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原:習近平考察廣東 黨媒陷入自相矛盾

4月10日至13日,習近平考察廣東,新華社的總結報導稱,既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又要「走自力更生之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既稱「關鍵核心技術要立足自主研發」,又稱「歡迎國際合作」。黨媒明知自相矛盾,但都是習近平親口說的,沒人敢刪減。3月底,李強參加博鰲論壇,缺席了政治局會議,專門對外高喊「開放」口號,試圖留住和吸引外資,如今被中共黨媒揭了老底。

廣東繼續「開放」還是「自力更生」?

4月13日,新華社報導稱,習近平在廣東考察時強調,「廣東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要在「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升科技自立自強能力」等方面「繼續走在全國前列」,「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

「對外開放」和「中國式現代化」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方向。「對外開放」一般是指中國不斷融入世界體系,特別是與西方發達國家加強各項合作,促進和平、友好往來,共同繁榮經濟

「中國式現代化」實際是「自力更生」的代名詞,也是所謂「內循環」的另一種說法。新華社報導稱,習近平強調,「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換句話說,「中國式現代化」與其它國家沒多大關係,中共號稱不依賴西方,獨自就能走向現代化,似乎今後就不會再被「卡脖子」了。

「對外開放」和「中國式現代化」本是對立的,但習近平這樣說了,黨媒明知邏輯不通,也只能報導。廣東官員恐怕都會不知所云。

廣東經濟靠「改革開放」發展起來,最早依託香港口岸,之後獲得了港商、台商和西方跨國企業投資,形成了中國最早的「世界工廠」雛形。汪洋任職廣東時,曾提出「騰龍換鳥」的產業升級策略,以擺脫簡單、低端的來料加工模式,但這取決於發達國家多大程度上願意把技術放到中國。

中共仍在提產業升級,但西方供應鏈正在撤出,國際市場訂單迅速減少,中國的產業升級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依託。中國老百姓沒什麼錢消費,各地財政空虛,中共束手無策,只能用「中國式現代化」畫餅充飢。

外向型的廣東經濟正遭受嚴重衝擊,現在不是中共願不願意「對外開放」,而是美國和西方市場不再對中國全面開放了,關鍵供應鏈移出中國,其它供應鏈也要多元化,高端技術更嚴密封鎖。

習近平說,我們「永遠不會自己關上開放的大門。一切願意與我們合作共贏的國家,我們都願意與他們相向而行。」

美國和西方各國正在對中國關門,中共想留外資也留不住。中共不得不高喊「自力更生」,但廣東正失去國際市場,國內又找不到市場,「自力更生」或「中國式現代化」實際還是一句空話。

核心技術要「自主研發」也「歡迎國際合作」?

新華社報導稱,習近平考察湛江市863項目海水養殖種子基地時稱,「種業是現代農業、漁業發展的基礎」,「要大力發展深海養殖裝備和智慧漁業」。

中國農業生產的多數種子要進口,海水養殖業的很多種苗也要進口。中共2022年調整了進出口關稅,其中包括進口的海參、海膽、海蜇、沙蠶和各種蝦的種苗零關稅。

習近平的話證實,中國海水養殖業的種苗技術仍然被「卡脖子」。種苗技術與半導體技術相比,似乎沒有那麼高端,但中國農業、養殖業確實一直依賴進口種苗,真正解決中國人吃飯問題的,還是美國和西方農業發達國家。

習近平稱,「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鍵」,要「進一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他要求廣東要「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走自力更生之路」;「關鍵核心技術要立足自主研發,也歡迎國際合作」。

美國和西方封鎖技術,中共除了「自主研發」,也沒有其它出路;但中共自知實力不濟,還得「歡迎國際合作」。中共所謂的「高水平對外開放」,可以解釋為只對某些能得到技術的合作方式「開放」;其它方面不用再「開放」,儘量要「內循環」或「走自力更生之路」。中共時常抱屈式地聲稱被西方「脫鉤」,實際中共也在主動與西方「脫鉤」,生怕政權被顛覆。

習近平在北京高規格接待了法國總統馬克龍,又陪馬克龍到廣東飲茶、聽曲,除了需要在政治上充門面外,大概還指望法國多少再擠出點技術來。

法國還能給中共多少技術?

1987年,廣東大亞灣核電站開工,採用了法國的核島技術裝備;1997年,中共在旁邊開工建造仿製的嶺澳核電站,然後又是二期工程。中共採取合作生產等方式,後來自行仿製了多座核電站。中共也曾採用過美國的核反應堆,但沒能真正獲得技術;之後又進口、仿製俄羅斯的核電機組。俄烏戰爭正酣,中共可能又要回頭找法國了。

法國的高速列車技術曾轉讓給中國。2004年,阿爾斯通公司面臨破產、急需政府解救,中共意外送上高鐵大單,還買了高鐵技術,迫使德國西門子公司也只得同意轉讓高鐵技術。中共又把這兩家公司關鍵供貨商的技術也都買去了。中共還通過合資合作方式獲取了現代化的地鐵技術。如今外國廠商再無法進入中國市場,在國際市場上還時常面對中共國企的超低價競標,教訓相當深刻。

馬克龍訪華收穫了大筆飛機訂單,當然也有條件。空中客車A320系列飛機在天津的總裝線2008年投產;2015年擴建;2018年開始裝配A330-300飛機;2021年又投產A350 XWB生產線。馬克龍訪華之際,空中客車在天津的第二條總裝線宣布開工建設。中共的大飛機項目難以再獲得美國技術,現在中共已經得到了空中客車的總裝配技術,應該正一門心思要得到空中客車的子系統技術。

4月13日,中共《解放軍報》發表文章《兩大力量、兩大市場、兩大文明:中歐關係關乎全球穩定繁榮》。文章稱,中歐雙方「合作大於競爭,共識多於分歧」;「希望歐方形成更為獨立、客觀的對華認知」;並稱「中國式現代化和歐洲一體化是雙方各自著眼未來作出的戰略選擇」。文章提到中法簽署了農業食品、航空、民用核能等領域合作文件。

中共可能多進口一些法國農產品,但真正能大量滿足中國農產品需求的還是美國。法國的技術,中共偷得也大概差不多了,中共軍報發表此類文章,不知是否又盯上了法國的軍工技術。

法國能自主開發生產核動力航母、核潛艇、戰鬥機、加油機、戰艦和導彈等,法國也是歐洲航天的主要參與者。1991年,法國曾向台灣出售過6艘拉法葉級巡防艦,中共十分惱火。據稱,中共後來獲得了拉法葉級巡防艦的圖紙,仿造了054型護衛艦,改進為054A型護衛艦後大量生產,已經服役30艘。法國和意大利近期還共同開發了地平線級驅逐艦和歐洲多用途巡防艦,中共恐怕也垂涎三尺。

俄羅斯軍工技術落伍,美國軍工技術更難偷了,中共很可能瞄上了法國軍工技術,拿來後搖身一變,仍然可以像高鐵一樣宣稱「自主研發」;中共高層又會說,「自力更生」讓中國人站起來了。

新華社報導,習近平指示廣東省委、省政府,稱「粵港澳大灣區在全國新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廣東要將其擺在「重中之重」,使粵港澳大灣區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

這一所謂的「戰略」,實際就是繼續弱化香港的經濟地位,但廣東卻無法取代香港。4月10日,習近平考察了廣東湛江徐聞港,徐聞港項目被稱為廣東與海南相向而行的「頭號工程」。習近平說,瓊州海峽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和發展的咽喉要道」,要把「徐聞港打造成連接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的現代化水陸交通運輸綜合樞紐」。

中共高層準備用海南取代香港,廣東被靠邊站。廣東本來就有多個重要港口,如今貨物卻要通過海南中轉,再經過瓊州海峽的所謂「頭號工程」運到廣東,實屬多此一舉、白白浪費資源。

廣東不能取代香港,還要為海南做嫁衣裳,又被要求「自力更生」。習近平沒有提到「穩外資穩外貿」,只稱「在全球經濟增長乏力情況下」,中國「市場優勢會更加明顯」;「希望外國投資者抓住機遇,到中國來,到廣東來」。

這是中共的一廂情願,也是對發達國家經濟的又一次誤判,中共還在把自己當作世界經濟放緩的救星,卻不敢承認因為中共盲目挑戰美國和西方,中國正在被全球化拋棄。廣東已經沒有多少條件在「對外開放、提昇科技自立自強能力」等方面「繼續走在全國前列」,也沒有更多條件「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

4月11日,習近平考察了廣東茂名高州市根子鎮柏橋村,這個村是荔枝生產專業村。習近平說,「看到鄉親們通過發展荔枝等特色種植業過上了殷實的生活」;「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之前,中共曾要求各地農戶不准種植經濟作物,只能種糧食,稱要保證糧食自給自足。農民種糧食只能過苦日子,只有種經濟作物才可能改善生活。新華社報導,習近平說,「要積極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防止出現返貧」。

所謂的「中國式現代化」,沒有現代化農業規模經營的內容,和大多數農民大概沒啥關係了。

習近平還強調,開展「習思想」主題教育是重大任務,要「以學增智」、「以學促幹」。

這些口號式的政治教育,對廣東官員的具體工作毫無指導意義,官員們對習近平的話估計也「丈二摸不到頭腦」。但他們知道,只需記住習近平所說的「對黨忠誠」,「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就夠了。廣東官員們只要一心表忠就能升官,說不定哪天就調離廣東了,廣東經濟可能變成什麼樣,誰會真正關心呢?「自力更生」和「對外開放」自相矛盾,誰又會在意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