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初級):《三字經》(十一)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系列轉載由來:此文化課教材是正見網編輯部爲弘揚中國神傳文化,編寫的一套中國傳統文化教材。大紀元教育欄目編輯亦身同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在下一代延續的重要性,特將全系列轉載過來與廣大讀者分享。)

【原文】
曰喜(1)怒(2) 曰哀(3)懼(4)
愛(5)惡(6)欲(7) 七情(8)具(9)
匏(10)土(11)革(12) 木(13)石(14)金(15)
絲(16)與竹(17) 乃八音(18)

【讀音練習】

曰(yue) 喜(xi) 怒(nu),曰(yue) 哀(ai) 懼(ju),
愛(ai) 惡(wu) 欲(yu),七(qi) 情(qing) 具(ju)。

匏(pao) 土(tu) 革(ge),木(mu) 石(shi) 金(jin),
絲(si) 與(yu) 竹(zhu),乃(nai) 八(ba) 音(yin)。

曰(ㄩㄝ) 喜(ㄒ一ˇ) 怒(ㄋㄨˋ),
曰(ㄩㄝ) 哀(ㄞ) 懼(ㄐㄩˋ),
愛(ㄞˋ) 惡(ㄨˋ) 欲(ㄩˋ),
七(ㄑ一) 情(ㄑ一ㄥˊ) 具(ㄐㄩˋ)。

匏(ㄆㄠˊ) 土(ㄊㄨˇ) 革(ㄍㄜˊ),
木(ㄇㄨˋ) 石(ㄕˊ) 金(ㄐ一ㄣ),
絲(ㄙ) 與(ㄩˇ) 竹(ㄓㄨˊ),
乃(ㄋㄞˇ) 八(ㄅㄚ) 音(一ㄣ)。

【字詞義解釋】
(1)喜:高興、快樂。
(2)怒:憤怒、生氣。
(3)哀:悲傷。
(4)懼:害怕。
(5)愛:喜歡。
(6)惡:憎恨、討厭。
(7)欲:願望,一種想得到滿足的意念。
(8)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種情緒。
(9)具:有、備有。
(10)匏:匏瓜,形狀像葫蘆。指用匏瓜製成的樂器,如笙、竽(音魚)。
(11)土:黏土。指用黏土燒制的樂器,如熏(音薰)。
(12)革:皮革。指用皮革製成的樂器,如鼓。
(13)木:木頭。指用木頭製成的樂器,如柷(音住)。
(14)石:玉片或石片。指用石玉製成的樂器,如石磬(音慶)。
(15)金:金屬。指用金屬製成的樂器,如鐘、銅鑼。
(16)絲:絲弦。指利用絲弦發聲的樂器,如琵琶、琴、瑟。
(17)竹:竹管。指利用竹管發聲的樂器,如簫、笛子。
(18)音:原為聲音,此指樂器 。

【譯文參考】
高興、生氣、悲傷、害怕、喜歡、討厭、及慾望,是每個人天生的七種情緒。中國古代稱用匏瓜、黏土、皮革、木頭、石玉、金屬、絲弦、竹管等八種材料製成的樂器為「八音」。製作的材料不同,所發出的聲音也各具特色。

【問題討論】
(1)一個有智慧、有修養的人懂得控制情緒,做情緒的主人。小朋友,你能夠分辨你的情緒嗎?
(2)當你情緒不好時,你又是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呢?
(3)你有沒有學習任何一種樂器的經驗?將你的學習心得和大家一起分享。

* * *
【故事天地】

黃帝與音樂

對古代中國人來說,音樂是聯繫天神的工具。音樂不僅僅是享受和娛樂,也是調解天地關係的神聖禮節。

中國樂器的發明時間很早,在《詩經》一書中就經常提到各種樂器。根據史書記載,伏羲作瑟,女媧作蕭,伶倫作鐘,神農作五弦琴。

黃帝命伶倫製作樂律,訂定十二律(十二個音階)。伶倫在西山找到了粗細適中的竹子,用其中最結實的竹子削成竹笛。當他吹著自己做的笛子時,突然有幾隻鳳凰降落在他身邊的樹上,公鳳首先唱了起來,它的第一個音與伶倫竹笛發出的聲音相同,接著又唱了五個音,伶倫很快的削出能發出這五個音的笛子。母凰唱了六個音,伶倫趕忙削出這六個音的竹笛。伶倫把十二支笛子按音序排好,就完成了十二律。為了永久的保存這十二個音,黃帝下令鑄造十二個能準確呈現笛音的銅鐘,之後,所有樂器的音階都必須與銅鐘相符。

黃帝除了命伶倫作鐘外,在與蚩尤的戰爭中,為了提升士氣,也曾製作一個特別的戰鼓,並親自擂鼓來提振軍威。這鼓是用住在東海的名叫「夔(音奎)」的怪獸的皮晾乾後作成的,鼓槌則是雷神身體裡最大的一根骨頭。當黃帝擂起這特別的戰鼓時,聲傳五百里外,天地為之變色。

此外,黃帝在泰山會合天下鬼神時,曾製作名為《清角》的樂曲,這首曲子氣勢萬鈞,能「驚天地、泣鬼神」,是真正天上的樂曲,凡人是聽不得的。而黃帝在打敗蚩尤之後,為了慶祝勝利,又作了一部《棡鼓曲》,也是氣勢非凡的樂曲。

【心得寫作單】

(1)所有的音樂都是好的嗎?是不是也有好壞之分?好的音樂和壞的音樂要如何區分?它們分別會造成什麼影響?

(2)找一找和音樂有關的成語,寫下成語的解釋、用法和相關的故事內容。

──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張信燕)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