再加強對朝制裁,但一直拒絕切斷對朝輸油管。不但如此,外媒消息指,有大陸船隻暗中在海上向朝鮮輸送石油,而中共官方也試圖阻止制裁一艘中資公司的船隻。另
【新唐人2017年11月24日訊】本週,國際社會遏制朝核危機動作頻頻。美國方面除了繼續強調朝鮮是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還祭出了新一輪的制裁。而北京方面則全面停飛了赴朝鮮的班機,並於週五宣布將臨時關閉連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7年07月22日訊】韓國的中央銀行——韓國銀行本週五(21日)估計,在國際制裁之下,朝鮮(北韓)經濟依然在去年創下17年來最強勁增幅。路透社分析稱,持續的中朝貿易使朝鮮經濟不致
【新唐人2017年07月21日訊】7月19號,為期兩天的首次美中全面經濟對話在華盛頓落幕。會後雙方取消了原定的記者會,也沒有如期發表聯合聲明,不過,雙方同意削減貿易赤字。外界認為,朝核問題沒有得到抑
【新唐人2017年06月26日訊】朝鮮金氏政權過去一直依靠中共政權扶持。但隨著朝鮮核危機持續升溫,中朝不但在政治交往頻生嫌隙,兩國的經濟合作也已不樂觀。有學者指,中朝經貿合作的出發點是政治的而非經濟
【新唐人2017年05月24日訊】4月以來,北京加大了對朝鮮核試驗制裁的力度。外媒數據顯示,中方已經停止進口朝鮮煤炭,進口柴油量大減,而進口朝鮮鐵礦石則有所增加。作為朝鮮主要的經濟支柱,中方是否會採
【新唐人2017年05月17日訊】朝鮮3天前再射導彈,無疑更加激化中朝矛盾。美媒引述北京外交人士消息,中方已在考慮關閉中朝貿易樞紐——鴨綠江大橋,最快可能5月就會實施。
【新唐人2017年04月22日訊】韓媒消息,朝鮮百姓在閱兵式上關注的不是武器,而是有無外國訪問團出席。當看到連北京都沒有派人參加,很多百姓感嘆:「如果中國不理,朝鮮就完了。」另外,中方封鎖中朝邊境,
【新唐人2017年04月14日訊】中國宣布暫停進口朝鮮煤炭後,今年前三個月,中朝煤炭交易相比去年同期驟減51.6%,但因中國加大了鐵礦石等的進口,中朝貿易總額第一季度比去年同期上升37.4%。
【新唐人2017年03月04日訊】朝鮮2月12日發射彈道導彈後,北京當局即落實聯合國對朝鮮的制裁,2月19日起停止從朝鮮進口所有煤炭。2月20日,朝鮮採取報復行動,下令停止向中國大陸輸出稀土。中美之
【新唐人2016年11月26日訊】中共原遼寧省委書記王珉落馬後,其深層內幕再次流出。港媒援引接近中共紀委的消息人士透露,習近平當局今年以來的反腐「打虎」工作重點,已從經濟案件轉移到政治案件,王珉的落
【新唐人2016年11月21日訊】自從今年3月國際社會為了壓制朝鮮當局繼續進行核武器試驗而強化對朝經濟制裁以來,外界都在關注長期給朝鮮輸血的中共會否認真實施制裁措施。日前,有美國媒體報導稱,近兩個月
【新唐人2016年02月03日訊】(新唐人記者文瑞綜合報導)韓國方面研究發現,中共和朝鮮去年雙邊貿易額大幅下跌,似乎顯示著雙方關係進一步惡化。不過專家告誡,中朝貿易的很多細節不為人知,要謹慎看待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