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工作风格是思考型还是等待命令型?

【新唐人2016年08月05日讯】每年梦田都会和几所大学合作,提供职缺给经过学校推荐的学生。我们会先强调,这里的工作有两种特质:一是“没有命令”,一是“需要思考”。意思是,它是思考性的:当我把任务交付给你,就由你来告诉我该怎么做;它也是展开性的:当你告诉我之后,不管你会不会、有没有做过,都会让你去尝试。我发现,这样的工作模式,反而对年轻人是很大的诱因。

当他们进来后,我通常交给他们的第一个任务,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发现问题。我最喜欢他们发现“我”的问 题,每次有人对我说:“执行长,你不要生气喔!”我就知道他们要讲我的问题了。这么做的目的是,尽管他们还缺乏经验,不见得能马上发掘出真正的问题、提供 解决之道,但是我希望至少他们能先学会观察,针对不懂的地方提问、表达,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和周遭环境发生互动。

我经常被问到,什么是数位汇流时代需要的人才?这个问题的答案,跟前面这一点是有关的。透过网路,所有功能都被连结,行业没有了边界,传统对职务的“角色”定义,当然也就跟着被打破。

假如今天你要做个手表般的穿戴装置,它可能得有手表的功能和美感,又要监测脉搏,还要能传送资料,牵涉到的领域可能得从设计、医疗、网路……跨越10几个产 业链,不只是过去的水平或垂直串连而已,几乎是个四面八方的立体结构。这时候,如果还是只熟悉单点作业,不懂得或抗拒跨界和别人连结,就很难胜任。

假如今天你要做个手表般的穿戴装置,它可能得有手表的功能和美感,又要监测脉搏,还要能传送资料,牵涉到的领域可能得从设计、医疗、网路……跨越10几个产 业链,不只是过去的水平或垂直串连而已,几乎是个四面八方的立体结构。这时候,如果还是只熟悉单点作业,不懂得或抗拒跨界和别人连结,就很难胜任。是思考 型还是等待命令型?

跨界,不必等命令

到底什么叫跨界?跨界的第一步,是跨出原先习惯的工作圈,开始接触新工作。通常,一个人被主管交付超出范围外的任务,会有两种反应:第一种是,这不是我“分内之事”,为什么叫我做?会增加薪水吗?第二种则是觉得“太棒了”,要不是主管命令,我就不能去碰了!但是这两种,都要打“叉”。最好的态度是,根本不要等主管下命令,就自己想办法出发去探索、碰撞。

以梦田文创来说,我们一开始就定义它是个文创产业的实验室,而且研发的是数位汇流趋势下的文化创意产业。所以我们的伙伴固然有个人的核心专业,但每个人都要向外延伸,做行销的也要懂内容制作、视觉设计、数位工具,这样立体结构型的行销专长才有不可被取代性。实际工作时,往往也都是以专案来分工,而不是依照技能。

以梦田文创来说,我们一开始就定义它是个文创产业的实验室,而且研发的是数位汇流趋势下的文 化创意产业。所以我们的伙伴固然有个人的核心专业,但每个人都要向外延伸,做行销的也要懂内容制作、视觉设计、数位工具,这样立体结构型的行销专长才有不可被取代性。实际工作时,往往也都是以专案来分工,而不是依照技能。是思考型还是等待命令型?

用人的时候,尽管还是先从核心专长出发,但我会特别观察对方的学习热诚。有一种人会说,他因为对原先的领域主动探求,觉得已无可学,进而厌倦,所以想换新跑道。这种我通常就不考虑,因为这表示他不 知道怎么在原领域精益求精。另一种人则是虽然在本来的领域中待了很久,却仍然觉得很有趣,而且累积出很强的自信,相信自己“不只如此,还可以做更多”。

我很欣赏这种“想要再多学一点”的渴望。这代表将来赋予他更多没做过的工作时,他会觉得快乐;否则刚好相反,会开始抱怨和选择退缩。

撞击、连结,以此找到志向与优势

在跨界的过程中,事实上也是认识自己的好机会。一来,可以借此训练领导统驭和整合的能力;再者,也可以透过接触各种工作、业别,从中找出最适合的长远生涯和志向。经验不够,是谈不上确立方向的。

想想看,当你连认识自己的知识和资讯都局限在局部,而且不完整的时候,怎么可能做出对自己负责任的明智决策?

换句话说,每个人都可以问问自己:除了在固定的位置上做事,有没有积极想过,我还可以横向、纵向地和谁撞击?和谁连结?和谁把界线去掉?我还可以去接触哪些和我有关的工作,并且更了解它的运作和内涵?最重要的是,这个动作必须自己主动做,而不是被动地等着被分派。

问完之后,再试着回答:我是“思考型”,还是“等待命令型”的工作模式?若是后者,就比较难以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了。

当然,不同职种、不同产业对新科技带来的冲击,感受度和急切度不同。不是所有工作都一定会走向跨界和跨领域,专注在一点上的工作都会消失。前者固然会愈来愈多,但后者也一定还会有部分继续存在。只是,如果坚持不跨界、不跨业,那就要有本事把手上的工作做到独占鳌头、独树一帜,那也是另外一种不可取代。

不管是哪一种,意识到这股潮流并事先做好准备,绝对是必须的。如此,眼前展开的就不会是焦虑和迷惑,而是更大的舞台。是思考型还是等待命令型?

──转自《大纪元》
(本文出自:天下杂志《创意,然后呢?》一书)

责任编辑:啸天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