祕檔:中蘇互懟 蘇聯要周恩來搞掉毛澤東

20世紀60年代最初幾年,兩個最大的共產主義國家吵得一塌糊塗。中蘇爆發大辯論、大論戰,涉及政治、文化、經濟、外交等諸方面。

毛澤東赫魯曉夫激烈爭吵

1959年,十周年國慶,中共邀請社會主義國家政府代表團參加。9月28日,赫魯曉夫率蘇聯代表團前來北京。赫魯曉夫剛從美國訪問回國,在訪美期間,他同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進行了三天個人會談。在談話中,赫魯曉夫多次強調核武器的危險性,呼籲和平共處和普遍裁軍,並且高度讚揚艾森豪威爾。回國後,赫魯曉夫講話讚揚艾森豪威爾「真誠希望結束會戰,改善蘇美的關係」。

在30日舉行的國宴上,赫魯曉夫講話,警告中國不要企圖「用武力去試試資本主義制度的穩固性」。晚上,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同赫魯曉夫進行會談。

赫魯曉夫告訴毛澤東,他已經找到解決台灣問題的好方法了。毛問什麼方法?赫說:「台灣應該用列寧處理遠東共和國的辦法來解決。」毛反駁道:「遠東共和國是列寧建立的,並且由共產黨控制,請問赫魯曉夫同志,在你想像中是否今天的台灣也能由中國共產黨來控制?」赫魯曉夫岔開話題,要求中國無條件釋放8名在中國關押的美國戰俘。毛澤東、周恩來回答,其中3名已刑滿釋放,還有5名刑期未滿,不能釋放。赫魯曉夫堅持說這幾個人一定要釋放,因為他已經答應艾森豪威爾了。

這件事沒有談成,赫魯曉夫轉變話題,在中印邊界衝突上,責問中國為什麼開槍?周恩來、林彪說明了事情經過和責任,赫魯曉夫聽得很不耐煩。毛澤東指責蘇聯在中印邊界衝突問題上表現很不公平,偏袒印方。會議發生爭吵,赫魯曉夫暴跳如雷,劉少奇、周恩來、蘇方葛羅米克等紛紛插話互相指責,雙方吵得一塌糊塗。這次中蘇會談,沒有達成任何協議,也沒發表任何公報。

赫魯曉夫不斷批評、指責中共和毛澤東

10月6日,赫魯曉夫從北京回到遠東符拉迪沃斯托克,然後發表講話,影射毛澤東為「好鬥的公雞」。

10月31日,赫魯曉夫在蘇聯議會上,再次影射毛澤東是「托洛茨基」。

1960年2月4日,《華沙條約》締結國在莫斯科召開政治協商會議。在蘇聯政府舉行的宴會上,赫魯曉夫講話,說毛澤東提出的「以蘇聯為首」是假的,毛澤東實際是要以他為首。說毛狂言戰爭,這對人民是不負責任的。

6月,羅馬尼亞共產黨召開世界共產黨和工人會議。中共派彭真率代表團參加。6月23日下午,蘇聯代表團給中共代表團送來一份《蘇共致中共通知書》。《通知書》批評和指責中共:在時代問題上重複列寧的論述是「教條主義」;「拒絕和平共處」、「製造緊張局勢」「是左傾冒險主義」;在國際群眾組織中採取「宗派主義立場」,進行「托洛茨基似的分裂活動』;公開發表康生在華約會議上的聲明是「向帝國主義送情報」;紀念列寧誕辰的3篇文章「是南斯拉夫式的分裂活動」。彭真通過中國駐羅大使館趕快將蘇方的文件報告了毛澤東。

6月25日至26日,中國、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和資本主義國家的共產黨和工人黨共51個黨代表在布斯特舉行會談。赫魯曉夫以激烈的語言指責中共和毛澤東,涉及中國內政外交各個方面。說中共「把帝國主義壟斷資產階級的旗幟撿起來」、「要發動戰爭」,指責毛澤東「忽視除自己外任何人的利益,編造脫離現代世界實際的理論」,是「又一個斯大林」,毛澤東是「極左派、極端教條主義者,真正的右傾修正主義者」。

1960年7月16日,蘇聯政府通知中國政府,決定9月1日前召回在華工作的全部專家。不久,又決定廢除中蘇兩國政府簽訂的12個協議,343個專家合同和合同補充書,廢除257個科技合同項目。中國經濟建設立刻出現巨大困難。

12月1日,81黨代表會議全體大會在克里姆林宮舉行。在這次大會上,各國共產黨代表團都發了言,多數黨站在蘇共一邊,批評中共,只有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黨未攻擊中共。「三和兩全」路線已經成為當時國際共產運動的潮流。中共堅持反對「三和兩全」,成了孤家寡人。而且,當時極端孤立的少數黨支持中共,也並非都是觀點路線一致。

中蘇為了各自利益,暫時緩和關係

為了解決面臨的經濟困難,毛澤東決定緩和一下中蘇關係。1960年11月7日晚,毛澤東出席蘇聯大使館國慶招待會。赫魯曉夫當時奉行的內政外交政策,也遇到不少麻煩,緩和一下中蘇關係也很必要。

11月初,劉少奇訪蘇,受到了特別熱情接待。12月26日,毛澤東67歲生日,赫魯曉夫派駐華大使契爾沃年科代表他當面向毛澤東表示祝賀,並獻上一隻大型花籃。毛心情很好,與蘇大使交談3小時。

1961年元旦後,赫魯曉夫表示,在研究米格21殲擊機方面,可以給中國提供技術援助。不久,雙方代表進行商談。

2月27日,蘇駐華大使面見劉少奇,轉交赫魯曉夫致毛澤東的一封親筆信。信中表示蘇方準備借給中方100萬噸糧食和50萬噸古巴甘蔗糖。

中蘇兩黨的這種和解是基於兩國各自需要,只是意識形態分歧的淡化。這種和解是脆弱而暫短的。

中蘇徹底交惡

1961年10月17日至31日,蘇共「二十二大」在莫斯科召開,公布了蘇共新綱領草案。草案內容可以用四個字概括:「三和兩全」,即赫魯曉夫對外要和平共處、和平過渡、和平竟賽,對內要搞全民國家、全民黨。毛澤東據此認定,赫魯曉夫修正主義已成一個「完整體系」了。

1962年9月下旬,中共召開八屆十中全會,赫魯曉夫應邀出席了大會。此時中國經濟困難已得到初步緩解,毛澤東腰杆子又硬起來,重談階級鬥爭,強調要堅決反對現代修正主義,認為它是國際共產主義的主要危險。

在招待外國黨宴會上,赫魯曉夫多喝了兩杯酒,乘興不點名地指責毛澤東,他說:「我不同意說什麼一旦發生戰爭多少人會死亡,多少人會活下來。作為領導者,我們應該注意到自己的責任重大。我們要為人民著想,人民是怕戰爭的。他們不要戰爭。」接著他說:「有人提以蘇聯為首。『為首』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呢?既不能給我們牛奶和黃油,又不能給我們土豆、蔬菜和住宅。要是別人以我為首,我就會說,你滾開吧!共產主義只是一種形式,內容就是麵包和黃油,有人講,以蘇聯為首,以赫魯曉夫為首,為的是看他犯錯誤,然後批評他。『為首』頂個屁,等於一個公共痰盂,誰都往裡面吐痰。」他說毛澤東是一隻應該扔掉的「老套鞋」。

1963年6月開始,中蘇兩黨就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公開展開了大辯論。中共發表了9篇反駁蘇共文章,最後一篇是赫魯曉夫下台後發表的,題目是「赫魯曉夫是怎樣下台的」。此後中蘇兩黨的爭論告一段落。

蘇聯國防部長:「把毛澤東也搞下台去,這樣我們就能和好。」

赫魯曉夫下台後,蘇聯新領導人把赫魯曉夫下台的事在公開宣布前先通知了中共。蘇駐華大使契爾沃年科回憶:「我到毛住處大約是晚上11點,毛聽到消息後沉吟片刻說:『你們做得好。但是還不夠。』又說:『還有些事你們要改,你們主席團還沒有都做到。』毛要蘇聯改變黨綱,否定對斯大林的批判。」

契爾沃年科認為,只要毛在台上,中蘇改變關係前景黯淡。蘇聯人認為,毛澤東是中國的斯大林。斯大林從蘇聯來到了中國,同「斯大林」領導下的中國改善關係絕無可能。

1964年11月7日,克里姆林宮舉行「十月革命」節招待會。中共派周恩來、賀龍率代表團出席。

蘇聯國防部長馬利諾夫斯基元帥帶著中文翻譯,走到周恩來跟前說:「俄國人要幸福,中國人民也要幸福,我們不要任何毛澤東,不要任何赫魯曉夫來妨礙我們的關係。」

周恩來勃然變臉,說:「你的話我不懂。」立刻轉身走開。

馬利諾夫斯基又轉向賀龍,說:「我們已經把赫魯曉夫搞掉了,你們也應效仿蘇聯榜樣,把毛澤東也搞下台去,這樣我們就能和好。」

馬利諾夫斯基還說:「我穿的元帥服是斯大林的狗屎,你穿的元帥服是毛澤東的狗屎。」賀龍跟他爭吵起來,隨即中國代表團離開宴會大廳。

第二天,勃列日涅夫率領4位蘇聯領導人來到中共代表團駐地,周恩來提出抗議,要求澄清。勃列日涅夫道了歉,說馬利諾夫斯基喝醉了,不代表蘇共中央。

周恩來向毛澤東匯報後,毛澤東疑心大起,懷疑中共高層有人與蘇共合謀要推翻他。毛認為,只要蘇聯不插手,中共黨內什麼樣的反對派他都不怕,蘇聯一插手,和中共黨內的人裡應外合那就難說了。從外蒙古到北京只有500公里,一路都是平原,中國沒有反坦克的重型武器,無法阻擋蘇聯的坦克進攻。

毛澤東在擔心自己被推翻的恐懼下,立刻命令中國軍隊在外蒙古通向北京的路上大築「人造山」。這些「人造山」每座高20至40公尺,正面寬250至400公尺,縱深120至220公尺。在山裡頭建造鋼筋水泥工事,認為利用這些「人造山」可以擋住蘇聯坦克的進攻。

自從周恩來轉達了馬利諾夫斯基元帥的話,毛澤東心情緊張,脾氣變大,總是擔心有人要下手搞掉他,白天吃不好飯,晚上睡不好覺,疑神疑鬼。

評述:

20世紀60年代最初幾年,中蘇大辯論、大論戰,涉及政治、文化、經濟、外交諸方面,核心是「三和兩全」。赫魯曉夫中心策略思想是通過和平競賽大力發展社會經濟,和平過渡到和平公正的社會主義。這是西方一些民主國家實行的民主社會主義。

毛澤東堅持暴力革命,武裝鬥爭奪取資本主義政權,反對赫魯曉夫的「三和二全」。妄圖壓垮赫魯曉夫,贏得世界共產黨和工人黨的擁護和支持,坐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盟主的寶座。

實際情況完全相反。蘇共實行赫魯曉夫制定的策略路線,蘇聯經濟得到發展,1961年實現了載人航天;1950年蘇聯發電量只有美國的1/4不到,到1965年已追到了美國的一半左右。中國則是另一種情況,在國際上反對赫魯曉夫現代修正主義,在國內反對右傾機會主義,推行極左路線,高喊「三面紅旗」、「三年超英」、「五年趕美」,後來壓縮到「一年超英」、「三年趕美」,嚴重破壞生產發展規律。中共支持的東南亞國家共產黨領導的地下武裝鬥爭連連失敗。全世界共產黨、工人黨仍擁護蘇共為國際共運領袖,中共很孤立。除了接受中共援助的極少數黨外,支持中共極「左」路線的很少。毛澤東花了近十年時間,用盡心思,把中國人民的命運玩弄於股掌之間,給中國造成巨大災難,他自己也聲明狼藉,夢寐以求的國際共運領袖,最後成了泡影。

(编者按:本系列文章由大纪元特约作者从中共党史机密档案中整理而成。因安全原因,无法一一注明出处,大纪元将在适当时机公布信息来源。)

——轉自《大紀元》

(編輯:桓宇)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