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看來不會停止」 《華郵》稱北京風向突變嚴懲朝鮮

【新唐人2016年11月21日訊】自從今年3月國際社會為了壓制朝鮮當局繼續進行核武器試驗而強化對朝經濟制裁以來,外界都在關注長期給朝鮮輸血的中共會否認真實施制裁措施。日前,有美國媒體報導稱,近兩個月來,丹東的中朝貿易進入了寒冷期,這次北京對朝鮮的制裁「看起來不會停止」。

美國《華盛頓郵報》11月20日報導稱,最近幾週,中朝貿易大幅下降,顯示北京當局「開始表達對朝鮮核試驗和發射導彈的不滿」。

報導引述一名中國朝鮮族的工廠老闆說:「自從9月以來所有事情都變得更難了,中國這次制裁朝鮮是因為平壤試射導彈和進行核試驗,制裁看起來不會停止。」

在丹東進行實地採訪《華盛頓郵報》記者報導稱,當地氣氛非常緊張,被採訪的中國企業的高管們全都不願意公開自己的身份,他們都表示,生意冷談,沒有人知道這種情形會維持多久。

報導猜測說,現在風向有變,這可能是朝鮮當局繼續進行核試驗,並且在今年9月份中共主持20國峰會期間又發射了3次導彈,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非常氣憤,所以「要讓金正恩感受更多一點痛苦」嗎?

不過,這名記者也發現了其他一些「不明確的跡象」:當地的年度經貿會雖然被取消了,但是來自朝鮮的煤炭出口卻在創記錄。

報導引述一些西方外交官員們的觀點稱,那是因為中共對聯合國制裁朝鮮的要求中提及的「生計例外」的說法有不同的解釋,國際社會注重的是「禁止」,而中共強調的是「例外」。

今年3月份,國際社會作出強化對朝經濟制裁的決定。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的制裁決議中,除其它的強硬制裁措施外,還下令強制檢查所有進入北朝鮮的貨物,並禁止北朝鮮煤、鐵和鐵礦石的出口,除非是為了「維持生計」。而這個「生計例外」的說法,成為中共繼續保持對朝經濟貿易的一個藉口,其中就包括繼續大規模從朝鮮進口煤炭。甚至在今年8月份,北朝鮮出口煤炭的大約40%是通過丹東進入中國的。這令國際社會對中共製裁朝鮮的決心不夠而大為憂慮。

外媒報導稱,丹東市的中共官員們總是「睜隻眼閉隻眼」,任由一些中間人在背地裏拉生意,制裁只是遠在北京和華盛頓的事情。

不過,今年9月份,丹東鴻翔事業的董事長馬曉紅被抓對丹東的中朝貿易產生了強烈的衝擊。

今年8月底,美方向北京當局通報了有關鴻翔事業涉嫌暗中走私製造核武器的重要物質到朝鮮的情況。隨即,中共遼寧省警方抓捕了馬曉紅並對鴻祥展開了調查,指稱該公司有「嚴重的經濟犯罪」。

幾乎與此同時,美國司法部公開指控其總裁馬曉紅利用其掌控的公司為朝鮮洗錢,向朝鮮軍方輸送美元,資助北朝鮮的核武器計劃。美方同時宣佈對丹東鴻祥工業開發公司實施制裁。這是華盛頓第一次用「二級制裁」懲罰幫助朝鮮的中國公司。

鴻翔實業董事長馬曉紅涉嫌走私核試驗物質的案子爆發後,在丹東當地造成了巨大震動。

一名在丹東經商的韓國商人在接受《華盛頓郵報》的採訪時稱:「我個人認為鴻祥的案子,比制裁的影響要大,我知道的情形是大家都很小心。」

但另一名韓國人說:「不管甚麼時候有甚麼特殊的事,中國那邊都會緊上一小段時間,但是過不多久,又會回到和從前一樣。」

(記者黎明報導/責任編輯:明軒)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