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自我监督 专制体制下难有效

【新唐人2014年3月19日讯】(新唐人记者顾星音综合报导)日前中纪委公布机构改革方案,设立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旨在自我监督,防止纪检内部人员监守自盗。不过《东方日报》的一则报导质疑,这种自己监督自己的做法能有多大效果。

报导指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曾经担任中纪委书记、副书记的人众多,至今还没有发现一个腐败分子,但并不代表这些书记、副书记没有贪污,只是没人敢查他们。结合古今中外的案例不难发现,自我监督其实就是自我包庇。

习近平曾在上任后多次强调“亡党”危机,因此高调反腐肃贪,并授予王岐山统领的中纪委凌驾于其他部门之上的特权,这些动作得到不少民意的支持。但权力的膨胀,是否会让中纪委步上政法委的后尘?这在目前仍是一个大悬念。

《东方日报》的这则报导称,在周永康一手操持下,政法系统打着维稳的旗号,不断扩大公安、政法等机构的权力,对下镇压正当的维权运动,对上监控百官,甚至连政治局高官亦被跟踪调查。现在政法系统被限权改革,纪检系统却在扩权增人,或许过不了多久,中纪委便会变成另一个政法委。

另一方面,贪腐官员被查处后锒铛入狱,从此受尽苦难,在监狱中悔憾终身这种“童话式”的结局,即使在民众知情权极低的中国也很少有人相信。通过媒体报导、网友揭发等各种信息来源显示,大多数官员在入狱后用不上几年便能“保外就医”,或是假借写书、搞创作来不断减短刑期,几年后出狱更是乐得“自在逍遥”。随着这种人群数量的增加,各界也开始越来越关注污吏们入狱后的情况。但是,大多数人仍忽略了另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去年一年中,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中国某地官员因贪污等罪名被判刑,同时没收其个人财产并归入国库。在人们为贪官被捕而拍手叫好的同时,往往却忽略了贪污被缴收的金钱去了哪里?

国库”的概念非常笼统,中国至今都无法公示给民众一套完整详细的资金分配统计。而中纪委“打虎”行动仍将持续,这些被收缴赃款的最终去向却成为民众无法知晓的谜团。

香港《争鸣》杂志的一篇评论文章认为,一党独裁的绝对专制,赋予了各级官员绝对的权力,这种无人监督的绝对权力必然造成绝对的腐败。所以只靠抓几个贪官,不去动一党独裁专制这个腐败的总根子,就犹如铲草不除根,治病不治本,其结果只能是劳而无功。最后是边反边腐,越反越腐——这就是几十年来存在于中共官场中永恒的怪圈。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