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洲際飛彈重返大氣層 專家:崩碎未成功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7年08月01日訊】朝鮮28日深夜以「高飛軌道」發射一枚「火星-14」洲際彈道飛彈.ICBM),美國專家31日表示,從跡象顯示,朝鮮這次試射,搭載彈頭自太空返回地球大氣層的「重返載具」(re-entry vehicle)最後並未成功。

朝鮮7月發動2次洲際彈道飛彈.ICBM)試射,上週的第2次試射飛行射程,聲稱可能遠達美國西岸,令國際社會不安其發展計劃的步驟與進展。

28日深夜11時41分許,朝鮮試射改良過的火星-14型(Hwasong-14)洲際彈道飛彈,落入日本經濟海域。飛彈飛行時間為47分鐘又12秒,飛行距離998公里,高度3724.9公里。專家們透過數據計算,這次試射一般軌道飛行,射程可達9000到10000公里。

夜空影像:4到10公里的高度解體

朝鮮聲稱成功試射並掌握了洲際彈道導彈技術,但相關數據顯示導彈在落地前已解體。

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及「北緯38」等智庫分析人員艾里曼(Michael Elleman)表示,跡象顯示,朝鮮28日深夜試射的ICBM,搭載彈頭自太空返回地球大氣層的「重返載具」(re-entry vehicle)最後並未成功。

艾里曼的評估,是根據日本NHK電視台所播、北海道的氣象攝影所拍得的影片進行分析。

影像顯示夜空一件物體在約4到10公里的高度解體。他說:「很可能碎裂成碎片。在徹底破碎之前,先是外層部分剝落,然後最終整個崩碎。」

艾里曼表示,飛彈在重返階段若沒有適當保護,彈頭可能燒毀。意味這次試射時重返載具明顯失敗,朝鮮在實戰部署前,可能需發動更多次的洲際彈道飛彈試射。

艾里曼也說,平壤明年確有可能開始部署洲際彈道飛彈。

另外,「北緯38度」另一專家希林(John Schilling)表示,上週的試射較4日首度試射時表現更好,可能是因飛彈用了較輕的酬載量以增進射程。

艾里曼表示,酬載量大小對射程至關重要,而較輕的酬載量可能意味重返載具脆弱,無力承受重返大氣層。

重返大氣層試驗 韓:言之尚早

韓國防部長宋永武31日表示,即使朝鮮成功製造洲際彈道導彈,也難以判斷它是否具備運載核武器的能力,故現在就下結論,指朝鮮進行的是洲際導彈重返大氣層試驗,仍言之尚早。並稱,朝鮮可能通過試射新的彈道導彈、甚至進行第6次核試,發起戰略挑釁。

導彈關鍵技術 重返大氣層

洲際彈道導彈的運作特色是把導彈射往大氣層外,讓導彈在亞軌道飛行,並在抵達目的地時重返大氣層,高速墜落撞向目標。當中一項關鍵技術就是重返大氣層:導彈必需承受巨大磨擦和熱力,否則會在重返途中解體或直接在空中爆炸。

(責任編輯:許惠安)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