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千亿债务30年后还 难怪中国金融风险增

作者: 赵晓彤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0年05月28日讯】中共病毒(又称新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重创中国经济,中国央行近日发文指出,受疫情影响,实体经济的风险正在向金融体系传导。在金融风险上升之际,16家银行组团将甘肃一家中资企业的1,673亿元债务还款期限统一到30年,引发市场关注。

国企1,673亿债务获展期30年

据中国甘肃政府网站发布消息显示,5月25日,甘肃省内16家主要银行组团与甘肃省公航旅集团(甘肃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就1,673亿元债务重组签署协议。

协议包括,16间银行将甘肃省公航旅集团1,673亿元的债务利率调低,将还款期限统一到30年,令企业平均每年还本支出下降约200亿元,利息支出下降约15亿元。

官方称,这是当地金融系统与实体经济的合作,为该集团减负,企业可以更好的扩大“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业务。

公开信息显示,甘肃省公航旅集团是经甘肃省政府批准,在原甘肃省高等级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1999年成立)的基础上,通过增资变更设立的集建设、经营、投融资为一体的国有大型独资公司,注册资本200亿元人民币。2019年9月1日,2019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榜单发布,甘肃省公航旅集团排名第77位。

分析指出,该事件暴露出近期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风险。16间银行组团对1,673亿元的债务减息展期,反映实体经济的风险正通过债务传导至银行业。

并且通过对“铁公基”投资,以拉动经济、获得回报的方式并不被中国的经济学家看好,并认为此举会加剧经济问题,且长期无法获得回报。

中国经济学家许小年曾指出,中国经济的问题是市场饱和与产能过剩,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北京将“四万亿”投下去,又投到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增添了新的过剩产能,供需失衡进一步加剧。

这仅是近期披露出的一例展期案例,据中国国家统计局于5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中国工业企业利润萎缩27.4%,其中国有企业利润萎缩幅度高达46%。

由此可见,虽然中国央行大力放水支撑国企,国企的恢复能力也远远差于民企。多项分析也指出,这也是中国央行持续推出宽松的政策,而中国经济却迟迟未见起色的原因之一。

实体风险正在向金融体系聚集

中国央行旗下的《中国金融》近日发文称,由于中国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并不同步,导致不良贷款风险暴露存在一定滞后性,并且疫情爆发以来,银行业对企业实施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将导致后期中国银行业恐面临更大的不良贷款率及资本消耗压力。

由于中国央行再度延长对中小微企业贷款还本付息的期限,而对其他困难企业的贷款延期的期限也在协商中。随着实体经济风险向金融领域逐步传导,银行不良贷款将进一步增大。

甘肃公航旅集团的事件正在诠释出这种实体经济通过债务展期,从而将风险传导至银行业的趋势。

文章还指出,鉴于城商行、农村金融机构是服务“三农”、中小微企业的主要力量,疫情冲击令经济下行之际,这些城商行和农商行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都弱于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

虽然甘肃省网站并未指出16间组团为公航旅集团进行债务减息展期的银行,其中或可能包括城商行等抗风险能力弱的银行。

此前中国央行行长易纲发布论文指出,过去十多年来中国宏观杠杆率快速上升,金融资产风险已经向银行部门集中。

(转自看中国/责任编辑:叶萍)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