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長毆打院士背後的9個為什麼

媒體爆出某張姓董事長毆打某吳姓和某王姓院士並致其重傷的消息,一時間引發網友的憤怒。

據報導,事件準確的發生時間,是在6月初。換句話說,現在離事發當日,已近一月之久。

院士在醫院病床上痛苦地躺著,董事長在公司正常上班。

董事長、黨員、毆打、持續毆打、院士、

85歲女院士、重傷,消息中每一個關鍵詞,都足以成為輿論熱議的焦點。

事件發生的經過,網上已經有比較詳細的報導;調查的結論還在路上。

不管最後的調查結果如何,有一點大約是清楚的:

打人不對,把人打成重傷犯法。

很顯然,董事長是有了病。

但是,這個病,是他個人的問題,還是生養他的環境也有問題,就值得我們去探討。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每一朵浪花的下面,都活躍著一條大魚。

自習君不想過多的去陳述表面事實,只想從事件的種種細節之中,探究那些隱藏在背後卻又容易被忽略的事實。

對於這件事,自習君想問9個「為什麼」。

事件的起因,源於董事長想要評選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因此,自習君的第一個問題是:董事長為什麼要評這個院士?

這就涉及到他是真的打心眼裡崇拜這個名頭,還是只出於功利考慮。

換句話說,這個院士名號,到底是他想要熱烈追求的夢中情人,還是他想要嫖一嫖的炮友。

我們可以用反推法。

如果他真的崇拜這個名頭,他不會毆打擁有這個名頭的人。就像你不會去欺負一個讓你茶飯不思、寢食難安的戀人。

因此,他應該是出於現實的考慮,比如晉升方便,比如面子上光鮮,比如退休後拿多點補貼。

一個偏學術的名頭,卻能讓一個在行政道路上走了幾十年的人拿來當做贏取名利的工具,這本身就很畸形。

就好像商界的領袖喜歡混一個高校的教授頭銜,政界的領導喜歡有一個藝術協會的頭銜。不只是他的想法畸形,讓他有這個想法的社會環境也畸形。

這不能算正常。

這是泡沫,是通貨膨脹。

搞不好會劣幣驅逐良幣。

自習君的第二個問題是:

董事長為什麼覺得自己能評上這個院士?

他如果覺得自己評不上,他就不會下這個功夫了。

那他為什麼會有這個自信呢?

這就涉及到這個院士頭銜的含金量。

國際宇航科學院(IAA)於1960年在瑞典斯德哥爾摩成立,最初由航空航天力學大家馮·卡門領導,其擔任IAA第一任主席。IAA在1996年被聯合國認定為一家獨立的非政府組織。

據業內人士說,早期IAA入選院士標準較高,但現在已經不那麼嚴了。

當選的人各行各業都有,有各國航天局局長、各國太空飛行員,很多外國人並沒有太把這一院士當回事。

在國內,北方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不大承認IAA院士,也沒有像國內兩院院士一樣給什麼特別的待遇,但在南方的一些城市較受認可。

早期國內當選IAA院士的人並不多,近年來增加比較快,2018年IAA中國院士總人數已達到112人。

換句話說,這個名頭已經越來越水了。

榮譽快要成為一門生意了。

既然是生意,那就可以交易。別人能評上,董事長沒道理評不上。

實際上,2016年王姓院士當選的時候,他也是在一家企業董事長的位置上。不過王姓院士學術應該還是過硬的。

但是,一個水的名頭,為什麼還要削尖腦袋去評?

這背後到底有什麼利益關係?這就要反思。

自習君的第三個問題是:董事長為什麼要找兩位院士來幫忙?

這涉及到IAA院士的評選機制。

IAA院士院士每年評選一次,想要當選,必須要通過三位已入選院士的推薦提名,經過幾輪評選,主席團再進行最後評審。

吳院士和王院士均位列主席團成員之中。

院士評選需要已入選院士提名,這是比較常見的做法。國內很多評選也是參照了國際的做法。

就好像入黨需要介紹人,入商學院需要校友推薦一樣。

這一方面是基於組織純潔性的考慮,一方面是為了降低核驗成本和組織風險,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基於現實利益的考量。

但是,自習君覺得,也應該注意這其中暗藏的腐敗風險。

同時,這也容易導致近親繁殖,不利於打破圈子文化。

自習君的第四個問題是:

董事長評院士,是公事還是私事?

你說它是私事吧,董事長又興師動眾用了很多公司的資源。

比如帶著院士們參觀公司成果展,比如公車接送,比如帶著這麼多的公司領導一起宴請兩位院士。

你說它是公事吧,好像董事長評個院士,跟公司關係又不大。

就好像員工去考個會計證,公司也不會把它當作公事。

但是你要說完全沒有關係,好像也不對。

畢竟,董事長拿個國際的名頭,對公司也是一種榮譽。

兩可之間,足見拿捏的功夫。

自習君的第五個問題是:

為什麼董事長要宴請兩位院士,兩位院士又為什麼會赴宴?

評選院士需要已入選院士的推薦,這是規定。

既然這是明文規定,那推薦合適的院士任選就是兩位已入選院士的權利,某種程度上也是義務。按道理,就應該公事公辦。想評選的人提供材料,幫忙推薦的人審核材料,合適就推薦,不合適就不推薦。照章辦事,跟吃飯有什麼關係呢?這就要說到人情。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雖然是公事,有熟人才好辦事。雖然這很畸形,但這是當下很多單位的常態。

本來一個星期才辦好的,看在熟人面上三天辦好。

本來不太好辦的事,看在熟人面上想想辦法也就辦了。不熟?那對不起,就按規定來。

因此,想辦事的人總想套個近乎。

怎麼套近乎呢?吃飯、喝酒、心意。吃人嘴短,拿人手短麼。大概董事長就是這麼想的,平常也沒這麼少做,這次也照常。

但是,兩位院士也不是一般人,都算功成名就。

85歲的吳院士不用說,自己得獎無數,也擔任過某公司總經理,名譽地位都是有的;而且,還有一個獲得過「2006中國資訊產業年度新銳人物」的優秀企業家兒子。

55歲的王院士也不差,學術一流,也當過某公司一把手。

他們都不差這一頓飯。吃這個飯,那就是給面子,也算是交個朋友。因為請他們吃這個飯的人,也不是一般人。多認識個人,就多條路。

從人情的角度,好像也沒有什麼問題。

但是,腐敗、圈子,就是這麼開始的。

你以為你吃的是個人情,其實你吃的是個買賣。

自習君的第六個問題是:為什麼飯桌上會產生導致如此嚴重後果的矛盾?

據報導,是因為董事長希望兩位院士能夠幫忙推薦,但王姓院士覺得董事長可能不太符合條件,雙方又是第一次見面,所以需要回去考慮一下。

這種回答可能駁了董事長的面子,惹惱了董事長。

網上也有其他的消息,自習君就不瞎轉述了。但有一點是明確的,矛盾源自自己的請求被拒絕。從後面事件的發展來看,這個後果是很嚴重的。

大約董事長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沒有被質疑或被輕易拒絕過。不然,也不至於如此勃然大怒。

又或者,公司裡的人都知道他的脾氣,所以也就不惹他生氣了。

作為一個公司的一把手,聽不得質疑,容不得不同意見,這就很危險。

自習君的第七個問題是:董事長為什麼選擇用武力來解決矛盾?

產生矛盾,這很正常。但解決矛盾有很多方法,可以罵,可以拂袖而去,也可以一笑了之。但董事長選擇了武力。

酒精的力量肯定是一方面原因,酒壯慫人膽。但一個在商界混了幾十年的人,怎麼說也是酒精考驗的,不可能隨便就失控動手的。兩種可能:一種就是新仇舊恨,一起爆發了;一種就是個人行事風格。

但不管怎麼樣,都不能出手如此之狠,跟灰社會有得一拼。

只能說,董事長是個行事粗暴的人。

一個長相文質彬彬的人,卻做出如此粗暴的舉動,難道平時不這樣?平時這樣,在一個嚴肅的單位裡,為什麼能一直這樣?這就讓人深思了。

自習君的第八個問題是:董事長為什麼打得如此心安理得?

據說打了有一個多小時,打完人正常上班了。

一般來說,打完人還能心安理得的,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打仇人,這種就好比是上戰場,是不能講感情的;一種是打瞧不上的人,就像《阿Q正傳》裡的秀才打阿Q。

不論哪一種,都不正常,都是不講政治。

我們現在要大力發展高科技,要打破西方的壟斷,要攻堅各種「卡脖子」的環節,這都離不開科學家,離不開真院士。科學家既不會是仇人,也不會是低人一等的人。如果他們在現實中真的低人一等,那就說明要改變。科學研究,不能搞官本位。

自習君的第九個問題是:一個動輒打人的人,為什麼能一直呆在高級崗位上?這個,就要問他的領導。

一個外國名頭,引來三個人的一頓飯;三個人的一頓飯,引來一場慘烈的武鬥。一場慘烈的武鬥,引來十幾億人的關注。以名始,以名終。

為的是好名聲,得的是壞名聲。

好名聲求而不得,壞名聲不請自來。

有點意思。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戰略自習室/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