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辐射致海洋动物面临死亡变异风险

【新唐人2011年4月3日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导,3月11日,日本发生大地震并引发海啸,双重打击导致位于东岸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严重事故。过去一周时间里,研究人员对核电站附近提取的海水样本进行检测后发现,包括铯137和碘131在内的放射性同位素浓度升高。核电站辐射导致海洋动物面临死亡与变异风险。

铯的浓度达到安全限值的20倍 辐射可导致变异

据《青年导报》网报导,陆地和海洋的所有生物都暴露在天然水平的电离辐射环境下,高频辐射足以改变DNA。这种基因损伤绝大多数可以治愈,但由于人造辐射的存在,动物更难修复它们受损的基因。日本核安全官员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日本海水样本的辐射水平过去4天内处于波动状态,30日的碘浓度达到法定限值的3,355倍。

《纽约时报》报导称,3月28日的海水样本检测结果显示,铯的浓度达到安全限值的20倍。纽约莱曼学院海洋与江河口研究所负责人约瑟夫.拉甚林表示,海水中的辐射能够以一系列方式威胁海洋动物的生存,放射性物质可直接导致海洋动物死亡、后代发生基因变异或者污染它们的食物链。

他说:“核辐射将导致一些海洋动物死亡,其他一些动物将遭受基因损伤。辐射的主要影响是改变动物的基因和影响它们的繁育能力。”

放射生态学家沃德.维克勒指出,碘浓度和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所对应的辐射剂量将导致海洋动物死亡或者影响它们的生育能力。维克勒是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名誉教授,他在电子邮件中指出:“我非常怀疑受损核电站泄漏的放射性物质对日本沿海大范围内的海洋生物产生的直接影响可以被观测到。”

他指出,利用法定限值测量海洋动物遭受的损伤现在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为了准确评估海洋动物面临的威胁,科学家必须了解福岛核电站附近海水、鱼类以及其他海洋动物面临的真实的放射性碘浓度。

对小型动物威胁最大

维克勒指出,福岛核电站附近的放射性污染水平将继续升高,对当地海洋动物的生存造成伤害。他说:“如果这种事情发生,最可能的影响就是破坏当地鱼类的繁育能力。”海洋动物的卵和幼体对辐射较为敏感,放射性原子能够取代动物体内的其他原子,所导致的辐射暴露将改变它们的DNA。

莱曼学院的拉甚林指出,绝大多数变异动物无法幸存,一些动物还会将变异遗传给下一代。无论哪一种情况,辐射暴露都会影响海洋动物的长期生存能力。拉甚林认为,在所有海洋动物中,最易遭受损伤的是水母、海葵、海蠕虫等软体动物,它们吸收辐射的速度超过有壳动物。

维克勒指出鱼类同样可能面临最大威胁。除了影响生育能力外,放射性物质同样会灼伤经过的鱼类,它们受到的影响就像在灼热的水中生存一样。

辐射将污染食物链

佛罗里达州大学化学海洋学家和环境放射性专家比尔.伯奈特表示:“在短期内,辐射将对海洋生物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好消息是,碘的半衰期只有8天。因此,如果能够遏制住放射性物质泄漏,这只是一个短期问题。但福岛核电站泄漏的铯的潜在影响更大,因为铯的衰变时间长达30年。”

拉甚林表示,如果海洋动物摄入受到照射的植物和小型猎物,海洋食物链将受到污染。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海藻等植物能够快速吸入碘。德克萨斯州理工大学毒物学家罗恩.肯达尔表示,在地震和海啸袭击中,日本东北部城市遭到严重破坏,铅等有毒金属可能进入土壤和水。

──转自《大纪元》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