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初級):《三字經》(四)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新唐人2019年01月14日訊】(系列轉載由來:此文化課教材是正見網編輯部爲弘揚中國神傳文化,編寫的一套中國傳統文化教材。大紀元教育欄目編輯亦身同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在下一代延續的重要性,特將全系列轉載過來與廣大讀者分享。)

初級教材《三字經》第四單元

【原文】
玉(1)不琢(2) 不成器(3)
人不學 不知義(4)

為(5)人子 方(6)少時(7)
親(8)師(9)友(10) 習禮儀(11)

【讀音練習】
玉(yu) 不(bu) 琢(zhuo),不(bu) 成(cheng) 器(qi),
人(ren) 不(bu) 學(xue),不(bu) 知(zhi) 義(yi) 。
為(wei) 人(ren) 子(zi),方(fang) 少(shao) 時(shi),
親(qin) 師(shi) 友(you),習(xi) 禮(li) 儀(yi)。

玉(ㄩˋ)不(ㄅㄨˋ)琢(ㄓㄨㄛˊ),
不(ㄅㄨˋ)成(ㄔㄥˊ)器(ㄑ一ˋ),
人(ㄖㄣˊ)不(ㄅㄨˋ)學(ㄒㄩㄝˊ),
不(ㄅㄨˋ)知(ㄓ)義(一ˋ)。
為(ㄨㄟˊ)人(ㄖㄣˊ)子(ㄗˇ),
方(ㄈㄤ)少(ㄕㄠˋ)時(ㄕˊ),
親(ㄑ一ㄣ)師(ㄕ)友(一ㄡˇ),
習(ㄒ一ˊ)禮(ㄌ一ˇ)儀(一ˊ)。
               
【字詞義解釋】
(1)玉:材質堅硬,表面平滑有光澤,呈半透明狀,摸起來很柔細的一種美石,通常是用來作為裝飾品或雕刻的材料。
(2)琢:以雕刻或磨的方式來加工玉石。如:「雕琢」
(3)成器:製作成可使用或精巧美好的器物,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成材、可造就。
(4)義:合宜的事情或正道、正理。
(5)為:擔任。
(6)方:當、在。
(7)少時:年幼的、年輕的時候。
(8)親:接近。
(9)師:能夠提醒或教導我們做人處世道理的人。
(10)友:在這裡是指能夠促進我們在品德上有所提升的朋友。
(11)禮儀:禮節的規範與儀式。

【譯文參考】
一塊玉石,如果不經過仔細的雕琢,就不能成為精美有用的器具。人也是一樣,即使先天有很好的資質,但是如果不努力學習,就無法明白做人處世的道理。

做子女的人,要趁著年少的時候多親近良師、結交益友,虛心接受教導和規勸,並學習待人、處事、應對、進退的禮儀。

【問題討論】
(1)玉經過雕琢之後,可以變成精巧有用的器物。那麼我們人要怎麼做才能讓自己變得愈來愈好呢?
(2)當老師或是朋友告訴我們哪裡做的不好該改進時,我們該怎麼辦?請跟大家說說自己的經驗。

【故事天地】

卞和獻玉
春秋時代,有個楚國人叫做卞和。有一天,卞和在山裡得到一塊還沒經過雕琢的玉石。他知道這是塊難得的珍玉,就捧著去獻給楚厲王。厲王叫他的玉工來鑒別這塊玉石。玉工看了看,說:「這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而已。」厲王以為卞和拿石頭來騙他,就叫人把卞和捉去砍斷左腳。

厲王死後,武王繼位。卞和又捧著那塊玉去獻給武王。武王也叫玉工來鑒定。玉工說:「這不過是塊石頭罷了。」武王也認為被卞和欺騙了,就叫人砍斷卞和的右腳。

武王死後,文王登基。這時,卞和抱著他那塊玉石,在山腳下痛哭起來。他哭了三天三夜,把眼淚都哭干了,最後眼睛都流血了。文王聽到這個消息,就派人去問卞和,說:「天下遭到砍腳刑罰的人很多,為什麼唯獨你哭得這樣傷心呀?」卞和回答說:「我並不是因為腳被砍斷而悲傷。我痛心的是:珍貴的玉石卻被認為普通的石頭;忠誠的人倒被說成騙子!」文王知道了以後,便叫玉匠把那塊玉石拿來仔細雕琢一番,果然發現這是一塊稀世寶玉。而這塊珍貴的寶玉,就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和氏璧」。

【心得寫作單】
(1)蘊藏在石頭中的玉石,要經過雕琢,才能變成寶玉。小朋友,請你想想,石頭中的玉石就好比是我們的天賦,我們要怎麼做才能讓天賦充分得以發揮呢?
(2)卞和雖然被厲王砍斷左腳,卻仍然將玉獻給武王,為什麼他會這麼堅持呢?
(3)真理有時很不容易被人接受,也往往必須付出代價,但堅持到底的結果往往是被歷史與人們肯定的。請舉出其它的例子和大家分享。

──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張信燕)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