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河觀點】習北上李南下 改革先天不足 大勢已去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8月19日訊】觀眾朋友們好,我是橫河,歡迎大家來到《橫河觀點》頻道,8月18日,星期四。

今天焦點:李克強南巡,心有餘而力不足,改革先天不足,大勢已去,莉茲‧切尼出局,美政治家族又失一城。

習北上李南下,象徵意義也許不像表面那麼明顯,鄧南巡不可重複,中共跛足改革先天不足,從唱紅打黑到打擊私企國進民退是中共自救的努力,莉茲‧切尼出局顯美政治家族影響力日減,選民聲音增大。

北戴河後 習北上李南下 李在深圳說了做了什麼

這幾天中國大陸一個大新聞就是習北上,李南下。無論從兩人的講話內容、視察地點的象徵意義還是兩人的職位角色和對外給人的印象,用南轅北轍來形容都是不為過的,但實際情況複雜得多,並不一定是表面看上去的那樣。

東北是中國計劃經濟的典範,中共建政以後,在日本建設的基礎和蘇聯的幫助下,把東北建成了主要工業基地,不過從改革開放以來,東北就一直在走下坡路。在所謂的北戴河會議之後,習近平第一個視察的地點,顯然是發出一個政治信號。

另一方面,深圳則是完全相反的故事,中共改革開放劃出的第一個區域就是深圳,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靠近香港。當年江澤民在89年「六四」鎮壓後上台,想走回頭路的時候,鄧小平九二南巡去的城市也包括了深圳,重新確立改開路線,於是才有了後來幾十年的持續發展。

北上東北的習近平被認為是要走回頭路的強硬派,而南下深圳的李克強則被認為是改革派。真是這樣嗎?我今天就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李克強在深圳說了做了什麼?

1)六個經濟大省穩經濟穩就業,說明經濟和就業是中國最大的問題,而且還說穩經濟也是穩財源。自從上海封城後,中國最後一個有盈餘能向中央提供財政支持的地方也沒了。充分說明疫情經濟不能支持財政,全民多次接種,全民核酸都沒用,給魚蝦做都沒用。

2)要把鹽田港建成世界最大,我倒不懷疑中共能做到,但沒有足夠的國際貿易支持,最大港口有什麼用?要是哪天一封城,再大也沒用,經過上海封城,應該明白這個道理,穩定的政策和信譽比什麼都重要,這正是中共統治下最缺的東西。

3)開放還要繼續,黃河長江不會倒流;開放是不是繼續,這可不是李克強說了算的。

4)向鄧小平銅像獻花。不過這不應該看作是什麼象徵,習近平去深圳也不止一次向鄧小平像獻花,最近的一次是2020年10月。如果別人到深圳都不去,只有李克強去了,那還可以說是個象徵。整體來看就是給外界一個中共要繼續或者回到改革開放的路上。

其實習北上李南下是符合中共最高層黨政分工的傳統的。我以前談過中共黨政設置就是抓革命促生產及其不同時期的翻版,程度不同,本質一樣。一般來說,黨魁幹革命搞政治,總理搞生產抓經濟。這只是分工不同而已。既然要在政府之上有個黨的領導,那這個位置就要證明自己存在的理由和重要性,如果都一樣就沒有存在必要了,當然和政府的職能要完全不同。

中共先天不足的跛足改革 從一開始就排除了政治體制

有人說現在中國是倒退到毛時代還是繼續改革開放的問題,其實並非如此。中共改革從來就是先天不足。從經濟開始這沒有問題,當時經濟崩潰,國家無法運行,當一旦經濟上緩過勁來,就應該進入政治體制改革。結果幾十年下來,政治體制根本就沒有動。嚴格地說,還不如清末1906年—1909年的立憲運動,雖說太遲,也不見得是真心,更不一定能成功,人家畢竟還有個大綱,還有個十年實現的規劃。中共可從來沒有打算過,可能早期有點那個意思,但一旦發現真正的政治體制改革會威脅到中共統治的時候就毫不猶豫地停止了,應該是在1987年前後中共高層就達成共識,絕不能進行政治體制改革。

所以中共的改革被稱為跛足改革,也就是說,部分市場經濟的生產力和社會主義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是矛盾的,是不兼容的,按照中共自己的話講,就是先進的生產力和落後的生產關係的矛盾。從這個角度看,中共從一開始改革開放就走上了重蹈洋務運動失敗的覆轍。從這個角度,也許中共並沒有保守派和改革派之分。

從重慶唱紅打黑到現在國進民退 是中共自我挽救的措施

既然是矛盾,當然就會出現問題,也就是中共自己說的改革的瓶頸或者深水區,維權、上訪只是一種表象,真正對中共造成威脅的是內在的矛盾無法解決最終會導致系統的崩潰。

最先覺察到這個問題並設法採取措施的是太子黨。他們比任何人都覺察到危險的靠近。最典型的一個是劉源的朋友張木生,他當時對中共統治下形勢的判斷是:抱著定時炸彈擊鼓傳花。

另一個就是薄熙來。當然薄熙來有大幹一番重回北京權力中心的動機,但他的唱紅打黑,確實是企圖挽救中共政權,中共是需要意識形態旗幟的,在一段時間,中共採取的是淡化和模糊意識形態的方法,但對於中共極權政權,那是不穩定狀態,改革撞牆了,只能向右或向左轉,向右就是政治體制改革,按現在的說法就是邪路,向左轉就是回到毛的革命,這就是唱紅的來歷。

既然不能改變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適應生產力和經濟基礎,那就只能改變生產力和經濟基礎來適應社會主義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這就是薄熙來在重慶的打黑,不過估計那時候薄熙來也沒有特別清晰的思路,也是摸石頭過河,或者還沒有足夠的時間實踐。

習近平現在走的也是這條路,這幾年的打擊私企、國進民退其實就是讓市場經濟後退,以適應落後的社會主義制度。

今非昔比 重走鄧改革之路實不可行

這是國內形勢使得鄧氏改革無法繼續,這是從制度層面上看,當然具體的還有很多,如人口紅利的消失,環境和資源代價已經耗盡等等。另一方面在國際上,中共長期採用的是偷、騙、賴等方法,一次兩次行得通,短時間人家會上當,但時間久了別的國家也會識破中共的伎倆,因為別的國家也不能長期承受中共不守規則對自己國家造成的傷害。

美國是最早覺醒的,這部分是川普(特朗普)上台的原因,長期偷竊知識產權、不履行對世貿組織的承諾,破壞國際秩序。這就是川普的貿易戰的來歷,而中共自以為翅膀硬了,可以拋棄韜光養晦挑戰世界了,更是現在各國圍堵中共的根源。這部分更不是中共重回改革開放能改變的,人家不可能反覆上當。

也就是說再怎麼想得好,也回不到改革前期的盛況了。有人認為李克強南巡是想發出一個繼續改革開放的信號,不過這和鄧小平南巡完全不同。鄧小平當時雖然沒有任何職務,但卻有軍方的強烈支持,另外,作為中共第一代元老,一生中三落三起的傳奇,在他手裡結束了毛革命和繼續革命,成功使中國轉向經濟建設,設計師,剛上台不久而毫無根基的江澤民是不敢也不可能與其抗衡的。萬一攤牌,從中央各部委到省市領導幾乎可以肯定會一面倒地站在鄧小平一邊。

而今天,如果說習李發出了不同的信號,很難想像官僚階層中會有多少人站在李這一邊,當然不是說完全沒有可能,但那要等最高層權力鬥爭有了結果,至少有明顯的跡象,現在連影子都沒有,怎麼可能。

也許長江黃河不會倒流(有人說黃河是有過倒流的,不過那是局部和暫時的),但長江黃河是會被斬斷死亡的。今年汛期長江流域的高溫乾旱不是好兆頭。今天不多講這方面,就簡單講兩句,一個是今年的情況是1951年和1961年以來最嚴重的。

51年是很奇怪的,中國歷史上改朝換代後一般都是風調雨順,民間也得以休生養息,不過中共建政後立即開始殺人,殺的最多的就是原中華民國的黨政軍人員和地主,1961年則是在從58年到60年大躍進造成幾千萬人非正常死亡,都是中共造的業。

竺可楨曾經從天山雪線的變化研究中國五千年的氣候變遷,發現和改朝換代非常吻合,這說明,也許氣候變化並不一定是現在環境保護主義者和西方政客所說的,氣候包括極端氣候一直都有,否則為什麼拿1951年和1961年比?至少中共建政以來這一類高溫乾旱就發生至少三次,這還沒有把其它災害算進去,這很可能和瘋狂的折騰、天怨人怒有關。和改朝換代後的風調雨順相對的,還有王朝覆滅前的天災和瘟疫。

莉茲‧切尼出局的啓示

美國懷俄明州原國會議員莉茲‧切尼在初選中以30%多的差距被川普背書的哈格曼擊敗,成為美國中又一個從美國政治圈徹底清除的政治家族,美國人說美國終於在近百年來首次在政壇上沒有布什家族、柯林頓家族和切尼家族的人影。這些政治家族,往往兩代三代都從政而且都在高位,如布什家族就出過兩個總統,還有州長,現在看來,這些政治家族對美國社會來說並不是一種健康因素。

而隨著這幾個主要的政治家族退出美國政壇,也許反映出美國社會的自我修復能力還沒有完全失去,甚至有向好的方向發展的可能。切尼家族在懷俄明州經營數十年,有極深厚的根基,其父又是小布什時期的副總統,在政壇的人脈不言而喻,自己還是占優勢的爭取連任,卻在家鄉的黨內初選中大敗,和另7位同樣支持彈劾川普的共和黨眾議員一起被選民趕出局,可見在美國,無論多麼有勢力,選民都還有決定權。

另一個因素也需要考慮,就是FBI對海湖莊園的襲擊,可能鼓勵了更多的保守派共和黨人出來投票,雖然只是黨內初選,但如果有更多保守派人士出來投票,對中期選舉結果是會有影響。美國選舉,動員本黨支持者更多的出來投票本來就是競選的重要一環,有時甚至是取勝的關鍵。

切尼所說的像林肯那樣在競選國會議員失敗後競選總統,我覺得發生的可能性小到可以忽略不計。競選總統獨立候選人是沒有機會的,她只能爭取共和黨提名,而在共和黨選民中,這次中期選舉初選可以看到,川普背書的候選人入選的比例非常高,可見切尼要得到共和黨選民的支持難度有多大。沒有足夠的本黨選民支持要獲得提名也是不可能的。

如果喜歡我的節目,請別忘記訂閱、點讚和轉發。感謝大家收看,也感謝觀眾朋友對我節目的支持。我們下次節目再見。

《橫河觀點》製作組

(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