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驚奇】復工企業現集體隔離 病毒或如流感長存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02月21日訊】大家好,歡迎收看《新聞拍案驚奇》,我是大宇。

什麼才算確診?湖北全省確診數比武漢市還少

有一個「好消息」必須得說一下,湖北省衛健委2月19日宣布,全省單日新增確診349例,與2月18日的1693例相比,是1月29日以後,第一次從4位變成了3位數,出現巨大幅度的下跌。這看上去湖北的疫情真的出現好轉了!

不過,細心的朋友們都發現了,在2月19日同一天,湖北省武漢市,這一個城市的確診案例就是615宗,比湖北全省多出將近一倍!我們都是在地球學的數學,對這種可能源自火星的特異算數反應不過來。武漢市屬湖北省管轄,是湖北的多個城市之一,怎麼一個城市的數字這麼高,全省的數字反而低了呢?

這種情況可不能小看,可能要做實人們對官方數據造假的質疑。於是,2月20日,大陸國務院發言人就說,這是湖北省衛健委根據全國衛健委頒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的規定,進行的操作。就是不再把「臨床診斷病例」算入確診病例。

所謂「臨床診斷病例」,就是具有新病毒肺炎影像學特徵的病例。官方對確診病例的定義,一改再改,病毒的變異可能都趕不上當局政策的變化。本來從2月12日起,湖北省統計確診案例的時候,要求包括「臨床診斷病例」。

但是2月19日當天,就要求不再計入「臨床診斷病例」。官方的解釋是說,因為有這個變化,所以湖北省在統計的時候,把下屬的武漢等10個城市的上報數字中,「臨床診斷病例」減掉了,所以就變成全省的確診數字,反而比一個城市的確診數字還少。

那為什麼要減去「臨床診斷病例」呢?大陸國務院說,因為他們的「核酸檢測能力已大大提升」。我們節目已經多次報導,有前線醫護和醫學專家建議,不建議用核酸檢測確診,因為不准,而且速度慢,他們建議用CT影像來判斷。2月初的時候,大陸衛健委在這種建議下,一度允許一句前線醫生以臨床診斷來確診患者,而且衛健委此前也承認,核酸檢測準確率只有30%到50%,這個數據截至目前還沒有公開的權威專家進行修改,說核酸檢測準確率提高到什麼百分比,只是大陸國務院說:核酸檢測能力已大大提升。

確診案例的劇烈變化不是第一次。2月13日,湖北省和武漢市的一把手換人,湖北當天公布了前一天2月12日的統計數據,這個數據立即發生強烈「化學反應」。一天暴增確診14,840例。

官方的公開解釋是,執行湖北衛健委診療方案變化的要求。但是也有觀點認為,這是個政治操作,是新上任的官員給前任官員潑墨,一來顯示前任統計工作不力,二來顯示前任沒能好好控制問題。轉過身,從2月14日開始,這個湖北的確診數字,立即暴跌到1000多例,一直到2月19日大陸衛健委再次更改確診病例定義,讓新增病例變成300多例。

硬喂中藥 扶牆出院 爭達指標 是「去庫存」還是出院

跟確診病例一樣傳出「喜訊」的,還有出院病例的增加。

2月20日,新浪登了這樣一則報導:《武漢:爆發式增長已趨緩 每日出院人數在增加》。這一天的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在武漢舉行新聞會,國務院副祕書長「丁向陽」說,武漢的出院人數每天在穩定增加,這幾天已經達到每天500多人。

不過,在前一天的2月19日,大陸醫學交流網站「丁香園」上,有人以「抗疫一線」醫務人員的身分發表文章《我們在政治正確的前提下治病救人!》。文章主要揭示以下兩個問題:

一是「教條地執行當局文件規定」。目前文件規定的出院標準是:症狀好轉,胸部CT片顯示好轉,核酸檢查兩次陰性。我們之前的節目也多次分析,核酸檢查並不一定準確。而且症狀好轉這個說法也很籠統。這就造成一些患者前一刻還在吸氧,後一刻就要「扶牆出院」,因為走不動路。

而且出院是自行回家隔離,沒有社區接應。但相應的是,有些新收治入院的患者,實際上並沒有發生嚴重病症,人還好好的,但是就讓住院了。所以,到底什麼樣才算是可以出院的「病情好轉」呢。

教條執行規定的另一個表現是,不管患者的實際情況,對每一個患者的治療程度中,強行加入「中藥環節」,按照症狀選擇已經擬訂好的草藥處方開藥,造成有的並不對症的患者,在出院期間肝功能異常,有的患者出院時肝功能高於正常值5倍。

如果不按程序加入中藥治療,就會被扣上違抗抗疫指示精神的大帽子。當然這篇文章的作者,沒有寫明這是哪家醫院的情況,還是普遍都是這個狀況,他並沒有劃定所揭示情況的適用對象。

文章指出的第二點問題是「為執行出院率,罔顧事實」。這個比前一個問題還要嚴重一些,文章揭露有的醫生,看到患者的胸部CT影像還沒有明顯改善,但在出院結論裡也寫「明顯好轉」。

最後,文章在結論中寫道:為了完成給新病毒患者「去庫存」的目標,我們已經走在運動式救治的道路上,在大躍進的方向上邁進。

那麼,如果說官方通報的數據存在政治影響,那主要是哪種政治因素導致的呢?

3月不復工經濟要完!病毒入黨 讓好就得好

大陸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2月15日在一場研討會上發言時,提出政府要在2月底控制疫情。這次研討會主題是「疫情對經濟影響的判斷、短期對策和中長期改革」。劉世錦用疫情持續的時間長度,來對比其對經濟的影響。

他說,如果疫情在1月份就得到控制,主要的消費行業會受到影響,比較重點的是:餐飲、住宿、娛樂、旅遊、交通等;如果是2月份,影響會擴大到生產,涉及工業、建築、農業;如果到3月份,就要傷筋動骨了,長期生產力受影響,很多企業無法履行合約,開不出工資,沒有錢還會導致企業破產。

因此,劉世錦提出一個目標,要在2月底基本控制住疫情。雖然沒有公開報導說,政府決策受劉世錦的分析影響,但是實際上,浙江、江西、安徽,都把目標設在2月29日前後基本結束疫情。這種政策方針儼然是要「新病毒入黨」,讓它什麼時候停,就什麼時候停。

與此同時,為了規避瘟疫導致經濟垮掉。北京當局也一直催促各地復工。2月3日,當局就要喊「不能停產」,直到2月10正式復工日,因為擔心傳染,各地真正復工的企業有限。有的企業實行局部復工。例如上海長陽創谷園區,有300多家企業,員工2.5萬人,要求復工的只有其中1.3萬,但是真正報到的,只有大約1,200人,其他人是在家辦公。2月12日,當局再次督促各地復工。中共運輸部門表示,截至2月18日,全國有1億6,000萬人啟程返工。

四例企業隔離 倉促復工「埋地雷」

大陸媒體的報導中,已經有至少4家企業,最近傳出不幸消息。

案例一是「重慶鈦業公司」,2月10日通報,公司2例確診,1例陽性感染者,131個密切接觸者。該消息已經得到證實。重慶鈦業公司隨即全面封鎖隔離。

案例二,也是2月10日的消息,蘇州一家企業由員工確診,200多員工全部隔離。後來經查證,說是有員工發熱,並沒有說是確診,但是企業確實採取了相應的防疫措施。

案例三,湖南省婁底市一家水泥廠,2月8日一員工確診,與其有關的141人被隔離觀察。

案例四,山西一家電廠,出現一例確診,與之密切接觸的26人被隔離,廠區消毒,家屬樓進行了封閉管理和消毒。

對於返工會不會致使瘟疫出現另一個新高峰,大陸的呼吸病學權威鍾南山說,因為人員流動過程中有採取一些相應防疫措施,所以「不太容易」出現一個大高峰。這種說法有些模稜兩可。他在路透社的採訪中也說過:全國各地此時冒險開工,有機會導致疫情擴散。

鍾南山此前也表示,2月中下旬疫情會達到高峰,4月左右疫情才會平穩。但他的說法也引起爭議,很多人不認同,認為瘟疫可能沒有那麼容易結束。鍾南山自己也給說法留了個後路,說瘟疫在2月底出現峰值,不代表達到拐點,就是說疫情達到峰值後,不會馬上出現下降。

目前,瘟疫情況確實不容樂觀。

一線醫生忙不停 重症死亡率高 院長也中招

2月20日國務院副祕書長丁向陽就說,武漢住院患者3萬多,重症8000以上,危重症1600多,這還只是官方的數字。

2月19日,大陸中新社的《中國新聞周刊》,刊登一名支援武漢的前線李醫生的專訪,她在武漢一家二級醫院工作。李醫生透露,說早已見慣生離死別的她,到武漢後還是為眼前的景象感到震驚:醫院人滿為患,病床分區不合理,床位擁擠,管理也不規範,李醫生說自己會力不從心,要三頭六臂才能解決問題。

她提到,重症病人死亡率非常高,多數人病情會迅速惡化,他們的情況比想像的還要差,生命體徵很難維持。而且每次重症死亡後,床位空出,馬上有新的重症患者補上。李醫生透露,從病人的數量判斷,疫情沒有什麼變化,尤其是重症病人。

李醫生所說的與之前一名重症室醫生的話相吻合,那名醫生說重症治癒率只有10%左右,大部分只是安慰性治療。而插管治療條件非常有限,即使插上管子,能救過來的機率也很低。

不要說普通病患,就是醫院院長在感染新病毒後,也不一定能保全。

近日,湖北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因為感染新病毒去世,他也是武漢第一個因此離世的院長。劉智明的妹夫對媒體說,劉智明一度各項指標都顯示正常了,本以為能挺過這關,但2月14日病情又加重。2月18日下午,劉的遺體從同濟醫院被送往殯儀館,在同濟醫院外,他同為醫生的妻子穿著隔離服,在緩緩開出的車子後面,邊哭邊跟著。她還一遍遍翻看劉生前發去的手機短信,說:再也見不到他了。

1月21日被指為定點醫院的武昌醫院,目前醫護感染嚴重,涉及多個科室和部門,還有主任和護士長。大陸媒體報導,武昌醫院還缺少防護服等物資,據說只能維持3到5天。

新病毒或如流感長期存在 美繪製首張解析圖

新病毒不進傳染能力強,難治癒,而且最新消息說,它還有可能變成慢性疾病,像流感一樣長期在人間存在。這是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王辰說的。

他在接受大陸央視「新聞1+1」的連線專訪時說,新病毒轉變成慢性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對此,要做好準備。

2月19日,為了開發新病毒疫苗,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團隊,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科學家,聯合在《科學》期刊上,發布了全球第一張原子級解析度的新病毒3D解析圖,專業人員可以通過這張圖,了解病毒如何附著並感染細胞,進而開發出相應的防治辦法,這堪稱一項重大的科學突破。

除了醫學治療外,中國大陸的媒體人,還提出了一個遏止瘟疫擴散的另一個辦法。

「信息公開是最好疫苗」 陸媒體人談正確對待謠言

2月20日,《上海商報》副總編陳季冰,在騰訊新聞的微信公眾號《大家》,發表專欄文章,討論信息開放。他在文章中引用了央視主持人白岩松的一句話:「在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信息公開是最好的疫苗」。

陳季冰在文中引據華盛頓大學兩名教授,通過甄試案例構建的數據模型,顯示出:當媒體的報導量增加10倍,SARS和「新冠肺炎」這一類嚴重危害公共健康的傳染病的感染數,將會減少33.5%。

陳季冰進一步指出:高質量的自由的新聞報導是預防疾病傳播的一個有效手段,這個結論毫無疑問應當成立。他還提到,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印度經濟學家阿瑪蒂亞‧森說過的一句話:新聞是災難的救助者。

他認為,一個好的社會應該鼓勵公民積極參與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治理,而不是讓大家冷漠地躲得遠遠的。想像一下,如果一個乘客在車站大廳看到可疑黑色塑料袋,觀察好久也不見它有主人,就有可能打電話報案。

對於防範謠言的擔心,陳季冰舉例說,有些事可以輕而易舉地被扣上謠言的帽子,比如天氣預報,說今天下午哪裡會下雨,但是沒下,那這個就可以視為一個「謠言」。

因此,對於如何對待信息開放中可能出現謠言的擔心,陳季冰是這麼解釋的:人都是理性的,任何社會主體,不論是個人、家庭、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等,面對一個事件作出一項行動選擇,無非都是基於自身所掌握的信息。只有信息越充分,人們作出的決定才越符合他們的個體理性,從而也就越有利於社會公共利益。

他同時主張:在打擊「謠言」的問題上,應當採取被動(消極)的立場,而不是主動(積極)的姿態。就是不應該在尚未產生可見的具體後果之前就輕率地裁決某個信息是「謠言」。

說到這,跟家說一下陳季冰這篇文章的題目:《武漢肺炎50天,全體中國人都在承受媒體死亡的代價》。而且並不意外地,刊載這篇文章的騰訊微信公眾號《大家》,很快被註銷。

言論自由釋放公民自覺力量 有利瘟疫防治

我們在之前的節目裡也討論過,在香港反送中期間,因為信息相對大陸,是透明的,言論是自由的。好多香港年輕人因此自發組成各種社交媒體組織,堅持抗爭,進行了非常好的自我組織,甚至還有公民群組專門負責對消息的查證,因為像陳季冰說的,人都是理性的,不會想去相信錯誤的消息。

這種公民在言論自由保證下的自發力量,如果轉移到武漢的防疫中來,就是能非常有效發動防疫的公民自救力量,大家會充分發揮熱心和知識、能力、物力,還有知識分享以及民間消息查證。

而大陸恰恰相反是寡頭政治,一個精神數據元,這麼一個龐然大物,事無巨細都要一個組織來壟斷運作,這也是滋生低效率、腐敗、不公義的溫床。巨大的公民自主力量無法發揮,生也靠政府,亡也靠政府。

目前在中國大陸以外,日本是受瘟疫影響最重的國家。雖然日本人也對日本政府的瘟疫治理不滿,但是他們敢於公開在自己國家議論,並提出質疑。有人擔心,日本東京會不會變成武漢第二?日本有網友自己就討論說:不會。為什麼呢,一個是不會隱瞞,會及時通報,二是不會拒絕外國援助。這個不知道算不算日本人的「制度自信」。

好,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裡。歡迎您訂閱和分享我們的頻道,在訂閱時,不要忘了在訂閱按鈕旁邊,點擊小鈴鐺圖案,及時收到我們上傳視頻的通知。感謝收看,下期節目,再見!

(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