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步】谈古论今讲风水(四)

【新唐人2012年10月17日讯】四,“风水”一词的由来和内涵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等人把阴阳思想、五行思想、八卦思想紧密联系起来,把卜宅、相宅等进行了理论化的整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儒家体系和风水理论,并“形诸文字”,还出现了专业名称,《史记.日者列传》称它作“堪舆”,并认为“堪”代表“地突”,为“地形”之意;“舆”代表“承舆”,也就是说,“堪舆”二字,就是研究地表、地形与地状的一门学问。

东汉许慎在《淮南子、天文训》中解释:堪、天道;舆,地道也!堪舆是观天察地的意思,观天并不仅仅是抬头观看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转规律,察地也并不仅仅是俯察地上山脉河流的走势。这个观天察地是指上观天道,和天神沟通,下察地势,与地灵神交流,进而体悟天地运行的规律,了解宇宙运转遵循的法则,从而根据天地之道确定人这一层的规律和走向,以达到天、地、人三才的和谐,造福众生。

“风水”这个词来源于魏晋时期郭璞所着的《葬书》,书中郭璞对风水下了定义“……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郭璞因为在他的著作《葬书》中首次提到“风水”这个词,并奠定了风水的理论架构,所以被称作风水界的鼻祖。其实风水这个行当的历史要比《葬书》的历史长的多。到了郭璞写《葬书》的时候,其实是站在了巨人们的肩膀上,他所作的除了整理了一些风水理论外,主要是确定了风水这个名词。

气,现在很多人把它理解为气流,其实不然。现代汉语简化字简化的太多,很多字都被丢弃不用,从而造成了一些理解上的歧义。中国古人说的气(炁)不是空气,而是一种高于人直接能感受到的热量之类的能量的更高级的能量形式,古人懂得人应该在大自然中选择有气源源不断流来、并且能聚集气的地方,人才能健康的休养生息。

可这时候,风水这个词语如果不去研究,已经很难从字面意思看到过去那种问卜天意,勘天测地的内涵了。就象现代名词“气功”实质应该是“修炼”一样,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开始出现了气功热,一些民间的修炼有道的人开始把自己的所学传授给百姓们,让在文革中得不到良好医疗条件的人们有了一个通过修炼祛病健身的办法,因为时值文革时期,气功大师们不敢把本门在修炼界的真正名字讲出来,于是就从《丹经》、《道藏》等修炼古书中断章取义出两个最常用的字“气”“功”,拼凑出一个新的名词。

不管怎样,气功和风水,都讲到了“气”,修道的人都知道,这个字代表一种另外空间的高级能量,“功”则是修炼人通过修炼所演化出的比气还要更高级的能量形式。所谓另外空间,现代科学发展到今天也已经是科学界的学术成果中早有论证的了。现代科学认识到我们的世界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是由质子等更微观粒子构成的,以此类推。从修炼的角度看,修炼人随着他修炼层次的提高,能够看到由原子层面构成的世界的表现,甚至更微观粒子构成的世界的表现,也就同时同地看到了另外空间的展现。既然另外空间与我们所在的空间同时同地存在,那么另外空间能量的运转,当然也就会影响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大的能量运转和能量流的改变,甚至会影响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还有人把风水称作“地理”。它不仅是用来描述山川河流、地形地貌,而是讲大地之理,即天地人三才中“地”这个体系的法,或者说道。“地理”一词,更加准确的阐述了风水或堪舆所要表达的实质意义。

作为中华半神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水真正的核心是“神”。修炼有道的风水师为什么能找到地穴?因为真正的风水师都是修炼人,他能从另外空间看到地穴上的“炁”,低层看表现出来是一种光,那种光是每个穴位所对应的“地灵神”身上所带能量的显现。修炼层次高的风水师甚至可以直接看到地灵神,和他们沟通。穴位对应的“地灵神”所起作用越大,穴位也就越好。所以风水真正能起作用的原因是外形的背后(更深层的空间)有“神”,神在起作用。后代人根据《易经》,阴阳、五行等理论,把什么样的地形是最有可能藏有地灵神的地方进行了总结,归纳出了风水理论,使一些层次不高的人或普通人根据地形也能对此地是不是风水宝地有一定的判断能力。

风水这门学问也不来自于人的经验总结,而是神的传授。民间有记载,说唐朝风水大师杨筠松在山中遇到九天玄女,得其所授,方才精通风水,成为一代大家;风水界中最早有名字记录的风水师青乌子,黄帝时期的大臣,也是得九天玄女所授。九天玄女就是那位相传曾经传授给黄帝许多东西,比如奇门遁甲、行兵布阵、指南车、战鼓等等的神仙,帮助黄帝打败了蚩尤,风水术即是其中之一。

文章来源:光之塔博客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