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台灣古早味 消失中的傳統技藝「糖塔」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4月11日訊】歡迎回來。尋找台灣古早味,「糖塔」,曾經是早期台灣庶民百姓節慶中常見的祭品,有吉祥、喜氣以及濃厚的鄉土色彩;不過隨著時代變遷,大部份已被糕餅所取代。下面帶您去了解,消失中的傳統技藝

將白糖倒在鍋子裡面熬煮,還得拿著一根棒子不停的攪拌,直到糖完全成濃稠狀,再將糖漿灌入模子內,等到糖漿完全冷卻後,再拆下模型,這有百年歷史的供品「糖塔」就完成了;這可是不少四、五年級生童年最深刻的記憶。

鹿港文史工作者鄭武郎:「像結婚呢,或者是神明誕辰啊,或是重大節慶啊等等,他們都會用最高的誠意來做一個供品,最高的誠意呢就是糖塔;(這個)糖塔的話,你看到它底層下面是很穩,慢慢的往上尖,也意味著步步高升。」

鹿港知名餅舖第三代業者謝秀櫻:「結婚的時候,一定、嫁妝一定要一對這個糖塔,代表他們家是有錢人,因為以前的糖很貴,有一組糖塔的話,那是覺得那夫家那邊會很有面子的。」

糖塔的製作過程,看似簡單,材料也只有糖跟水而已,但經驗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另外,在製作糖塔時,必須將木頭模型依序組合,並緊緊捆綁起來,絲毫不得馬虎,拆模時也得小心翼翼,不然可能功虧一簣。

謝秀櫻:「剛開始的時候,學的時候呢,常常會燙到手,燙到都起水泡,然後經驗足的時候,就是一回生、二回熟,三次就滾瓜爛熟,這樣常常的練習它,就不怕困難,就變成會有那個成就感出來,就把它學起來了。」

純手工製作的糖塔,師傅需身處高溫環境,加上現代人使用率低,越來越不受重視。謝秀櫻憂心表示,只要有人肯學,她很樂意將這項快失傳的傳統技藝傳承下去。

新唐人亞太電視葉錫鴻、方雅嫻台灣彰化採訪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