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民歌之父楊弦 憶《鄉愁四韻》譜曲歷程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6月11日訊】台灣校園民歌之父楊弦,近日,與眾多歌迷分享了70年代創作民歌的心路歷程。來聽聽他的故事。

出生在台灣花蓮的民謠歌手楊弦,從小就喜歡音樂。後來在就讀台灣大學期間,更經常參加一些合唱團,並在課餘時間學習古典樂曲。

台灣校園民歌之父 楊弦:「在大三、大四的時候,就開始參加一些作曲活動,學到一些作曲理論,開始慢慢喜歡這些東西,一直到大學畢業進入到研究所,那時候經常去中山北路的哥倫比亞餐廳,那時候胡德夫和一些朋友在那演唱,我們就會去聽,然後去學,覺得蠻有意思的。」

70年代期間,楊弦開始嘗試創作歌謠,並在1975年6月,策劃了一場演唱會。

校園民歌之父 楊弦:「我們有一個愛樂社,愛樂社有很多都是學古典音樂的,我們一起做了曲子,希望藉著他們的幫助,把演唱會落實,就把這個演唱會做出來。」

當時,他發現詩人余光中的詩《鄉愁四韻》,相當適合譜寫成曲,因此,家喻戶曉的歌曲《鄉愁四韻》被收錄在他的首張專輯《中國現代民歌集》內,並且從此被廣泛傳唱。

台灣校園民歌之父 楊弦:「我就寫了這個余光中老師的這個《鄉愁四韻》,在那個會上發表,他聽了覺得還不錯,他說有一本書,比較有格律的書,我就在一年中把這些歌詞變成歌譜,找了一些人來演唱。」

在這場演唱會上,楊弦也演唱了8首以余光中的詩作去譜寫的歌曲。後來,他從此翻開了台灣現代民歌發展的篇章,並獲得了「校園民歌之父」的稱號。

新唐人記者楊陽洛杉磯採訪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