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十九年的堅持与遺忘

Facebook

(BBC中文部記者樂安)十九年后的今天,「六四」确實已經被很多中國人有意無意地遺忘了。如果不是因為學校門口多了警衛,對出入人員加強了登記管理,今天的在校大學生往往意識不到又是一個「六四」來臨。

而對事件當事人來說,八九民主運動被鎮壓的結果不僅是他們個人心頭痛苦的記憶,也是中國當代史上黑暗的一頁。

當時天安門"絕食四君子"之一的劉曉波接受美聯社采訪時說:「’六四’畢竟死了那么多人, 而這些人并不是死于天災,而是死于中共的槍、刺刀和坦克」。

劉曉波說,這個性質是「尤其惡劣的」,但「六四」的亡靈并沒有得到安慰,「六四」問題的歷史還沒有得到公正的評价。

奧運年

使中國當局面對今年的「六四」紀念日感到尤為尷尬的是,奧運在即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

當時任中共總書記趙紫陽秘書的鮑彤事后和他的上司一起受到整肅,他對路透社談到奧運年時說,真不知道面對那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記者以及他們身后那些沒有親自來中國的朋友們時,中國當局會如何講述天安門廣場的歷史。

不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倒是在例行記者會上找到了回答的辦法。

這位發言人一方面以慣用的套話稱對那場「政治風波」已經早有了「明确的結論」,另一方面又說,有關「六四」的問題是中國內政,他作為外交部發言人「不予回答」。

十九年來中國當局對「六四」事件的回避、對有關信息的控制,已經仿佛從中國歷史上抹去了這一頁。

「就這樣吧」

一些人過中年的北京市民接受采訪時表示,學生當時的反腐敗要求還是合理的,政府不應以強硬手段鎮壓。

而更多享受著中國經濟發展成果的新興中產階級以及年輕一代則非但沒有像人們原來預期的那樣在物質丰富后提出自己的政治要求,而是選擇了淡忘。

一位21歲的北京在校女大學生對路透社說,當時政府的做法可能是有原因的,「事情過去就過去吧,現在不是已經也好了嘛,就這樣吧」。

然而,儿子當年被打死在北京木樨地的「天安門母親」丁子霖指出,對「六四」的公正評价是中國走向未來過程中無法回避的一件事。

她說,她們的組織「支持和敦促中國政府公正、和平地解決’六四’問題,這將關系著中國的民主進程,也關系著中國的未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