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捐款“四不见” 中国人行善之心被制度扼杀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希望采访报道)在北京召开的一个中国慈善商业研讨会上,有学者抱怨由于政府的干预,中国的慈善事业难以发展。

《中国青年报》星期一报道,最近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研讨会”上,有学者指出,中国慈善事业不发达,不是说中国人缺乏善心、不想帮助人,而是当前制度存在“善门难开,善门难进”的尴尬局面。虽然中国有扶危济困的悠久传统,但是,这种传统却未能发展为现代意义上的平民慈善。在多数情况下,人们的慈善心被不方便的现行制度扼杀了。

“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研讨会”透露的数据显示,2007年,美国的善款总额为3064亿美元,而中国只有309亿元人民币。虽然2008年,中国的慈善捐款过了千亿元人民币大关,但是也只占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0.4%。

中国社科院最近公布的第一部“中国慈善发展蓝皮书”指出,中国的慈善机构尚处于初级阶段,不仅数量十分有限,而且行政化色彩浓厚,远没有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没有专门提供慈善服务的人员和机构。美国民间学术机构“中国信息中心”的杨黎莉先生表示,慈善事业本来就是民间活动,不应该由政府干预:

“慈善机构的运作在西方社会包括1949年之前的中国,它基本都是民间的,跟政府是没有关系了。慈善呢它本来就是所谓的社会财富的第三次分配,它跟政府没有什么关系,靠慈善机构的协同使社会财富能够进行从高到低这样的流动。这样一来能够缓解社会矛盾进行一些财富的再次分配。但是中国政府呢本质上它当然还是一个专制的政权,专制政权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呢就是它要把持一切权力,包括象慈善这类事物本来该民间管的,它应该说这60年来它一直就没有放过手。”

《中国青年报》的报道说,中国南都公益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永光归纳了中国慈善捐款面临的“四不见”问题,即:第一、捐赠人看不见捐款到底用在哪里。只有4.7%的捐款人知道捐款的用途。有中国媒体曾调查了1千多个捐款人,说自己知道捐款用到哪里的,只占 0.61%; 第二、灾区群众看不出哪些是民间的捐款。由于政府统一管理救灾款的发放,灾民只知道是政府发的,而不知道是捐款;第三、灾区政府看不到捐款在哪里,因为捐款变成了援建灾区的政府财政拨款;第四、民间公益服务看不见。这四种“看不见”对中国慈善发展的伤害很大。

报道引述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讲述的一件怪事说,慈善总会的一家下属机构向会长“报喜”说,当地政府为表示对慈善事业的重视,把市里的慈善会变成了政府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从此慈善会吃上皇粮,不愁经费了。一个民间慈善机构怎么能变成政府所属的事业单位呢?对此,杨黎莉先生表示:

“我们知道中共一直对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呢它都抱着一种敌意,所以要在中国申请成立一个慈善组织好像也不那么容易,因为民间组织好多它就不让你有法人的地位,这样你就要挂靠,一般挂靠当然是你要挂靠一个政府部门,这样你就又成了一个跟政府利用关系非常密切的,最后呢就变成了吃官家饭这样的一个机构,就说它不在是民间的了,这样的话它的运作、财务有没有人去监督呢?因为它有官方的背景,这样就很难成立。去年汶川地震之后呢,民间的捐款80%都进了政府的财政。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说政府的手伸得太长了一点儿。”

有资料说,中国目前大约只200家公益组织。据清华大学非政府组织研究中心前不久所作的调查显示,去年在为汶川地震募集的760亿人民币捐款中,政府接受了58%,各地红十字会和公募基金会得到31%,而这些捐款 最后仍然要由政府部门支配,并不归地方性公益组织支配。有专家建议中国政府把主导慈善变为辅导慈善,给民间社会更多的发展空间。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