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河觀點】美英澳新聯盟劍指中共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9月17日訊】觀眾朋友們好,我是橫河,歡迎大家來到《橫河觀點》頻道,今天是9月16日,星期四。

今天焦點:美英澳組成新聯盟劍指中共;米利李作成兩次通話是他的職責嗎?是否損害了文官治軍的傳統。

美英澳聯合宣布建立印太新戰略聯盟,助澳獲核潛艇技術,這是印太地區首個針對中共的準軍事聯盟,與五眼聯盟和四邊安全對話呼應互補;美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李作成通話有無違反文官治軍,有何傷害,其對手中共又是如何做的?

印太四邊安全對話的局限性

昨天,拜登、約翰遜和莫里森舉行在線聯合記者會,公布美英澳建新戰略聯盟,包括「海軍情報」與「海上安全」承諾重點情報共享,而其核心是幫助澳洲獲核潛艇技術。

美國撤軍阿富汗的主要理由就是拔出泥潭以便集中精力對付中俄。而對付中共的地緣政治方面重點就是印太地區。

首先談談在印太地區的作用,印太地區最先形成的是美日澳印四邊安全對話,這是一個鬆散的機制,當然主要是針對中共的地區擴張的,後來也有一些國家希望加入。

但這只是個對話機制,有聯盟的影子,但不是聯盟,我認為主要的原因有兩方面:日本的非戰和平憲法,使得日本發揮政治經濟之外影響力和行動力受到限制,而印度則是不結盟運動的發起國,確實有不結盟的傳統,雖然現在不結盟運動風光不再,但這四國越過對話機制發揮更大的作用有一定困難。

當然這是一個重要機制,拜登也宣布本月下旬在華府四國首腦的第一次實體峰會。

從五眼聯盟、四邊安全對話到美英澳新聯盟

而美英澳新聯盟更進一步,直接就是同盟了,嚴格的說,這是以印太地區為目標的第一個西方準軍事聯盟,對中共在這個地區的擴張有實質性的遏制和對抗作用。

對中共而言,非常狼狽的就是在幾天前的習拜電話中,拜登似乎隻字不提即將簽署的同盟條約,而這個同盟顯然已經醞釀很長時間了。

英國是美國輸出核動力潛艇技術的第一個國家,澳洲現在是第二個。可見這個同盟的關係緊密程度。

至於五眼聯盟,這個聯盟主要是分享情報,而且歷史久遠,是戰後為冷戰而設,針對的是前蘇聯而不是中共,作為情報分享還有作用,但因應中共的新形勢單情報是不夠的。

這樣印太地區就有了配套的地區安全網,最老的情報分享的五眼聯盟(雖然啟動不是針對中共,但地理上除英國外都是印太國家)、已經成型的最多樣化的四邊安全對話和關係緊密的準軍事同盟。

而催生這次同盟的澳洲開發核動力潛艇,則肯定和中共在印太、南海的擴張有直接關係。其實軍備競賽都是這樣開始的,始作俑者總是以加強防衛的名義擴軍,但是否超出防衛,周邊國家是有數的。

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的辯解

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被爆兩次繞過川普(特朗普)總統向中共聯合參謀部參謀長李作成表示不會攻擊中共,這是在兩名作者新書《危險》中披露的。作者之一的Bob Woodward曾經是水門事件主要報導的兩位記者之一。

這件事很快得到了證實,米利通過發言人發表聲明為自己的行動辯護。米利將軍發言人戴夫‧巴特勒(Dave Butler)上校週三公布了一份書面聲明說,米利作為總統和國防部長的最高軍事顧問,是在其權限範圍內行事;他跟中共將領的通話沒有繞開文職領導人。

巴特勒說:「他(米利)在10月和1月與中方和其他人的通話符合這些職責和責任,傳達美方,以保持戰略穩定。」「(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與他的同行的所有電話,包括那些報告,都是由國防部和機構間的工作人員進行協調和溝通的。」巴特勒補充說。

聲明說:「為了履行他作為總統顧問和國防部長高級軍事顧問的職責,米利將軍經常與各軍種的軍事領導人舉行會議,以確保所有領導人都了解當前的問題。」「考慮到媒體對這個問題的報導,關於核武器協議會議是為了提醒五角大樓的軍方領導人,長期以來建立的強大程序。米利將軍繼續按照文職控制軍隊的合法傳統以及他對憲法的宣誓行事,在他的權力範圍內採取行動和提出建議。」

不僅是米利本人,拜登和國防部都表示米利的行為是職權範圍的,而且繼續信任米利。

然而,這並不是事實。川普時期最後的代理防長米勒表示,他沒有授權米利和中共軍方通話。米勒是米利的文職領導,川普是米勒的領導,兩個直系文職領導都不知道。

另外,是否按程序溝通和是否在他權限範圍是兩回事。程序再正確,越權還是越權。

美國的文官治軍和指揮鏈

美國文官治軍。這是很特別的,總統是三軍總司令,這不奇怪,只要不是軍事獨裁的國家,基本都是如此,包括中國。總統下面的防長必須退伍5年後才能擔任,比較特別的是各兵種,如海陸空軍部的部長都是文人,甚至還不如防長,連從軍的經歷都不需要。

真正作戰,才是參謀長聯席會議的事。

這裡很清楚,決定戰爭是政治,是總統和國會的事(總統只有90天權限),軍人的責任是打仗,如何把戰爭打贏。

作為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如果不知道中共在軍事上是以美國為頭號敵人的事實,是失職,如果知道而向對方通報:1)假設前提是川普可能會對中共開戰,這個前提是他個人的觀點,而沒有任何事實基礎卻向中共透露;2)是否發動戰爭是總統職權,不是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的職權,軍人沒有權力告知對方不會攻擊,儘管確實不會攻擊;3)軍隊最重要的是服從命令,如果可以任意以自己判斷是非的標準來決定是否要服從命令,軍隊將無法作戰。

從「將在外」到台海危機泄密

而且這和「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還不同,「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多半指的是皇帝對前線作戰過多干預,古代通訊困難,要都等到君命到才行動戰機早就失去了。而君對具體情況也不熟悉,很可能瞎指揮,這時候可以君命有所不受。

但戰爭是否要打還是要聽君命的。在消滅ISIS時,川普放手前線將軍也是類似的。消滅ISIS是總統的政治決定,就像奧巴馬承認要和ISIS長期共存一樣,但具體怎麼打,如何達成消滅的政治目標,那就是軍人的事了。

向對手通報自己以為的上司(總統)可能的行動並做出自認為和上司意圖不同的保證是什麼性質的問題?

以中共為例:當年判魏京生14年徒刑,給的罪名就是泄漏對越作戰指揮官的名字。1996年第一次台灣總統直選之前,中共製造台海導彈危機,情報被泄漏給台灣隨後向美國通報,美國兩艘航母靠近台灣向中共施壓,迫使中共放棄原計劃,泄漏的實際上是中共意圖,泄漏情報的中共劉連昆少將和邵正宗大校被以間諜罪判死刑。

危機來自內部

在美國,軍隊是國家的軍隊,政治中立是傳統,不是說軍人就沒有好的政治判斷力,而是政治判斷力本來就不是軍人職責的組成部分,退出軍界儘管去參政,有的是這樣的,但軍人不參政是民主國家的起碼要求。

這種事,不知以前有沒有,我到美國30年,第一次聽到。

美國軍隊這次阿富汗撤軍的混亂,既有如何撤這類政治決策的問題,具體撤的細節也有軍事上的問題,只是不知道以後會不會檢討和總結甚至追責。

我一直認為這是美國衰敗的跡象,當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軍事實力短期還難有人超過,但軍隊最大的問題並不是裝備,而是精神和士氣,軍中進行批判性種族類型的教育,以及有人試圖把軍隊政治化黨派化的努力,對軍隊的傷害超過任何外國勢力。

《橫河觀點》製作組

(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