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一千年前首場戰役 打得日本改了國名

【新唐人2017年06月29日訊】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中國和日本發生過一場著名的戰役,日軍慘敗,為了轉運,還更改了原有的國名「倭國」,從此叫做日本。這場戰役就是中國和日本首次交手的白江口戰鬥,中國領軍的是唐朝的劉仁軌將軍。

據史料記載,劉仁軌(公元601—685年),字正則,汴州尉氏(今河南尉氏)人,唐朝著名的軍事將領、海軍統帥。劉仁軌出身在隋朝末年的一個讀書人家,雖然生在動盪時期,可他仍然恭謹好學。

唐朝建國後,唐高祖武德初年,劉仁軌因才能出眾被河南道大使、管國公任瑰賞識,擔任了息州(今河南息縣)參軍。不久,又轉任陳倉(今陝西寶雞市東)尉。

唐高宗顯慶元年,劉仁軌因秉公辦案,得罪了李義府,李是武則天的心腹,被李藉故調出了京城,任青州(治益都,今屬山東)刺史。

當時,朝鮮半島有高麗、新羅、百濟三個國家。公元660年3月,百濟國在高麗國支持下,大舉入侵新羅國,新羅軍接連敗北,新羅武烈王向中國求救。唐高宗命左武衛大將軍蘇定方為統帥,率13萬唐軍東渡討伐百濟,以解新羅之危。劉仁軌則統領水軍,監督海運,負責後勤保障。

7月,百濟為唐、新聯軍所滅。蘇定方留郎將劉仁願等駐守百濟王城,自押俘虜回國。

公元661年3月,劉仁願率數千兵士留守百濟城。 當時,已60高齡的劉仁軌治軍非常嚴明,率唐軍轉戰而前,所向無敵。唐軍堅守百濟城後,連出奇兵,攻克數城,「遂通新羅運糧之路」,重重打擊了百濟叛軍。

同時百濟叛軍內部因權利爭鬥發生火拚,實力衰弱,連忙向高麗、倭國(當時日本國名)求援。高麗因懼怕唐軍沒敢發兵,倭國卻認為這是進入朝鮮半島的好機會,于是傾全國之兵渡海作戰。

公元663年,倭國天智天皇以援助百濟為名,令倭將毛野稚子等傾舉國精銳27000餘人先攻新羅,攻取數城,然後直撲百濟。

唐朝便命令右威衛將軍孫仁率近一萬唐兵從海路乘軍船馳援,與劉仁軌會師百濟城,與倭國對戰。

會師後,劉仁軌集中兵力,先攻百濟叛軍老巢周留城。周留城告急,倭將廬原君臣率水軍萬餘渡海而來,準備自白江口登陸,解除周留城之圍。。

公元663年8月,劉仁軌率領水軍先期抵達白江口。很快,倭國水軍400餘艘也急速而來,寬闊水面上,唐、倭兩路水軍對峙,戰事一觸即發。

當時,劉仁軌率領的唐朝水軍有7000餘人,戰船170艘,倭國水軍萬餘人,戰船400餘艘。唐軍軍船在數量上處於絕對劣勢,但是,唐軍戰船壁高堅固,設計精良,在裝備上卻遠勝倭國。

義大利人菲勒斯著的《中世紀的中國與非洲》上曾記載:「中國大約從公元600年開始,就建造具有5層甲板大噸位的帆船。中國帆船的體積很大,抗風浪的能力很強。」唐代造船技術之先進,海船之大,可見一斑。

另外,唐朝水軍戰船的種類也很多。據李靖《衛公兵法輯本•攻守戰具》和李筌《太白陰經•水戰具篇》記載,唐朝水軍戰船共有樓船、蒙衝、鬥艦、走軻、遊艇、海鶻6種。

對於這次海戰,中國史書記載非常簡略,而日本史書則記載較為詳細。

公元663年8月27日,日本支援百濟的水軍先頭船隻在白江口遭遇劉仁軌軍,雙方進行交戰,日軍不利而退。

首戰失敗的日軍將領和百濟國王會商,認為日軍有戰船400餘艘,唐軍僅百餘艘,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實力,盲目的認為「我等爭先,彼應自退」,於是,未加整頓部署,便「率日本亂伍中軍之卒,進打大唐堅陣之軍」。

28日上午,倭軍戰船首先開戰,沖向唐軍水陣。由於唐軍船高艦堅利於防守,倭軍船小不利於攻堅,雙方戰船一接觸,倭軍立刻處於劣勢。

倭軍的指揮員慌忙下令戰船撤回本隊,其指揮互相計議說:「我等爭先,彼當後退。」遂各領一隊戰船,爭先恐後毫無次序地沖向早已列成陣勢的唐海軍。倭軍妄自尊大,以為唐軍見之,必然自動退去,於是浩浩蕩蕩地闖進了唐軍的埋伏圈。

唐軍統帥見倭軍軍旅不整,蜂擁而至,便指揮船隊變換陣形,分為左右兩隊,將倭軍圍在陣中。倭軍被圍,艦隻相互碰撞無法迴旋,士兵大亂。唐軍再施以火攻,一時“煙焰漲天,海水皆赤。”(《舊唐書•劉仁軌列傳》)經過激戰,唐軍4戰4捷,取得了輝煌的勝利:焚毀倭軍戰船400多艘;擊斃倭將朴市田來津。

倭軍海上大敗,而百濟、倭國在陸地上的軍隊也抵抗不住唐朝和新羅聯軍的進攻,被殺得人仰馬翻,倭軍被殺數萬,只有極少數的殘餘乘船逃回了本島,倭國勢力自此退出了朝鮮半島。「百濟諸城,皆復歸順」。

劉仁軌得勝班師回國後,唐高宗「深嘆賞之,因超加(劉)仁軌六階,正授帶方州刺史,並賜京城宅一區。」

白江口一戰,是中日兩國歷史上的第一次戰爭。在劉仁軌的率領下,唐朝軍隊大獲全勝,交戰僅僅兩天,就將日本從660年開始建造的大型海上艦隊全部殲滅。日本歷史學家普遍認為,白江口之戰,對於日本的震懾,僅次於二戰中美國在日本扔下的兩顆原子彈。此後一千年間,日本不再敢對中國動刀兵。

由於白江口慘敗,日本天智天皇懼怕唐軍進攻本土,自公元664年開始,在國內耗費巨資,修築了4道防線,以備唐軍。他還認為「倭國」的名稱太晦氣了,在公元672年,將國名「倭國」改名為了現在的「日本」。

(記者曾書華報導/責任編輯:寶來)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