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票倉戰術」失靈 美大豆預購激增逾倍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7月20日訊】美中貿易戰正式開打已經過去近半個月。早在中美嘗試進行貿易談判的初期,中共就已祭出「先打大豆」的策略,試圖通過打擊川普的「票倉」給川普政府下馬威。不過據最新的訊息,美國下一季的大豆預購規模,按年激增127%,顯示中共的「票倉戰術」已失靈。

路透社近日分析美國農業部發佈的數據發現,雖然中國買家預購今年美國秋季大豆的數量大幅下降至過去10年來的最低水準,但今年6月份所有進口商對美國下季大豆的預購規模,仍同比激增127%達到800萬噸。

該報導分析稱,因為中國對美國大豆徵收報復性關稅的舉動壓低了美國大豆的價格;與此同時,由於中國大豆買家紛紛向巴西下訂單而導致巴西大豆的價格每蒲式耳漲價1.50美元,促使除中國以外其他國家的大豆進口商紛紛轉而搶購美國大豆,所以造成了美國大豆下一季預購數量激增的現象。

報導指出,上述大豆趨勢的變化,說明隨着美國與中國貿易戰開打,「政治正在顛覆數以十億美元計的全球貿易流動狀況」。

其實,美國農業部在中美貿易戰正式開打當天(7月6日)公布的數據就已經顯露出了這種趨勢變化的跡象。

美國農業部當時的數據顯示,美國今年第2季度(4月-6月)出口到中國的大豆數量為130萬公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1%;但出口埃及的大豆卻比去年同期增長了近4倍;出口到越南及=和台灣的大豆,則各自增長了2倍,出口至亞洲其他國家的數量也至少增長了20%。而僅今年5月份,美國大豆的出口就已經高達41億美元,創下了美國大豆出口紀錄的新高。

換句話來水,儘管中共把給進口大豆加徵高額關稅作為報復美國的工具,在國際市場的自發調節下,美國大豆的需求依然強勁。

早在今年4月初,曾經有海外中文媒體刊發評論文章指出,中共政府在貿易戰中對美反制農產品,尤其是大豆,完全是「自尋死路」。

文章指出:中國的大豆需求量相當巨大,而且大部分是依靠從其他國家(主要是美國)進口來滿足市場需求。僅2017年,中國大豆消費量超過11000萬噸,而自產量僅為1500萬噸左右,進口量高達9600萬噸,進口量占消費量比例達85%左右,表明中國大豆的「對外依存度」非常高。

在這樣的大前提下,中國大豆的種植總成本又平均比美國高39%,因此加25%的關稅對提高國產大豆競爭力於事無補,只能起到迫使中國大豆買家放棄美國大豆轉而向巴西、阿根廷等國家購買中國所需的大豆,但這樣做勢必推高這些國家的大豆價格,導致中國企業被迫付出更高的代價,從而推高中國市場中大豆以及大豆製品的價格。

更重要的是,美國大豆與巴西大豆成熟的季節存在交替性,也就是說由於季節性的限制,巴西大豆沒法替代美豆。

對於中國的大豆買家來說,還有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那就是巴西的主要公路和鐵路寥寥無幾,其國內大部分地區都沒有鐵路,因此巴西出口的大豆只能用卡車運至港口,而這種散裝貨物運輸的方式造價最高,這也是巴西大豆價格本身就比美豆價格高的一個主要原因。

而且巴西港口吞吐量也十分有限,巴西七大港口的吞吐量總和,也趕不上美國的第一大港新奧爾良的吞吐量,因此即使中國人願意花錢,巴西大豆的產量也可以提高,但是其港口運輸量不夠,要滿足中國這麼巨大的大豆進口需求還是十分困難。

最後,另一個可以供應大豆的主要國家阿根廷,其大豆種植核心區今年遭遇大旱,導致該國的大豆大幅度減產,其實巴西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旱災的波及,這只能說,這次「天時」也不在中共一邊。

最後文章寫到,「打大豆牌是一場迎合反智群體的虛張聲勢,而在貿易戰中虛張聲勢是民族不自信的表現。」

(記者唐迪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明軒)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