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君子不以畜害人

【新唐人2016年2月3日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一句名言,“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表现了古代马在战争和交通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古人爱马甚于今人爱车,马的作用比人还大。但是有德行的古人还是把人摆在第一位。这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佳话。

公元前645年,秦穆公曾与晋国在韩原(今山西河津、万荣)大战,俘晋惠公。史书记载,秦穆公曾丢失一匹良马,被雍城附近三百多名野人(奴隶)抓住吃了。后来这些人被捕获,要被处斩。穆公知道后,对官吏说:“君子不以畜害人,吾闻食善马肉不饮酒,伤人。”就这样,穆公不但未杀食马野人,还赐酒赦之。后来,秦穆公对晋发动韩原之战,这三百名食马野人都报名参战。在秦军受挫、穆公受伤的危急时刻,他们推锋争死,奋勇出击,终于打败了晋军,报答了食马赐酒之恩。

正是:天道主善,人道向善,施薄薄报,施厚厚报。

唐代刘悚《隋唐嘉话》记载,唐太宗李世民爱才爱马。鄂国公尉迟敬德,性格骁勇刚毅,精于闪避槊刺。每每匹马单枪,冲入敌阵。

有一天,唐太宗李世民,遇到顽敌,抵御窦建德。双方布阵,交锋之前,唐太宗望见对方的一个少年,身跨骏马,衣甲鲜明。唐太宗指着少年,对尉迟敬德说:“他骑的马,真是一匹好马!”

话刚说完,尉迟敬德便请求把少年的马夺过来。太宗连忙制止说:“轻敌会招致败亡。如果因为一匹马而伤了你,不是我的心愿。”尉迟敬德自知有绝对把握,便自己决定飞马前往,结果,连少年与马,一并拿获回阵。那少年是王世充哥哥的儿子伪代王王琬。

太宗为表彰尉迟敬德的英勇和本领,就把这匹好马,赐给了他。宇文士及在隋朝时,也认识这匹马,是御厩中最好的一匹。

──转自《看中国》(有删节)

(责编:又容)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