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露澳洲肉类加工厂“潜规则”黑幕

【新唐人2012年12月9日讯】在食品安全危机泛滥的今天,澳洲也不再是一片净土。一份上世纪80年代的皇家调查报告经过30年后,终于在近期公开了其一直被保留的部分。皇家调查委员会发现,澳洲国内某些主要的肉类生产厂商将宠物食肉当作人类食用肉出售,澳洲人在不知不觉中吃进驴肉、山羊肉和爬满蛆虫的下脚料。

据《悉尼晨锋报》报导,费尔法克斯(Fairfax)媒体的记者在1982年信息自由法通过后,便要求查阅有关肉类替代的1980皇家委员会调查报告的“附件H”,没想到苦等了30年,直到今年11月才得到允许,随之揭开了澳洲食品安全的一系列黑幕

接收该调查报告的法官伍德沃德(Albert Edward Woodward)说:“随便在田野中屠宰的、驴肉、山羊肉、袋鼠肉、水牛肉、马肉,完全没有任何卫生处理……被肆意用来制成直接供人食用的肉品。”伍德沃德法官还发现,Jakes Meats Pty Ltd将水牛肉冒充高质量的无骨牛肉出口。他列出总共35个案例需要做进一步调查或进行刑事起诉。

维省是肉食安全问题的高危省份,根据“附件H”,在35起案例中,17起发生在维省。其中肉馅造假的情况较为严重,有些公司把袋鼠肉、马肉和其它宠物食品级的肉类剁成肉末,供人食用或直接把下等的边角料肉转卖给制作中式点心的商家。

文件中列出的案例包括:J. Bernhard,以假名J. Curtis经营,他的公司一年至少购买85吨的宠物食肉,然后将其重新包装成去骨牛肉出售。“Bernhard 从昆士兰买袋鼠肉,从维省买马肉,表面上是零售给宠物店,其实至少有一部分宠物肉卖给了制作点心的生产商作为馅料。”

在另一个案例中,Hammond肉类批发零售公司老板称,10个月中购买了16万澳元的宠物食肉,这些肉可以喂养3,000条狗,他承认其公司销售的供人食用的肉,大约一半是宠物食肉,他们将宠物食肉上按规定染上的颜色切掉,掉包成人类食用肉。

“附件H”还描述了北部行政区一家屠宰场的卫生条件恶劣,“蛆虫……明显可见”。

文件中还披露当时有些公司假造清真食品证书,把一般的肉当成要求严格的清真肉品出售。据悉,穆斯林不但只能吃某种动物的肉,而且屠宰过程还要经过特定的仪式。清真肉品的冒牌现象大得惊人,“规模可从下面这个事实中衡量出来,调查发生的时候,某家大型肉品公司的储存室中还有价值200万的假造清真肉。

在“附件H”中被列出的公司大部分受到了制裁,或出口证书被取消,但有些目前依然还在肉类行业运作。比如报告中提到的墨尔本一家肉公司Steiger’s Meat Supply ,生意关闭后,其老板后来在墨尔本又开了一家肉类批发零售商店。本报记者联系到了该公司的负责人,他说,这是30多年前的事了,再三表示不予置评。

食品安全危机的症结是人丧失道德

食品安全问题对于华人来说实在是老生常谈,“毒奶粉”、“地沟油”、“染色馒头”早已闹得人心惶惶,原以为在澳洲还是安全的,但主流媒体的这番曝光,使人们觉得哪里都不是净土。食品安全的核心是人的道德观念,在道德比较强势的时代,人们不会想到用吃的东西换取名利,生命自有他的尊严所在。只有当人失去了基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才敢于为了一点小利铤而走险。

在本报记者的随机采访中,老一辈的澳洲人分享了他们那个时代的故事。一位叫Ester的长者回忆说,记得那是在1970年代初,她曾经想去宠物店买袋鼠肉,但是店老板不卖给她,因为她家没养宠物。袋鼠肉是给宠物吃的,不是给人吃的,把动物的食物卖给人是违法的,这是对人的不尊重。

另一位澳洲人Des说,在过去的时代,人们都是手工制作馅饼、点心等传统食物。

挑选新鲜肉品小窍门

圣诞将至,不少家庭都会购买大量肉类海鲜,宴请宾客,该如何选择放心的肉品海鲜呢?经营快餐外卖生意的凌女士介绍说,首先要看外观,新鲜的肉皮肤有光泽,肉切面有光亮;变质的体表无光泽。其次可以用手试试弹性和黏度。新鲜肉外表微干或微湿润,不粘手,经过指压后凹陷能立即恢复;而变质的外表干燥或者粘手,新切面发黏,手按了之后不能恢复原状并留有凹痕。

新鲜色泽、品质好的肉品通常会摆在最上一层,在肉店服务生为您拿肉的时候,请看准您选好的肉块。

在喜庆的节日里,北方人都喜欢做包子、饺子、肉馅饼等面食,据餐饮界人士介绍,绞肉馅是最容易被掺假的薄弱环节,不法商家喜欢把下脚料混在一起打碎,若是肥肉太多,就加点血进去冒充瘦肉,因此比较稳妥的办法就是买一块新鲜的肉打碎。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