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向歐洲】羅馬最壯觀的噴泉 滿地的大鐘錶(第十集)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12月02日訊】

羅馬許願池

羅馬噴泉中,知名度最高,也是最大最美麗的噴泉,叫Fontana Di Trevi特雷維噴泉。

噴泉中是一組雕像,講述的是海神凱旋歸來的故事,海神的雙眼炯炯有神,面部表情剛毅,站在大貝殼戰車上,氣勢磅礴,更顯得他桀驁不凡,所向披靡,海神半人半魚的兒孫們,駕馭著戰馬,吹著螺號,在前面開道,站在海神兩邊的,分別是豐裕女神和康樂女神。

海神宮頂部裝飾的是教皇的皇冠,三重冠,象徵天堂、人間、地獄,還有兩把天堂的鑰匙,皇冠下面是四季女神,手持水果的是「春」,拿著麥穗的是「夏」,手舉葡萄酒的是「秋」,提著枯枝的是「冬」。

墻上還有兩個浮雕,一幅講述了羅馬士兵勝利歸來,另一幅講述了羅馬少女,為歸來的戰士指明這裡有解渴的清泉,所以特雷維噴泉也叫少女噴泉。

特雷維噴泉的名字本來沒有甚麼特別,意思是噴泉在三條路的交叉口,或者直接叫三叉路噴泉,但是這座噴泉的美麗聞名世界,吸引了無數的電影電視來這裡取景拍攝,其中1954年的奧斯卡獲獎影片《羅馬之戀》,竟然為特雷維噴泉創造了一個美麗的傳説!

根據電影橋段,背對噴泉,用右手將一枚錢幣,從左肩投進水池,會讓您將來再一次回到羅馬,用同一個方式再投第二枚錢幣的話,會得到嚮往的愛情,電影橋段還說,往水池中投第三枚錢幣,就能夠有情人成為眷屬。

很多很多的人都會來到這裡,拋個硬幣許個願,據說每年羅馬政府從池裡面,打撈出來的硬幣都有好幾噸呢,好多錢啊!

雖然這個傳說發源於一部美國電影,但從此人們卻津津樂道,而且爭相效仿到這裡來拋錢幣,從此以後,特雷維噴泉又多了一個新的名字,叫作「許願池」。

特雷維噴泉是羅馬境內最後一件巴洛克傑作,這座壯麗的噴泉因此也成為了羅馬的象徵。

羅馬街頭大鐘錶

在羅馬街頭我們還發現了一個奇特的景象,就是在街上有很多豎立在地上的大鐘錶

據說呢,意大利人嫌戴手錶麻煩,所以他們在街上豎立了很多的時鐘,方便隨時可以看時間,有時同一個地方,竟然有好幾個鐘錶立在一起,但是並不是每個鐘的時間都是正確的,你看像我後面這兩個鐘就有不同的時間,那麼現在到底是幾點鐘呢?看一下,現在是十二點四十六分,那麼證明後面那個鐘就沒在走,所以要看幾點,還是保險一點,多看幾個鐘。

羅馬市區並不都是平整的路面,有時也會遇到走上下階梯,離開鬧市區,剛走下一條石板鋪成的階梯,讓我們遇到了一幕驚險的畫面,兩位小姐飛奔橫穿馬路,後面的汽車呼嘯而過,一點也不減速,隨後還有一個二三十人的自行車隊,難道這裡正在進行賽車嗎?

幽靜的街上,即使是街邊小店也鋪著整齊漂亮的餐布,可見意大利的飲食文化在細節上的講究。

想不到在羅馬,也有炒栗子,我們還看到一位街頭藝術家,專注力超強,好像周圍的環境跟他沒有任何關係,夏日的羅馬,總讓人感到熱情奔放,當羅馬人穿上戰士服裝的時候,馬上吸引了不少遊客,上前與他們比試武功照相留念。

玻璃櫥窗裡的披薩,吸引了我們的目光,這家披薩店的披薩底很薄,選擇特別多,羅馬披薩確實風味獨特,看起來食材和醬料都超級新鮮,人們坐在街邊,買杯啤酒,或者喝杯咖啡,享受一下羅馬假日的美好時光!

維也納交通一流方便

維也納是一個我非常嚮往的名字,想像中的維也納,是一個走到哪裡都可以聽到音樂的地方,想想都覺得美妙極了!

來到這個古典音樂之都,就想放鬆心情到處走走,感受一下這裡的悠揚氣息!

維也納的公共交通令人印象深刻,比大部分歐洲城市要簡單得多,坐地鐵大部份景點都可到達,而且公共交通的車票全部通用,對遊客來說極為方便,上下車的時候,乘客要記得自己按開關門。

這裡的交通簡直方便得不可思議,只要買一張通票,電車地鐵都可以隨意的搭乘,但我沒有想到,這裡鐵路系統的出入口連個閘口都沒有,感覺走在那裡都自由自在超級爽快!

這裡就是地鐵閘口,多方便啊,你看。

走在街上,我們看到所有的樓房都那麼整齊,大約都是四五層樓的高度,搭配在一起又感覺很柔和。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驚訝的發現,在維也納的街頭,我們竟然發現一個巨大的像鐘一樣的東西,但上面的指針卻相當奇特,研究了半天才搞明白,原來是一個古老的秤,那我也來秤一下,看看我這兩天有沒有發胖了。兩毛錢歐羅,哎呀!別緊張,沒胖。

原來街上還有不少這種大秤呢,難道維也納的市民時刻都很注意自己的體重嗎?要不然磅秤怎麼會在大街上呢?

維也納電影節

一座高大的古建築吸引了我的目光。

這座有五個尖塔的建築物呢,是維也納的市政廳,每年七八月的時候呢,是這裡的電影節,前面會有一個大的螢光幕,讓市民免費坐在下面欣賞。

這是一座臨時搭建的巨大露天螢幕,大約有三層樓高,廣場上已擺好了一排排整齊的座位,在電影節的正門口還搭建了很多臨時攤位,提供不同風味的餐飲,人們很早就來了,一邊吃東西,一邊等待夜幕的降臨。

天黑之後,廣場上擠滿了人,大家洋溢在一片歡樂的氣氛中。

(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