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經濟不行了 中共又要千萬青年上山下鄉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4月11日訊】中共共青團2019年3月發起三年內計劃組織千萬青年學子下鄉,說是要普及科技、傳播文明。最近,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廣東省也發起所謂的30萬青年興鄉的三年行動。中國經濟下行、失業率嚴峻的情況下,這項行動被外界戲稱是當代版的「上山下鄉」。

廣東政府近日發布解決失業問題的「三年行動方案」,要組織廣東青年下鄉助力鄉村發展。這顯示1950年代,毛澤東發動上山下鄉掩蓋經濟失敗的政策,恐怕要歷史重演。

廣東政府預計到2025年底,累計組織10萬名青年下鄉幫扶、聯繫服務10萬名青年返鄉實踐、培訓服務10萬名青年提升興鄉技能,爭取實現帶動1萬名青年入縣下鄉就業、培育支持1萬名青年縣域創業。

大紀元專欄作家王赫:「中國的珠三角是經濟發展的地方,但是在廣東的粵東和粵北地區,經濟還是比較落後,差距還是非常大的,所以在整個廣東地區的經濟不平衡現象非常突出。中共的意圖,通過把青年人送下去以後,能夠把鄉村經濟、縣域經濟搞起來,同時也通過這個人下去以後,把基層治理和基層管理搞起來,所以是打了一個如意算盤。」

旅美時事評論員唐靖遠表示,雖然方案的名稱很長,簡單的說,就是當代版的青年上山下鄉。

旅美時事評論員唐靖遠:「中共想利用廣東來作為一個試點地區,帶頭來實行這麼一個當代版的上山下鄉,如果說它能夠成功,那麼它就便於在全國去進行推廣。因為廣東是全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了,如果說連廣東都可以推行下去,那麼在其它地方難度就會相應來說會更小一點。」

廣東是中國經濟最活躍的省份之一,也是創造最多工作機會的省份。3月25日,廣東省統計局在官網發布《2023年1-2月廣東經濟運行簡況》顯示,今年以來廣東的經濟復甦程度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輿論認為,當局現在組織30萬青年下鄉,說明連廣東都有麻煩了。

王赫:「過去中國要靠出口搞外貿,搞鄉村的工業化,這樣帶動了一些經濟的發展和一些就業。這個外貿出口現在已經下滑,這一塊外貿景氣已經消失了。現在的問題是要靠內需起來,而整個鄉村又是中國比較衰敗的地方,所以這些人下去搞鄉村經濟,這個空間和經濟條件是非常緊張的。」

地方要留住人才,最起碼要有合適的就業崗位。大紀元專欄作家王赫認為,中國經濟走向衰敗,新版的千萬青年上山下鄉,說白了就是高級版的躺平。

王赫:「在脫貧之後,鄉村要搞經濟振興,那麼這個經濟振興怎麽搞?它又沒有什麽重大的政策支持,又沒有很好的市場資源的對接,那麼這些人下去,它的經濟怎麽起的來?基本上大家都看不到出路,當局的做法也就是沒事找事,找點事做,給自己推卸一下責任。」

大陸媒體報導,2023屆高校畢業生將達到1158萬人,加上海外留學回來的100多萬,1300萬左右畢業生需要在今年完成就業。

唐靖遠:「當局做這樣的安排,主要是為了要解決一個就業的問題,同時也是分散爆發社會運動、社會危機的一個風險。其實這種安排也從另外一個側面反映出來,就是當局其實心裡是有數的,他們認為經濟在短期之內是已經難以好轉,否則的話,他們不會出台這樣的爭議性極大的政策。」

評論認為,廣東動員30萬青年下鄉和當年毛澤東時代搞上山下鄉,兩者有共同的大背景,都是在經濟困難當下,當局以轉移就業人口來緩解壓力。

唐靖遠:「這種措施其實它只是飲鴆止渴,也許在短期內能夠暫時緩解一下就業的難題,但是總體的經濟如果說持續的下滑,那麼這些去了農村的人他是遲早待不住的,他仍然是要返回到城市,尤其是現在這些在城市生活慣了的青年人,他們絕大多數已經根本無法適應農村的生活。」

唐靖遠表示,毛澤東時代的上山下鄉的青年,是被當時的戶口制度牢牢控制在農村,相當於是變相的發配勞改。而當前廣東的做法已經失去了戶口強制性的限制手段,最終這個當代版的上山下鄉效果如何還難以論定。

編輯/黃億美 採訪/常春 後製/陳建銘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