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清零與美禁令效應 中國芯片進出口雙降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11月15日訊】中國連續幾年位居第一大進口商品的集成電路,也就是所謂的芯片,今年以來,進口數量逐漸下滑,過去一個月,下滑的速度加快。除了受到美國芯片禁令效應影響外,國內外消費需求放緩也是原因之一。來看報導。

芯片長期以來是中國最大的進口產品,幾年前已經超過原油、大豆等大宗商品。去年(2021年)中國進口的芯片總量達到6354.8億個,進口金額4326億美元,創下近五年來新高。但是,從今年(2022年)1、2月份起,芯片進口量出現同比下滑的現象。

根據中共海關總署公布數據顯示,今年前10月,中國芯片進口數量4580億片,比去年同期的5279億片減少了13.2%,與今年前九個月的降幅12.8%相比,下滑速度加劇。

香港《南華早報》分析,中國芯片進口萎縮,主要是受到美國科技戰升級,以及經濟放緩的影響。

大紀元專欄作家王赫:「第一個因素是美國芯片管制禁令,這個管制禁令現在是非常的嚴格,已經達到了對中國進行經濟開戰的地步,所以對中共芯片的打擊,在近期和未來都同時呈現出來,這個效果非常的強烈。第二個因素經濟形勢不好,所以整個芯片業由過去的短缺,變成了過剩,由上升轉入了下降周期,這個是整個行業通用的,對中國這一塊也是一樣。」

台灣南台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朱岳中認為,中共的清零政策對消費面造成打擊,使得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降溫。

南台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朱岳中:「我們看到最具體的就是中國的這個手機的銷售,在第三季其實有很明顯的下滑,尤其是有很多中國的品牌的手機,下滑的幅度非常非常的大,當需求變少了,那當然對這些商品的供給當然也會受到影響,會造成他對晶片的這個需求的減少,我想這也都是一環扣一環的。」

在出口方面,如果按照產品區分。10月份中國手機產品出口數量按年下滑11.1%。而在汽車方面,受到去年基期較低的影響,10月汽車出口量增長60%、至35萬輛,電動車出口更是快速增長。僅管汽車會用到大量芯片,芯片總體的進出口量,仍不敵消費市場放緩的影響。

10月7日美國公布近十年來最大的出口管制措施,不止技術、設備,連人才也被列入了管制清單。

新一期的《財訊》報導說,消息公布後,科技圈內的群組裡,馬上亂成一團。過去30年遊走在美、中、台之間的科技人,一夕之間面臨著選邊的抉擇。外籍高階人才紛紛離開中國,一名外商高階主管說,「把人才列入管制清單裡,將重創所有中國半導體公司」。

王赫:「中國自己的這個芯片業,由於他沒有核心的技術,而且做的又是中低端的產品,這個需求本身在市場上也屬於過剩的。還有整個芯片業自身有個結構調整,正在加速進行,現在還比較激烈。所以中國的芯片業消失了幾千家,所以這個產能也是下降的很快,導致了現在進出口的總體數量雙雙下降。」

隨著美中兩國朝向科技脫鉤,美國近期更聯合盟友,限制對中國的高科技輸出。

朱岳中:「大家可以看到,像上禮拜美國商務部副部長,他已經到荷蘭去,要求荷蘭艾司摩爾(ASML)也停止出貨給中國,那其它對日本、對韓國,乃至對台灣,包含台積電也開始主動對於一些中國廠商,也停止幫他們代工等等,就是美國在各個面向,除了他們自己在封殺中國之外,他也找到很多的盟國也都在做一樣的事情,那這一定對於中國的芯片供需一定產生很大很大的影響。」

在上海舉辦的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上海證券交易所總經理蔡建春提到,將鼓勵更多「硬科技」企業IPO上市。同日,主打生產55奈米的中國第二大晶圓廠華虹半導體在科創板申請上市,擬募資180億元。

朱岳中分析,中國過去在成熟製程上擁有一定的技術,但是想在幾年內,在高端芯片上擁有自主生產創新能力,恐怕變數還很大。

編輯、採訪/林岑心 後製/李沛靈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