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中俄結盟 專家:互相利用 互不信任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2月07日訊】俄羅斯總統普京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在北京會面。雙方發表聯合聲明,互相在關鍵問題上表達支持,抱團取暖。不過專家指出,中俄在很多方面都有利益衝突,結盟只是權宜之計,實質上是互相戒備。

2月4號,就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之前,俄羅斯總統普京和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在北京舉行了會談。之後雙方發表聯合聲明,北京對北約東擴表示反對,表達在烏克蘭問題上對俄羅斯的支持。俄方則老調重彈稱「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在台灣問題上為北京背書。

台灣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這兩個陸權大國背靠背站在一起,的確是有地緣政治上的考量。它們面臨外線的包圍,它們是屬於內線的一個政治權力中心,所以它們互相協作,面對民主國家圍堵跟可能的制裁。」

為阻止烏克蘭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北約),去年(2021年)10月至11月,俄羅斯在烏克蘭邊境再度陳兵10萬,頗有大舉入侵的架勢。這遭到歐美國家的強烈譴責和警告,北約和美軍也紛紛進行相應軍力調整。

北京則因為對外擴張、無視國際規則等,遭到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反擊與圍堵。美中貿易戰、科技戰已經持續幾年,外資紛紛撤離大陸。中國經濟發展低迷,房地產企業等暴雷不斷。再加上中共隱瞞擴散中共病毒、絞殺香港自由、嚴重迫害人權等,北京在國際上越發形單影隻。

台灣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表示,中俄在遭受國際孤立的大背景下聯手,意圖對抗美國和西方社會。不過,雙方在很多領域都存在利益紛爭。就包括在烏克蘭本身的利益上也不一致,因為中國的第一艘航母就來自烏克蘭,軍用相控雷達、發動機等很多軍事技術也都來自烏克蘭。

蘇紫雲:「『背靠背』搞不好最後會成為『背後插一刀』。俄國、中國、烏克蘭,這三角關係是很錯綜複雜的,特別是中國目前的(一些)主要軍事科技都是來自於烏克蘭。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會說,它們的戰略合作關係裡面還是坑坑巴巴的。」

悉尼科技大學中國問題專家馮崇義教授:「在中亞地區這個勢力範圍,中俄兩國之間是有很尖銳的矛盾。中國把它當成是一帶一路的重點,但是俄國把這一塊看成是俄國的勢力範圍。所以雙方在這個地方有爭奪影響力和領導權、控制權。(中俄)一方面互相利用,同時也互不信任。」

前不久,被稱為中亞五國之首的哈薩克斯坦爆發內亂,俄羅斯軍隊進入哈薩克。當時就有評論認為,中共在哈薩克有巨資投入和很大政治利益,俄羅斯的高度介入,很可能會損害北京的利益。

蘇紫雲:「北京政府只是想利用俄國,但是俄國也同樣在防備中國。比如說在蒙古,俄國跟蒙古就進行所謂的聯合軍演,那這當然是讓北京芒刺在背,畢竟蒙古是靠近北京的。再加上中國原本想的西北出口,也就是經由哈薩克這個一帶一路,目前也可能會落入俄羅斯的控制。」

中俄聯合聲明發布之後,立即受到北約和美國的批評與警告。

北約祕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駁斥了俄羅斯指控北約有擴張野心的說法,稱「這是關於尊重獨立國家(烏克蘭)選擇自己道路的主權。」他還表示,北約正在密切關注中俄。

蘇紫云:「其實我覺得,北京跟莫斯科它們現在的作為是非常不智的,它只是再度地去證明『中國威脅論』,讓各國會更加的警覺跟團結。」

美國白宮新聞發言人普薩基(Jen Psaki)則表示,美國政府已警告北京,歐洲如果發生一場破壞穩定的衝突,將影響中共在世界各地的利益。

編輯/李謙 採訪/駱亞 後製/tony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