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一顆超級地球 理論上宜居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5月26日訊】科學家發現了一顆理論上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星,它比地球小一些,但質量卻比地球大得多。這顆超級地球繞著一顆大約40光年外的小恆星運行。

根據週四(5月23日)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和《英國王家天文學會月刊》(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上的兩項研究,這顆名為Gliese 12b的系外行星圍繞一顆位於雙魚座的低溫紅矮星Gliese 12運行。這顆恆星大小約為太陽的27% ,溫度約為太陽的60%。

由於Gliese 12b的恆星比太陽小得多,它仍然位於宜居帶內,也就是位於距離液態水可以存在的恆星的理想距離內。但它完成一次軌道運行需要12.8天的時間。

Gliese 12b與地球大小相近,兩者比例爲0.958比1,但質量是地球的3.87倍。它可能有類似地球的大氣層,也可能有更類似金星的大氣層,也可能沒有大氣層,還可能有太陽系中沒有的另一種大氣層。

假設這顆系外行星沒有大氣層,科學家計算出其表面溫度約為華氏107度(42攝氏度)。

東京天體生物學中心的項目助理教授Masayuki Kuzuhara參與了研究。他說,「我們已經找到了迄今為止最近的、凌日的、溫帶的、地球大小的世界。」

一旦確定了Gliese 12b是一顆地球大小的溫帶宜居行星,科學家就可以對其進行分析,以確定其大氣中含有哪些元素,最重要的是,確定是否存在維持生命的水。

「我們發現只有少數(系外行星)是很好的候選對象。」參與研究的愛丁堡大學和倫敦大學學院博士生拉里薩·帕勒索普(Larissa Palethorpe)週五告訴CNN,「這是我們最近的發現,所以這是一個相當重大的發現。」

遙不可及

科學家們藉助美國宇航局(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收集的公開數據發現了Gliese 12b。該望遠鏡每個月都會盯著數以萬計的恆星,追蹤它們的亮度變化,這可以作爲系外行星運行的證據。

繞紅矮星運行的系外行星更容易被天文學家發現,因為它們的體積相對較小,在每次凌日過程中會產生更大的變暗效應。

目前,科學家們還不確定這顆行星的大氣層到底是由什麼構成的,是否有大氣層,以及是否存在水,不過帕勒索普表示,他們並不指望在那裡找到水。

在下一階段分析系外行星大氣層時,科學家希望使用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進行光譜分析。這種方法包括捕捉穿過系外行星大氣層的星光,觀察哪些波長被某些分子吸收,從而揭示Gliese 12b是否有大氣層存在。

但是,儘管這顆系外行星可能適合人類居住,並且從天文學角度來看相對「靠近」我們的太陽系,但不太可能有人很快造訪那裡。

帕勒索普說,Gliese 12b「遙不可及」,目前最快的太空船到達那裡需要大約225,000年。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葉萍)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