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江青”的奇遇

【新唐人2013年4月27日讯】(新唐人记者李剑综合报导)67岁的美籍华裔舞蹈家江青4月26日到她的母校北京舞蹈学院,参加她在大陆出版的第一本回忆录《江青的往时往事往思》发布会。事前她曾被出版商告知,新书遇上麻烦。这一切似曾相识,她说,已习惯将名字当作测量中共政治气候的温度计。

《南方都市报》报导说,就在简体版《往事往时往思》在中国临近上市前,出版方突然告知江青,新书遇上了“麻烦”,叫她先别急着买飞北京的机票。

“不知道这回是不是又因为我的名字,让大家‘多心’了。”在江青的印象中,这一切都似曾相识。

半个世纪前,17岁的江青作为“香港国联影业公司”当家花旦,随“金牌导演”李翰祥赴台拍片。在申请入台签证时,她被人问道:“好选不选为什么偏偏要用江青做艺名?”她这才得知,自己与前中共魁毛泽东夫人的名字撞车了。

这场历史的“恶作剧”,在1967年被推向极致,江青女士因主演由琼瑶畅销小说改编的影片《几度夕阳红》,获第五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毛泽东的夫人江青则在这一年里,一口气推出了包括《智取威虎山》、《红灯记》等8部“革命样板戏”,被称为“无产阶级文艺革命的旗手”。

江青说,当时“由于报禁还没开放,台湾媒体只好把我的名字用特号字在影剧版刊出。还常用这岸这个江青和对岸那个江青做区分。”

她的母校北京舞蹈学院的老师也因为“培养叛国潜逃江青”被斗得死去活来,她老师说,“为你这个江青,那个江青给我们吃了多少苦啊!”江青说,若她当年还留在大陆,恐怕是没等江青知道她的存在,就一命呜呼了。

文革后,江青获邀回国演出,但是人们仍极忌讳提“江青”,她的母校送她一顶草帽,改名江菁。当地一篇报道竟这样介绍她:“江菁原名江青,恰与‘四人帮’江青一笔不差,故她毅然改名江菁。”让她哭笑不得。

北京奥运前夕,江青与谭盾合作歌剧《茶》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她身兼编舞、导演等数职。上演前朋友告诉她,海报找不到你名字。她去问演出公司,对方回应,写了啊,CHIANGCHING。对方还解释:“你是美国护照,我们按护照英文名写。”谁让你叫江青的呢?

江青说“我很了解中国国情,其实你提前打个招呼,对我尊重,我可能就无所谓了!”

江青原名叫江独青,1946年出生在腊月里的北平,50年代考入北京舞蹈学校。聊起名字的来由,江青回忆,主要是父母想在“天寒地冻里添一点春意,再加上一点私心,又加了独字”。江青姐弟四人的名字依次是“青、秀、山、川”。

50年代初期,为响应毛泽东的所谓“自我改造”,身为小学校长的母亲主动提出将女儿名字里的“独”字去掉,意在斩除“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毒草。当时派出所专门派人登门了解改名原委,得知用意后,还表扬他们家“思想改造工作做得彻底”。1956年,江青小学毕业后考入北京舞蹈学校(现北京舞蹈学院)。

真正的江青–毛泽东夫人

在当时,毛泽东的夫人江青并不为人熟知。那个时代,大众只知道毛的夫人本姓李,艺名是“蓝苹”。

据《新史记》第6期记载,毛泽东在“文革”中一直在利用江青。在‘文革’中,毛泽东对江青的利用是尽人皆知的事情。批判吴晗的《海瑞罢官》,是毛泽东点的‘文化大革命’的第一把火。

据悉,毛泽东在“文革”中对江青极其信任,最有力的证明,就是他1966年7月8日给江青写信讲“黑话”,和1967年8月4日又给江青写信,提出给左派发枪,武装左派等,这封信通过江青向中共政治局传达,以在全中国“贯彻执行”。

江青作为毛泽东发动“文革”的急先锋,是他最直接、最密切而又始终如一的合作者和支持者。

相关视频: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