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鵬觀察】中國印鈔機再開動 藏經濟虛寒本質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2月15日訊】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秦鵬觀察》。今天是美東時間2月14日,京港台時間2月15日。

今天焦點:中國再開動印鈔機,但時機已錯過;《華日》警告:中國經濟復甦難成全球救世主;20年中央1號文件難解三農只因「殖民地」思維。

中國再次開動印鈔機,但時機已錯過;《華爾街日報》警告:中國經濟復甦,難成全球救世主。

中央1號文件,透露2 大底線。為何20年來連年頒布1號文件,「三農」難題依然無解?只因中國農村長期被當作「殖民地」!

中國再開印鈔機 《華日》警告:莫盼全球救世主

這兩天財經界的人都很震驚,1月份的金融數據顯示,中國印鈔機又轟隆隆地開動起來。但透過天量數字的表象,我們也發現了不同以往的難題。

這一波的放水有多猛呢?

第一,新增人民幣貸款創下歷史上最高的單月紀錄,達到4.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多增加9200億元,也大幅超出預期的4.08萬億。

第二,社會融資規模創史上第二高,新增5.98萬億元,增速9.4%。

第三,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273.81萬億,同比新增12.6%,創2016年5月以來的新的最高值。

印鈔機開動,往好了想,代表著當局的貨幣政策的堅而清晰的態度,那就是今年經濟增長是貨幣政策的首要任務。往壞了想,則意味著老百姓的財富又被稀釋,錢更不值錢了。但不管怎樣,這代表了當局的方向,去年底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態度很明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所謂「合理充裕」,意思就是要猛開龍頭大放水。

央媽大放水,表面火熱的數字背後,卻也隱藏著中國經濟的虛寒本質:

1、新增貸款4.9萬億雖然創了新高,但是仔細看,卻發現居民貸款僅僅增加了2572億元,比去年同期少增加了5858億元。特別是居民中長期貸款,大家知道這部分主要是居民商品房貸款,1月僅新增2231億,同比少增高達5193億,這意味著1月份的房地產市場依然很弱。

與此同時,居民房貸提前還款排隊現象嚴重,各大商業銀行千方百計拖延,「還錢比借錢難」。

這表明,中國經濟的第一大支柱,房地產行業,依然處於虛弱的狀態。而房地產不穩,經濟增長是很難穩住的。去年百大房企銷售普遍減少40%,但當局居然報出GDP增速3%,這早就是一個公開的笑話。

2、新增人民幣貸款,主要流向了企業中長期貸款,達到3.5萬億元,而根據華創證券的梳理,民企投資目前仍然同比為負,這說明主要還是國企在加槓桿,再結合開年各地密集推進幾十億、上百億的項目,所以新增貸款實際上大部分都流向了地方政府的大基建。

3、廣義貨幣M2劇增,主要原因是信貸高增長,同時居民存款大幅增加,一月份新增存款6.87萬億,同比多增3.04萬億,這說明,中國民眾普遍對經濟預期不樂觀,持幣觀望,或存錢保安全。

總結一下,印鈔機開動的表象之下,是民營企業和民眾對經濟前景不看好,居民消費意願減少、減少槓桿,當局只能繼續走政府大基建的老路。

這樣的經濟模式是沒有活力的。去年中國M2增長了28萬億,但GDP增量只有6萬億,轉化率只有21.7%,是過去30年第二低。今年,在居民消費進一步萎縮的情況下,前景更加不容樂觀。

今年的中國經濟,還會帶來另一個大的變化,經濟復甦受益的對象將主要是中國國內的服務業,難以帶動其它領域。所以,就在全世界都在寄希望於中國經濟反彈能夠帶動全球經濟增長,幫助抵擋衰退風險的時候,《華爾街日報》發出警告:也許還是別抱這種希望了。

中國消費驅動式復甦難成全球經濟救世主

《華日》的分析稱,以往中國依賴政府的刺激措施和大量投資來拉動經濟擺脫低迷。2008年金融危機後,這種組合拳曾帶動全球經濟走出低谷。但這一次不一樣了:中國的債務水平已經很高,房地產市場陷入困境,並且國家需要的基礎設施有很大一部分已經完成。因此,消費將成為中國這一次復甦的主力。

而初步跡象顯示,中國經濟反彈最大的影響將惠及國內,而非國外。這輪增長對世界其它地區的溢出效應將會弱很多。

分析還認為,美國經濟根本不大可能感受到多少好處,因為美國對中國服務業的敞口有限。如果中國的重新開放推高能源需求,抬高了全球能源價格,進而加大通脹壓力,那麼美國的增長甚至可能受到擠壓。

當然,也有特例,那就是中國的富豪階層恢復消費之後,對國際奢侈品廠商是一大利好。

一邊是轟隆隆的印鈔機,一邊是經濟的冰火兩重天,這就是我們將看到的2023年。

1號文件透2大底線 「殖民地」思維擴大城鄉差距

這兩天另一大火爆的財經和時政消息,是中共中央出台了1號文件。所謂「中央一號文件」,是中共當局每年發布的第一份文件,由於大多以農村農業問題為主,所以在官方話語中,也是中共重視農村問題的專有名詞。

今年的1號文件,最突出的一個特點,是6次提到了「糧食安全」,其中還提到要「推動出台糧食安全保障法」。而2020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僅2次提及「糧食安全」,2021年4次,2022年5次。

文件強調,要全力抓好糧食生產,確保全國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繼續提高小麥最低收購價,穩定稻穀補貼。

這表明,糧食安全成了當局最擔心的大事之一。而且,如果說過去3年,當局滿世界偷偷大量採購糧食、強調糧食安全,主要是對疫情下全球生產不穩定的擔憂,現在則主要是在日益惡化的國際環境下,要防範糧食封鎖問題,所以當局更加強調自力更生。

除了強調守住「糧食安全」的底線,1號文件還透露出了當局的另外一大底線,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強調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穩定完善幫扶政策。

這個部分,讓我驚訝的是一個數字:確保脫貧勞動力就業規模穩定在3000萬人以上。這似乎表明,所謂預防規模性返貧,恐怕是已經發生了嚴重問題之後的應對措施。3年清零,對中國經濟的打擊,形成了嚴重內傷。

關於1號文件,我認為特別要注意的問題是,中共最近20年每年都會出台一份,都強調要減少城鄉貧富差距,但結果是什麼呢?

2021年,《日經新聞》曾報導,在過去7年中,中國城鄉居民的實際收入差距擴大了57%。

報導還說,中共總書記習近平2020年年底宣布,中國已全面脫貧,全中國人口人均年收入均超過4000元。然而,這遭到了中國國內學者的普遍質疑。而中共總理李克強所說的中國6億人,人均月收入不足1000元人民幣,也被認為是直接打臉習近平。因為,中國有約9億人住在城市,另5億人住在鄉村,農村的收入來源如果靠種地,一畝扣除成本,每畝最多僅能淨剩幾百元。

除了農業之外,中國鄉村地區沒有多少工作選擇,許多鄉村居民被迫前往城市當農民工,2020年平均月收入大約4000元,遠比當農民要高,但他們的收入仍比城市的白領工人要少很多。

城鄉差距進一步擴大的深層原因,是當局刻意營造的城鄉二級差異:

1、從歷史上來看,中共當局刻意製造了工業品和農產品的剪刀差,由此完成了工業化的原始積累。也就是說,農村和農業補貼了城市和工業,而工業並沒有反哺農民。

從根源上來看,這和馬列原教旨主義對農民的歧視有關,城市即所謂的工人和幹部高人一等,農民是二等或三等居民。這種歧視深入骨髓,是中國的三農問題「農民真. 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的根本原因。

2、長期以來,中共當局還繼續用戶口、稅收、資源分配、就業、教育和保險等方式,刻意營造了城鄉二元結構。各種資源優先向官員所在的城市集中,形成按權力層層遞減的櫥窗式經濟,而對廣大的農村和農民,基本上處於基本任其自生自滅+適度干預,保證餓不死的生存狀態。

這方面,我們從今年1月份江西鷹潭那份震驚全國的全市養老金發放的報導,就可以看出冰山一角。機關和企業的養老金差距是2倍,而普通居民和機關相差20倍,農民和機關則相差40多倍!

3、即使到今天,很多地方號稱已經打破了戶口差別,但是一方面,進入城市的人依然需要以大學生等高學歷或者購房為前提條件,另一方面,戶籍制度依然存在。所以,外地務工者到城市依然叫農民工,在各方面待遇上依然存在巨大區別,近三億農民工權益依然無法得到保障,當局動輒以惡意討薪的罪名對他們進行打擊,各地的反恐演習的重要假想敵也是高喊「還我血汗錢」的農民工。

因此,《日經新聞》的報導稱,中國城市的企業正是靠著僱用低薪民工實現成長,中國也因此變成「世界工廠」,中國鄉村正在被當作「殖民地」,這種貧富差距不可能縮小。

這讓我想起那個著名的漫畫,一頭豬騎在毛驢上,用一個胡蘿蔔,引誘著毛驢吭哧吭哧的一路向前。實際上,中央1號文件也好,轟隆隆開動的印鈔機也好,中國民眾其實都是那隻拉磨和駕車的毛驢,騎在他們身上作威作福的則是中共黨國一體的官僚機制。

所以,透過現象看本質,這就是為什麼20年來,中共中央每年都出台1號文件,城鄉差距卻不斷擴大的根源。

更多關於1號文件的分析,明天我還會在新唐人【新聞大家談】上進一步分享。歡迎大家到時觀看,直播開始時間,是美東2月15日早上10點,北京時間2月15日晚上11點。

好了,透過現象看本質。請喜歡我節目的朋友們,關注《秦鵬觀察》,謝謝大家,我們明天見。

《秦鵬觀察》製作組

(責任編輯:李紅)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