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曆新年 大陸逾8億人次收發微信紅包

【新唐人2019年02月13日訊】發送電子紅包,可以說是中國大陸近年來最熱門的拜年方式。然而專家指出,還是傳統的面對面派紅包的方式更值得尊重。

微信官方數據顯示,從2月4號起的黃曆新年期間,共有8億2千3百萬人收發微信紅包,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7.12%,而在微信中產生的消息發送量更大幅增長64.2%。其中,1990年以後出生的「90後」創下發送最多消息、最多朋友圈動態、最多表情包,以及收發最多次微信紅包的「四個之最」,而在大陸城市中,北京的紅包收發總量排名第一,廣州及重慶緊跟在後。

臺灣心理學教育專家陳彥玲:「8點多億的人利用電子設備在發放紅包,在我們的傳統文化裡面非常強調人的真誠,人的這種實質的問候,真心的關懷,可能會被過度使用電子產品的這樣一個行為給沖淡掉了。」

大陸民眾陶女士:「我一般就是按傳統的,該給誰就給誰,原來就是幾十年傳統下來的現象。對於現在的網上到處散發的紅包,反正我是沒搶過,我也沒發過。」

北京居民何先生表示,雖然現在流行發電子紅包,但親手給小孩紅包是一種習俗,是給予他們的一種祝福,而且後輩向長輩拜年是一種尊重,為了保留傳統,他只會面對面派紅包,絕不會發電子紅包。

相傳古代,為了嚇退一種叫「祟」的妖怪,使它無法傷害孩子,家長會在大年三十晚,用紅紙包上8枚銅錢,然後放在孩子的枕邊。由於「祟」與「歲」同音,隨著歲月的流逝,人們就把「壓祟錢」稱為「壓歲錢」了,寓意長輩透過紅包將祝福、平安帶給後輩。

陳彥玲:「比如說發放紅包的時候,跟長輩下跪,有些沒有跪,但是他們還是很尊敬的跟父母行禮,然後要有那種祝福的話,它會激起一個人去尊重傳統。」

陳彥玲指出,當一個人尊重傳統,相對的,他也會得到幾千年來這個傳統所帶來的生存的智慧,所以傳承傳統,是需要非常重視的一個議題。

新唐人記者陳漢、陳潔、施宜君採訪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