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儘管中共「示好」 大量外企依舊撤出中國

【紅朝敗相】

近日,李強及中共多名部長密集會見外企高管,頻頻釋出「開放」信號,以竭力挽留大型外企。但中外專家都表示,中共政策的不可預見性等因素已讓中國喪失其市場吸引力,供應鏈紛紛遷出中國的趨勢難以挽回。

中共高官密集會見外企高管

3月26日,由中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年會」在京舉行。黨媒視頻顯示,約70名外國高管出席了該論壇,包括頻繁接受中共官員會見的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

開會期間,李強對中共「開放」表態,並「感謝」外國代表多年來的支持。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論壇演講中,則稱「外國公司不是客人,而是家人」,並表示該部將提供一流的服務等。

商務部網站顯示,3月23日、24日、26日和27日,王文濤四天會見了十多名外企高管。此外,國家發改委、工信部、中國銀保監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務院國資委等部門均發布了主要負責人會見外企高管的消息。

從會見內容來看,官員們大談「開放」、「合作」,表態歡迎外資企業繼續在華投資興業。

據中共2023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還被列為今年工作重點之一。

中共為何對外企示好 專家給出原因

3月31日,台灣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對大紀元表示,在帶動中國人就業方面,外資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最多時,中國的出口大概有一半是靠外資企業在支撐。

他說,外資撤離後,外需訂單掉得非常快,導致中國經濟幾乎沒有成長動能。中共高層大概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所以現在中共應該非常著急,希望能想辦法留住或者是吸引一些外資。

2022年,白宮制裁加上中共疫情的封鎖措施,導致該年外國對中國的直接投資急劇降溫,從第一季度創紀錄高位的1020億美元,降到第三季度的20年最低位——130億美元。

據榮鼎諮詢對官方數據的分析,2022年最後一個季度,該數字略有反彈,但多年來美國對華直接投資一直在放緩。

3月31日,旅美經濟學者黃大衛對大紀元表示,根據中國國家外管局以及商務部的數據,與往年同期相比,2022年外資對中國國內投資減少約73%。最近五年半以來,中國的海外投資資金基本上是淨流出。

他認為,疫情三年,中國經濟受衝擊,房地產市場很低迷,地方政府債台高築。現在中國國內的生意不好做,整體經濟形勢很不樂觀。所以,北京肯定希望外資企業能夠重新進入中國,加大對中國的投資,有利於中國的整體經濟增長。

「脫鉤已開始」 外企或已不看好中國市場

4月3日,美國經濟學家米爾頓‧埃茲拉蒂(Milton Ezrati)在《福布斯》撰文指出,中共領導層近年來急於擴張實力,其日益強硬的政策、慣常採用的欺凌或報復性行動,已讓中國經濟越發喪失其吸引力。「脫鉤」顯然已開始,而且「主要是出於市場原因,而非美國或任何其它西方政府的強迫」。

埃茲拉蒂指出,中國經濟開始崛起時,廉價勞動力是吸引西方及日企投資的主要原因。「在2000年中國首次加入WTO時,其年平均工資僅略高於美國同等水平的3%」,

「到2021年,即有完整數據的最後一年,中國平均工資幾乎達到美國同等水平的三分之一」。

而中共日益強硬的政策,使其經濟吸引力進一步減弱。埃茲拉蒂舉例說,在COVID-19疫情期間,北京封鎖外科口罩等關鍵物資的出口,使得西方和日本企業不得不重新評估他們在中國採購的可靠性。而後中共嚴格的清零政策,更加劇了外企的擔憂。

同時,埃茲拉蒂在文中寫道,中共當局要求任何在中國做生意的公司,必須與中國夥伴分享技術和商業機密,或是對知識產權公然盜竊,這讓國際社會及外企對中共政策越發不滿。

埃茲拉蒂還指出了中共當局在國際社會上的一系列報復性行為,例如中共無視國際法庭調查結果,一直在南海和東海駐軍;經常威脅對台灣動武;因韓國政府安裝「薩德」反導系統,就利用各種手段,在商業利益上報復;還切斷澳大利亞的葡萄酒銷售,以懲罰該國質疑COVID-19疫情的起源。

他說,中共當局的這些行為已讓外國企業開始擔心陷入外交糾紛,且根據最近外國商會的幾項調查,眾多企業態度已明顯有變。

例如,英國工商總會(CBI)總幹事托尼‧丹克(Tony Danker)表示,和他交談的每家公司,都在重新考慮其供應鏈問題,「因為他們預計,我們的政治家將不可避免地加速走向一個與中國脫鉤的世界」。

中國歐盟商會上海分會主席許倍帝(Bettina Schoen-Behanzin)則指出:「中國(中共)唯一可預測的就是其不可預測性,這對商業環境有害。」

跨國保險經紀公司「韋萊韜悅」(Willis Towers Watson)報告指出,高達95%的跨國公司擔心在中國開展業務的風險,僅在兩年前,這一比例為62%。

外企已紛紛把供應鏈移出中國

儘管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近期頻繁與中共官員會面,該公司已將AirPod Pro 2的生產安排在越南。

據路透社報導,在高額補貼下,台灣蘋果供應商也開始在印度生產更多iPhone。台灣富士康去年12月表示,其新加坡子公司已向其印度子公司投資5億美元。而該媒體去年11月還透露,富士康計劃在兩年內將其在印度的iPhone工廠員工數再增53,000名,至70,000人。

此外,這次受中共盛情邀請的還有荷蘭的芯片巨頭ASML的高管,但現在荷蘭政府已加入美國行列,限制高端芯片製造設備出口中共。

另外,三星準備移出在中國的產能;沃爾沃(Volvo)拒絕在中國建新廠,廠址選擇了斯洛伐克;阿迪達斯(Adidas)和其它鞋類和服裝製造商,早已開始將產能移到越南和其它地方;日本公司開始將其部分生產從中國帶回國內。

就中共高層表態能否留住外企的問題,邱俊榮教授表示,這非常難,曾經把中國視為最大市場的德國,都開始改變其中國政策了,大的趨勢已經在形成,中共高層官員的喊話,收效甚微。

「幾乎可以斷言,中國在吸引外資這個部分的動能越來越小,所以外資企業在中國將來的前景看起來是非常非常不樂觀的,」他指出。

經濟學者黃大衛則表示,中美關係,或者說一些不可預見的政治經濟風險等,會讓外企擔心他們未來在中國的生意損失更大。

時政評論員李林一對大紀元表示,雖然各級官員一再表態希望留住外企,而外企高管迫於中共壓力,在不同場合仍在出席中共的各類會議,但另一邊卻在加快把供應鏈移出中國,例如蘋果公司,這是最讓中共難堪的地方。

他說,無論中共各級官員如何表態,都只是暫時的。到了中共渡過難關後,要打擊外企的時候,政策又會發生變化。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全球退黨服務中心/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