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爛尾工程 落馬貪官「遺作」普遍遇冷

【新唐人2017年08月10日訊】隨著近年來中共官場反腐風暴的掃蕩,大批貪腐官員落馬,不少曾經的「明星工程」也急轉直下,成為爛尾工程。而不管以何種方式處置這些貪官的「爛攤子」,都需要付出巨大代價。

大陸媒體《財經》8月7號的報導,盤點了一批落馬官員的遺留項目,如,淮南市委原書記楊振超、淮南市原市長曹勇在任時力推的明星工程--安徽省淮南市山南新區神州歡樂園,如今已停工三年之久。淮南奧林匹克公園,則是另一個知名的爛尾工程

而申維辰上任山西太原市委書記後,與萬達合作的龍潭片區舊城改造工程,自2014年申維辰落馬後,就處於爛尾狀態。十年間,約一千戶家庭仍在外租房過渡。回遷戶承擔著高昂的租房成本。

湖南益陽市委原書記馬勇主抓的「香港城」項目,也曾紅極一時,該項目宣稱投資30億元,目前同樣面臨困境。

仇和擔任昆明市一把手期間,主導中國最大的城中村改造工程,計劃改造城中村多達382個,大量農田和樹林被毀。仇和落馬後項目被叫停,但後遺症卻並未結束,大批村民至今未被安置,當地多次爆發群體性事件。

據報導,項目爛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上馬之初就未經充分論證,很多一號工程是一把手的個人偏好。專家指這些未充分論證的項目背後,往往伴隨著腐敗和官商勾結。

江蘇國家一級建造師黃根寶:「誰主政誰說了算。確實有很多爛尾的項目,往往一拍腦袋就形成決策,蓋一個小區或者搞一個項目,繼任者往往就不認帳了,他又另搞一套了。中國官員調動也是比較頻繁。像西方國家有任期制。」

據指,官員落馬後的遺留項目變為爛尾項目,在全國是常見現象。《財經》發現,不少開發商與落馬官員是權錢交易的利益共同體。全國11個項目樣本中,項目計劃投資金額均超過10億元,個別的甚至達180億。在主政官員推動下,即使項目上馬初期就涉嫌諸多違規問題,開發商也能成功從銀行貸款。一旦主政官員落馬,銀行就不再承擔高風險續貸。資金鏈隨之徹底斷裂,施工停滯。

民間獨立經濟學者許世鑫:「爛尾的原因就是地產商資金鏈的問題,而資金鏈的斷裂一定不是因為地產商自己的原因,就是因為地方政府規劃上各方面的問題。這個過程中那些老百姓肯定是受害者,這兩年很多這樣的事情去上訪。」

民間獨立經濟學者許世鑫表示,爛尾樓問題只是大框架下的小問題,不是中國目前最大的風險。

許世鑫:「爛尾樓是跟金融體系的漏洞有關,金融體系改革也是失敗的。爛尾樓的風險遠遠小於地方政府的風險,政府的風險又遠遠小於金融系統的風險。從今年6月份已經開始了,央行在不停的放水,超發貨幣來掩蓋這些問題。如果金融系統的風險解決了,地方政府的日子好過了,地方政府的日子好過了,那個爛尾樓的問題就不是多大的問題,只是一系列問題中的一個小問題。」

如何處理這些遺留項目,也成為一大難題。

新華網曾報導,官員落馬後,這些大型政績工程繼續消耗大量的公共財政,經常導致「先用幾個億建,再花幾個億拆」。

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告訴《財經》,即使前任官員不落馬,很多繼任者上台後也更願意啟動新項目。更別說前任有污點,為了避嫌,就更沒有動力去解決遺留工程。

黃根寶:「他也不是不管,他就是被動的。這個決策本身不是經過嚴格論證的,所以有些項目怎麼都出不了效益,所以就荒廢了。要真是有利益的話,他也會繼續做下去的。」

《財經》梳理的11個典型落馬官員遺留項目中,五個重啟或重建完成、五個處於爛尾狀態、一個被徹底擱置。但報導指,無論重啟還是爛尾,對繼任者而言,都需要付出巨大代價。

採訪/易如 編輯/王子琦 後製/周天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