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中国】江泽民卖国?(上集)

【新唐人2002年11月17日讯】 主持人:观众朋友你们好, 欢迎您收看《透视中国》节目。

据香港《苹果日报》报道, 天津教育电视台日前出现反江泽民的口号, 其内容是: “绝密消息: 江泽民和俄罗斯签定条约, 出卖了相当于100个台湾的土地。” 副标题为”新闻自由是天赋人权”, 背景是绿色长城, 历时5 分钟。 这一消息被海外网站广为转载。 海外最大的中文报纸《世界日报》也于9月11日2002年在第二版作了详细报道。 这一消息在海外华人中引起强烈反响, 许多观众也许会问江泽民真的卖国了吗? 他与俄国到底签订了什么条约? 内容是什么? 他为什么要签订了这些条约呢? 好, 观众朋友们, 在这次的《透视中国》的《热门话题》栏目中, 就您关心的这些问题, 请您和我们一起走访一些专家学者, 听一听他们是怎样说的。

凌锋:江泽民的确与俄罗斯签订了的边界条约,这个条约大概从1991年开始签起, 签了东边边界,签西边边界, 然后再签一个河流、还有河流中间那些个岛屿到底应该归谁?还有那个航道到底应该归谁?在1999年就最后签订了这个《中俄边界全面勘分条约》,就等于把以前那些有关边界条约的原则具体化了。 2001年7月,江泽民到莫斯科去,跟俄国签订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这个条约,也最后肯定了上述的那些边界条约。

记者:东北的土地,我们大家都很有印象,有一个珍宝岛事件,当时是与苏联争夺珍宝岛,牺牲了很多解放军战士。那麽珍宝岛是不是通过这个条约,珍宝岛也被苏联拿去了呢?

凌锋:这个珍宝岛倒是要回来了,但事实是这样子,就是说这次签订边界条约以后,就等于说是承认了以前苏联或俄国拿去的土地。 但是在这次具体的划分边界的时候,把一部分有争议的土地,又划给俄国,可以说在有争议土地当中,大部分给了俄国,只有小部分我们才拿回来了。就比如说珍宝岛这个岛,因为1969年爆发过战争,所以大家的影响很深刻,好像这个是中国领土,如果是划分当中给俄国拿去了,那江泽民这个卖国的形象就太明显了。所以江泽民就千方百计,一定要求把这个珍宝岛划分给中国,但是所用的代价很大,那就把附近的另外大过珍宝岛150倍的土地划给俄国, 用来换回珍宝岛这块土地。

记者:我看到一些报道说《中俄睦邻友好条约》的签订,就等于失去了中国人民后代要回这些失去土地的最后权利。您是怎样看这个问题的呢?

凌锋:我觉得这话讲得是对的。第一点:中国从来不承认这些不平等条约,就说明中国将来还是有机会把这些失去土地要回来。第二点就是俄国实现社会主义革命是1917年,他们胜利以后在1919年和1920年先后两次发表对华宣言,在宣言讲沙皇俄国时候从中国掠夺去的土地将无偿的交回给中国。

曹长青:列宁确实这样讲过。但是列宁这话没有兑现,因为列宁很快在1924年就去世了,史达林接任,史达林更是一个大俄罗斯民族主义者,不仅是共产主义者,他也是民族主义者,他在这个方面是丝毫不让步的。而中国当时没有能力承担,因为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很快就进入国共内战,然后是抗日战争, 始终是很弱势的。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都是希望从史达林那儿获得援助。苏联给予很大支援使中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使中囯共产党获得了权力,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能跟他去要这个土地呢?而史达林本身又不愿给你,但是毛泽东在这方面还是相当坚持的,从来没有向史达林说这个土地我们不再要了,再不管了,一直想提出这个问题,因为涉及到你一直有求于我,包括50年代的所谓的这个抗美援朝,中国参加这个韩战,那也需要史达林的物质和军事支援,在这种方面,都是要有求于人,你很难要回来。所以在刚才我提到,50年代签了一个《中苏友好合作条约》,史达林、毛泽东签的时候,这个土地的问题基本是回避了。这个回避本身也属于毛泽东想坚持这个事情,我现在没有能力、实力跟你谈这个事情,有求你的更多,那交给以后,回避本身,搁置本身也是对这个问题不承认你对俄国拥有这些土地的合法性,所以这就和现在江泽民签条约, 全部回归有很大的不同。

凌锋:但是江泽民上台以后,与俄国签订了边界条约,而且,甚至于签订这个所谓《中苏睦邻友好条约》,就等于承认这些东西已经是合法地给了俄国,那就等于说中国以后已经没有任何理由再去要回来。

主持人:江泽民与普京签订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宣称“ 相互没有领土要求”。中俄 除了两个很小岛屿的主权仍有争议外,其他全部的领土分歧都得到了解决。 原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研究所首任所长严家祺先生指出:

严家祺:《中俄友好睦邻条约》就是最终肯定了中俄之间的边界,就是放弃了中国能够要回这些土地的权利。我并不是说这个土地马上就可以拿回来,但是这个权力是不能轻易放弃的。江泽民居然就放弃了。所以我感到江泽民在处理这个国土问题上是非常严重的对中国人民是犯下了不可饶恕的, 也可以说是罪行吧。

主持人:《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明文肯定了中俄边界的现状,并把97%的边界走向当作中俄两国的正式国界,也就是说中国政府正式承认了三百多年来与俄国签订的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 正式承认了被俄国所侵占的大约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为俄国所有。难怪严家祺先生发出感慨:中俄边界,退让三百年。 那麽历史究竟是怎样的呢? 观众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三百多年来中俄边界的历史。

画外音:16世纪中叶以前,沙俄原是个欧洲国家,与中国本不接壤。后来沙俄不断扩张,侵占了广大的西伯利亚, 才与中国边境相邻。从清朝顺治以来,沙俄就不断入侵中国的黑龙江流域, 强占中国大片土地。1685年,康熙大帝派军包围俄军盘踞的亚克萨城,痛歼侵略军,沙俄政府请求停战。

康熙28年,即1689年,中俄双方经过历时14天的谈判,正式签署了中俄两国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条约规定:中俄东段边界, 以外兴安岭至海,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为界。这就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土地都是中国领土。在此后的100多年中,两国以《尼布楚条约》为凭,相安无事。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时,沙皇俄国趁火打劫,迫使满清政府与其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 使中国的版图,不断缩小。目前,中国的版图,大体上是按鸦片战争以来中俄之间9个不平等的条约划定的。

一八五八年的《中俄爱珲条约》,俄国霸占了中国黑龙江以北的大片土地,但条约规定,居住在江东六十四屯的中国人照旧“永远居住”,仍由中国官员管辖,俄国“不得侵犯”1900年7月24日,俄国公然违反条约, 派17万大军将中国的江东六十四屯围住,对十六万居民进行大屠杀;最后把剩下的男子集中在黑龙江边,用子弹逼入江中,一一射杀或淹死,偌大的黑龙江为之染红!

主持人:中国是个人均耕地面积和自然资源占有量极度匮乏的国家。尤其到了现在,因为荒漠化和严重的水土流失,中华民族已退到沿海一弧,沿江一线。因此本属于中国的黑龙江对岸的肥沃土地和原始森林,就成为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生存空间和未来发展的希望。

郑义:对于一个人或民族来说最基本就是生存,就是要吃饭,要喝水,要呼吸空气。但中国人的生存空间由于自己人口的这种急剧的膨胀,然后呢,你的土地还是这么多,那麽你的人均生存空间就是急剧地缩小了,再加上近几十年来中国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等于是中国的一半以上的土地,实际上没有什么可以利用的价值了。比如说:新疆的土地有90%多是荒漠,那是很大的一块国土,西藏是很高寒的山区,甘肃、宁夏那一带都是32%以上的土地都是荒漠,你认真的算一下中国的土地,真正比较好的,比较符合人类生存条件的,其实就是东北、中原的一部分地区,还有长江流域一带。但是这些都不能和被江泽民卖掉的那些土地相比。那块土地就像东北人说的肥沃得攥一把都要流油的,而且这个黑龙江两岸基本上就是未开发的。 就是说将来有一天,中国人口压力太大,而生态灾难达到一种可能使国家崩溃的程度的话,如果有这么大一块土地和森林的话,那麽中国人就有个喘口气的地方。你比如说:从现在开始,建立一个民主制度,我们所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对于生态恶化趋势有一个非常强的惯性。 所有的前社会主义国家,一旦制度转型后,生态环境都要继续恶化一段时间,如果我们要有这么一块富裕肥沃没有开发的土地来作为我们整个民族的一个转机的话,我想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曹长青:我是黑龙江人,在黑龙江出生的。当年俄国沙皇夺去的土地都是黑龙江以外的,黑龙江, 以及小兴安岭、大兴安岭那一侧的大片土地。所以作为黑龙江人,就更加重视这个问题。在美国报纸上看到有关报道后,就特别关心这个问题。黑龙江是中国很肥沃的一片土地。中国有个歌: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大豆, 高粱。黑龙江是很肥沃的一片土地。所以可以想像在黑龙江的那一侧,不仅土地的肥沃,包括矿山等等。现在为什么俄国很重视能源啊,石油啊,估计俄国现在是石油输出国大国之一了。 中国现在也想从他那儿进口石油。现在西伯利亚那一带是俄国现在主要石油产地了。如果那些土地是中国的,中国就不用像现在这样,石油靠进口了。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么大的一片土地永远没有了,作为一个中国人,谁都希望中国可以强大。强大也包括土地的面积大。今天美国为什么国力超强?当然很多其他原因。但确实土地面积大和资源大, 以及地下资源多也是主要原因。 包括俄国今天变成石油国家了, 1亿5千万人口,地下有这么大的资源。所以对中国来说,你这么大一片土地资源就这么没有了,对你将来成为世界上的强国,经济上的发展,当然是有相当大的影响的。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通过专家学者的介绍以及我们对中俄边界历史的回顾,我们对江泽民与俄国签订条约, 给中华民族及其子孙后代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有了一定的认识。那麽江泽民为什么要签订这些条约呢? 在下次的《透视中国》节目中,专家学者们将与您继续探讨。 好, 观众朋友们,谢谢您收看《透视中国》节目,我们下次节目再会。

点击进入
透视中国Youtube官方网
新唐人透视中国栏目网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