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大師想永遠持有的資產引爆中國輿論場

作者: 許樹澤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9年09月09日訊】最近上海開了一家超市(Costco),上午開門,下午就暫停營業,原因是來的人太多被擠爆了。為什麼巨頭們紛紛撤離,卻有人仍然能實現突圍?為什麼遭遇挑戰的線下生意,面對強大的網際網路,依然有人能掀起波瀾?這對我們究竟有哪些啟示呢?事情還要從不久之前的一次採訪,跟你說起。
巴菲特的搭檔,智慧老人查理·芒格,有一次被問到說,在未來(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如果你只推薦一筆投資,你會選擇什麼?

芒格還沒說話,估計很多人要開始搶答了。他首選推薦的會不會是指數基金呢?因為每次有人問巴菲特,老爺子推薦的都是指數基金。就算不推薦指數,那麼他肯定會推薦BRK(巴菲特和芒格擔任主席和副主席的伯克希爾哈撒韋),誰不說自己公司好啊!況且,芒格曾親口表態,未來長期,BRK會略微跑贏指數。

結果出乎意外的是,芒格告訴記者,如果只推薦一筆投資,他會選擇的正是Costco,這是一筆他「願意帶進棺材裡」的投資。

這家公司之所以能夠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勝出,答案很簡單,便宜,非常便宜。它既不賺消費者的錢,又不賺供應商的錢,維持著全行業最低的毛利率,依靠著做到極致的運營(30天左右的存貨週期)和極為恐怖的週轉率(3.7),獲得了巨大成功。

說到這兒,再和大家分享一個坊間段子,上海古北一家日資的高端百貨商店,因為價格太高,價格昂貴,人流稀少,於是今年準備正式關門大吉。關門之前,清理庫存,搞起了打折促銷,結果一看打折,人流馬上起來了,於是這家很多年不死不活的商場,突然就活了過來,前兩天發了公告,決定不關店了。

以上這些案例和對比,讓我們再次見證了那個最有效最基本的經濟模型:

需求定律——價格越低,需求越多,銷量越大。而銷量越大,規模效應開始起作用,成本被攤薄,於是利潤開始噴湧而出。

可是問題在於,這一切的起點,那個第一推動力的低價是怎麼出現呢?

Costco的巨大成功,有如下事情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極簡主義的選品

首先,極簡主義的選品(他們行話喜歡講精簡SKU),我們舉個例子,煎餅果子攤,某種意義上,是把生意做到了極致。它整個攤位只賣這一款產品,沒有豆漿油條包子那些亂七八糟的。另外,煎餅攤佔地面積很小,租金很低,甚至流動攤位沒有租金,因此,它的單位坪效極高。重點在於,因為煎餅師傅只做這一款產品,他畢生的功夫和對於時間的精準控制,都做到了極致。也因為只做這一款,蔥花、香菜、雞蛋、脆餅,所有的資源,都往一款產品上堆,最終達到了整體效率最優化。

從這個角度來看,Costco擁有整個行業最低數量的SKU(比如一款襪子只有5個顏色,那這就是5個SKU),它只有3700個SKU,沃爾瑪是它的十倍,廣大電商們的SKU更加可怕。從這個角度,電商們其實效率不高,它被迫一樣至少要來一個,想要做成萬物商店,可是長尾的經濟價值並不大。統計學上有一個基本的統計規律叫做冪律分布,就是大家說的二八法則,20%的商品,貢獻了80%的收入。Costco厲害在於,它能把最好的這20%給你選出來,這就是創造價值。

會員付費模式

其次,Costco公開的秘密,也是大家競相模仿的,就是會員付費模式。今年五月,我們有幸前往奧馬哈參加股東大會,正好路過Costco,我們東西都大包小包選好了,正準備結賬,店員不賣給我們,說,所有人必須先辦卡,才能進行購物,一張卡大概是120刀。

Costco的管理手冊上寫明:所有商品的定價,毛利率一律不得高於15%。財報中也能看到,Costco毛利率平均在13%,這基本是沃爾瑪的一半(25%)。

不向供應商收取渠道費用

以上其實還不夠有衝擊力,關鍵是,Costco甚至不問供應商收渠道扣點!

大家知道,如今開店,不管進任何渠道,都需要向平臺付渠道扣點,一般電商平臺平均至少5%,線下百貨一般是租金+扣點,如果是免稅店更可怕,機場要拿走免稅店45%的收入作為扣點費用。當年,中國第一代洗手液品牌藍月亮,最初引爆成功,就是向各大KA賣場(重要線下渠道)付高額渠道進場費。

Costco讓商品進入自己的商店,但是不問供應商收渠道費,而是幫助供應商建立更好的物流和供應鏈。這樣一來,供應商有錢賺,就能在商品質量和供貨效率上進行升級,最終的長期價值反而是提高了。

除了以上提到的幾點,它還具備規模效應、用戶黏性、精準定位用戶群等特點;它還蓋了很多加油站,從加油站給商場引流(美國中產階級社區和汽車一族的文化),這些合奏效應,構成了Costco獨特的護城河和競爭優勢。

最後,它呈現出的結果是又好又便宜。又好又便宜這五個字,是對商業世界簡潔而優雅,深刻而直白的濃縮。這五個字,也讓我們在試著重新理解中國商業的真相,消費普及遠比消費升級更加重要。

──轉自《看中國》

(責任編輯:葉萍)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