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一文钱 报得好婚姻

清朝时期,钱塘县有一个叫金镕的人,穷到没法子成家的程度,他父亲让他到米市学做买卖。

有一天晚上他收账回来,看见一饭店主人手扯住一个沿路乞讨的人不放,双方僵持许久,也没人调解。金镕问是怎么回事,店主说是结账时少了一文钱,那人说实在是兜里掏空了,不是故意赖一文钱。金镕说:“不就是一文钱吗?何必计较呢?”就从口袋里拿出一文钱替乞丐还上,避免了争执。

乞丐道缘由 牵红线
乞丐深受感动,尾随着金镕到了僻静处,问他姓名住处,金镕都说了。

乞丐拱手致谢,并自我介绍说:“我是河南人,家里很有钱。只因为今年夏天雨水太多,家乡发大水,田地房产都被淹没了,无以为生,不得不随灾民出来乞讨,以致这般落魄,流转江湖,学伍子胥当个‘吴市吹萧之客’行乞。不方便的是,我大女儿和我同行。我可以学那些‘用袖子遮住脸,提着鞋子’的饥民,可我女儿穿着弓鞋,裹着小脚,走路很吃力,怎么办?更难的是晚上睡在古庙里,我夫妻二人把女儿夹护在中间一同睡,我和妻子都不敢脱衣服,有许多不方便之处。等到晨钟把我们唤醒,女儿提着竹篮,迎着朝阳,辞别残月,在风尘中拍着檀板唱小曲时,又惹来不少轻薄子弟,目送情波,竟像蜂蝶恋花一样,来来往往排成了队。街谈巷议,传扬漂亮姑娘成了卖唱的,咱也受不了。咱不忍豆蔻年华,含苞待放的处女学坏。今天拄着拐杖去饭店时,恰巧杖头空空(旧喻没有饮酒的钱),多亏您代还孔方兄(代指钱),这无疑是‘将伯助我’。我虽然不是淮阴少年韩信报一饭之恩,可也不敢忘一钱之恩。我想您从囊中掏出青蚨(旧喻钱)的时候,也正是喜星高照红鸾时(旧喻有婚姻之喜)。我愿把小女送您作个拿扫帚、簸箕的妻子。”

金镕说:“邂逅相逢,未必没有缘分,不过虽蒙您老赏识宠爱,我还得回家和父母商量一下,再给你一个回信。”

晚上回了家,把掏钱帮助人,对方愿嫁女儿的事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等到夕阳西下,忽然听到敲门声不断,开门一看,就是流民夫妇带来一个女孩,十八九岁的样子,丰润雅淡,娇美的样子难以描绘。流民只说:“咱夫妻日夜奔走,正像行云流水,萍踪无定。如果能让小女和贵公子结秦晋之好(旧喻结婚),也就遂愿了。”说完就走了。

资夫营生
两人婚后一个月,新妇对金镕说:“转眼过去了三十天,我观察您家所作所为,真是忠厚门第,这才安心当你家媳妇了。尽管这里对我来说是异乡,可不亚于我在生身父母身旁。不过我劝你不要靠别人生活,要自谋生计,才是上策。”

金镕说:“没本钱,怎么办?”妻子就脱了膝裤,解下凤头鞋,鸦头袜,拿出一个套在脚脖子上的金镯,又从贴身胸衣上摘下珍珠一串,说:“用这些来换银子,你的经营就有资本了。”

金镕自从得到妻子资助后,贸易几年,竟大富。于是带着妻子往河南探望岳父岳母。只见雕墙高屋,华丽非凡。岳父母十分高兴地把他们请进去。一望二老丰采,尽脱当年风雪穷途的样子。

当下,二老把戏班子请到家里,唱戏摆宴,款待女儿女婿,小夫妻待了一个来月才回去。金镕的富有,总归起来是由黄金、珍珠造成的。而最让人可喜的是他那美丽的妻子,就是用升斗量珍珠去换,用黄金铸成屋子去藏,都不算过分。

回想起一文钱的恩惠,这金郎以一文钱起步,我们拿来作为清淡的材料,不也感觉脸上有光吗?有诗如下:

挥尘黄金不计年,何曾博得美人怜?哪知绝代如花貌,只换看囊一个钱。

资料来源:(清)许秋垞《闻见异辞》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晓玉)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