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国际偶戏节 台湾传统布袋戏首次登场

【新唐人2009年2月2日讯】(中央社记者郭传信新德里1日专电)印度国际偶戏艺术节今晚举行“台湾偶戏之美”活动,应邀演出的台湾传统布袋戏泰斗陈锡煌师父,以纯熟技艺展现戏偶维妙维肖的神态动作,使印度戏迷首次见识到布袋戏之美。

  今年是第七届的国际偶戏艺术节 (IsharaInternational Puppet Theatre Festival),自1月30日至2月3日,先后在印度第一大城孟买和首都新德里国际活动中心 (India Habitat Centre)举行,共有台湾、土耳其及俄罗斯等国家获邀参与盛会。

  现年七十九岁的陈锡煌师父,率爱徒赖世安,随同台湾台原偶戏团荷兰籍团长罗斌 (Robin Ruizendaal)与大稻埕偶戏馆驻馆偶戏师意大利籍的马士儒(Massimo Godoli Peli),在台湾农历新年初三(1月28日),就千里迢迢来到印度演出。

  据精研布袋戏已25年的团长罗斌表示,在今晚新德里国际活动中心演出之前,一身牛仔劲装穿着的陈师父和爱徒赖世安,已经在孟买演出两场,均是观众爆满,而孟买戏迷也深深折服师徒两人的精湛技艺与细腻的表演手法。

  陈锡煌师父是台湾已故国宝级布袋戏祖师爷李天禄的长子,自小就与偶戏结下不解之缘,目前也是台湾传统掌中剧团团长,他细腻又创新的千变万化表演手法,曾在台湾布袋戏的风华时期,为北部布袋戏界注入了一股典雅风格。

  陈锡煌师徒今晚演出戏码为“意外姻缘”,叙述一对陌生男女相识相恋的故事。演出是在大师特别带来的一个台湾木制传统布袋戏舞台上进行。整出戏没有口白对话,除了音乐节奏之外,全凭大师操控戏偶的生动技艺。

  今晚风闻台湾大师演出而莅场观赏的印度等国戏迷,挤满了300人座位的露天剧场,同时还有不少人站立观赏。中华民国驻印度代表翁文祺也率同代表处官员与眷属多人莅临观赏。

  陈师父为这次演出,特别从台湾带来一座木制传统布袋戏舞台,摆在剧场前方,在聚光灯照射下相当醒目。全场观众目不转睛的观赏精彩演出,戏偶维妙维肖和诙谐的动作,不时引发阵阵赞叹与欢笑,显见观众已深深着迷首见的台湾布袋戏。

  “台湾偶戏之美”的戏码,也是陈师父针对外国朋友而设计。因大师感念偶戏在外国推广不易,因而着手编创了没有复杂口白,只有生动的文武情节与音乐节奏,这样的表演型式吸引不少目光,也使国际间多了不少台湾布袋戏迷。  

  一年一度的印度国际偶戏艺术节,是印度文化界一大盛事,由居于印度偶戏领导地位的现代偶戏团“伊夏拉偶剧团基金会 (Ishara Puppet Theatre Fund )”主办,宗旨在希望藉由印度与世界偶戏网络的建立,促进偶戏艺术的发展。

  主办单位伊夏拉偶剧团基金会创始人达迪.普杜姆吉 (Dadi Pudumjee)接受中央社访谈表示,印度偶戏历史也相当悠久,自有历史记载至今约有2000年。

  现年57岁,但自称接触偶戏活动至今已有48年之久的普杜姆吉,盛赞台湾的偶戏艺术。他表示,也曾经邀请台湾“无独有偶工作室剧团”参加“第四届Ishara国际偶戏艺术节”演出,但当时演出的是现代偶戏。

  他表示,印度偶戏与台湾掌中戏显着不同,道具和表演型式主要有三种,包括使用木棒或细铁棍牵引傀儡、皮影戏和套在真人身上的巨大傀儡(类似台湾庙会的七爷、八爷)。剧情则以印度各地方神话故事为主。 

  热爱偶戏的普杜姆吉表示,印度没有偶戏艺术学校,从事偶戏的人除了少部分是家庭传承之外,都是基于兴趣或学徒自己摸索学习,常是边学边演,有些人会到国外学习,或藉由国际偶戏节活动机会,观摩学习别人的技巧。他对印度偶戏日后可能趋于没落表示关切。

  台湾台原偶戏团荷兰籍团长罗斌则表示,台湾布袋戏也曾有类似的处境,但所幸仍有政府支持。曾在中国大陆以布袋戏发展作为博士论文题目的罗斌指出,传统布袋戏惟有因应年轻一代的喜好而作出改变,即惟有设法吸引观众,才能获得生机。(本文附有照片)980201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