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增名:从莫言到宁波

【新唐人2012年10月31日讯】“知识份子要在重大的社会公共问题上发出声音影响社会以免民众收到一些民粹分子的影响而走向极端,使社会陷入危险的境地。”陈力俊先生在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逝世50周年研讨会上的一句发言,发言前,他看到了当下知识份子埋首书堆,不问世事的倾向。

这使我联想到了老乡莫言,作为公知,却回避着一个个的重大社会议题,未能为百姓发声立言。这个诺贝尔奖得了,我也认为是人类整体文明的一个蒙羞。人类是靠叙事维持精神世界的,言说的方式决定了我们存在的方式。

好的叙事,鼓舞人性向善的力量,文学,文字,通过字与字的组合变换,安抚内心的搅动。传递着普世的价值光谱,但是莫言的文字没有出现在公共视野里,没有出现在底层人民那里。所以,莫言的文学失败了,失败在历史的垃圾桶里。

这样的上行下效,这样的莫言,得到着今年诺贝尔评委们的认可,于是,在莺歌海到宁波,所有的公共知识份子都在却缺席一个这么大的事件。为什么,为什么我们的记者能出现在世界每一个角落,却不能出现在我们自己的国家的百姓最需要发声的那一刻。

没有这种为百姓发声的公众人物,不是什么真正的公众人物。当局作为体制内,不敢损失既得利益,企业家不敢,明星不敢。总有一天你们会敢,因为一个恶的政权是不能保护你的合法权益的,当失去时,你再也不能以手中所掌握的社会资源做一个影响社会的呼吁了。
只能和普通大众一样。当薄瓜瓜在哈佛希望薄熙来能得到公正审判的时候,中国的老百姓笑了,你当时手中有权利的时候,并没有推进法治文明的发展,而是穷奢极欲,鱼肉百姓,今天你倒台了,反而呼唤法治了。所以,这个前车之鉴告诉那些所谓的知识份子,公众人物,要想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必须要有一个遵法守法,约束自己,被民监督的好政府。

思想这个东西,真的很难控制,总有一两个时代的先知,总有那个几个铁铮铮的良心,站出来,即使被割喉,也能为民喉舌。张志新的时代,当他将要走向行刑场地的时候,为了禁止他发声呐喊,禁止人们从他那里得到一句启蒙心智的教诲,在行刑前天,喉咙被隔断。这样的残忍,根本无法阻止一个真正的声音的发出。

在这里我不是期盼当局豢养的知识份子能转投到人民这边,而是告诉他们,你们不在该发声的时候发声,当你们需要发声的时候,看到的也是苍凉。

满清的时候,皇族王爷们曾对革命党说,我们就是不政改,你们能怎么样。结果呢,历史告诉我们,他们灭亡呢。今天依然有既得利益者们这么对我们说,他们之所以这么说,是有理由的,是有那么多的莫言“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他们自然不怕。但是,从宁波事件我们看到,即使这些公众人物缺席民生事件,但是汹涌的民意,依然会推进人文明的车轮。(完)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