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互動】一考定終身 高考究竟有何缺失?

【新唐人2017年06月10日訊】【熱點互動】(1620)一考定終生 高考是否要改革?

中國大陸一年一度的高考剛剛結束,共有九百多萬考生參加了本次考試。對大多數學生和他的家庭來說,視其為改變命運的一個機會,因此有人說一考定終生。我們也看到在這次高考中,有很多家長全程陪考。但是也有一些人認為,中國現行的教育體制是不公平的,評判標準單一,是扼殺人才。那麼到底現行的教育體制有什麼缺失?這樣的高考能不能選拔出真正的人才?

主持人:觀眾朋友好!歡迎收看《熱點互動》熱線直播節目。

中國大陸一年一度的高考剛剛結束,今年有九百多萬的學生參加了這次考試,對大多數的學生和他的家庭來說,都把高考當作是改變命運的一個機會,因此有人就說是一考定終生,我們也看到在這次考試當中,有很多的學生家長都是全程的陪考;但是也有一些人認為中國現行的教育體制是不公平的,評判的標準單一,是扼殺人才。

到底現行的教育體制有什麼樣的缺失?這樣的高考能不能選拔出真正的人才?就這些相關話題,我們今天邀請到兩位嘉賓,一位是現場的紐約城市大學教授陳志飛先生,另外一位是通過電話和我們連線的前首都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李元華先生,二位好!

陳志飛、李元華:您好!

主持人:李教授,第一個問題我想請問您,今年大陸有九百多萬的學生來參加這樣的考試,但是我們看到每年考試都有同樣的情況出現,就是有很多的學生家長去陪考等等,甚至今年傳出78歲的一個老人送學子進入考場,像這樣的事,今年這樣的高考情況您還有了解多少?

李元華:今年其實跟每年差不多,就剛才您提到那個78歲的老人,老奶奶的孫子要考試,她行動不便,家人就不願意讓她去,她自己就開了40分鐘的電動的輪椅車到現場。同樣的現場裡面,記者也看到有一個父親抱著一個1歲半的兒子一直在場外等,因為是1歲半小孩的姐姐在裡面考試,也在等著,所以這種現象就比較多。還有像各地有很多媽媽穿上旗袍送子女進考場,說這樣孩子可以旗開得勝等等等等,這種現象比較普遍,在現階段。

主持人:陳教授,剛才李教授介紹的這些情況,各地的學生家長都是採取了不同的辦法,想怎麼樣幫助學生能考一個理想的成績。那您覺得這整個的社會都圍繞著高考來運轉,您覺得這種現象正常嗎?

陳志飛:這個情況放眼全球估計還是絕無僅有的,警察開道,我記得考試的時候還有救護車在旁邊等候,而且閱卷的時候解放軍在門口把守,就是不讓你進去。這樣一個舉國的圍繞高考轉,在這段時間內吧,一個月,直到揭榜,這還是我覺得非常少見的,就從我已經在海外待得這麼長時間來看。

所以我反思一下,我覺得造成這種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我覺得最根本的就是中國現在這個社會給年輕人提供的就業、生存的機會太少,他只能通過高考這個方式來解決。

另外一方面,就中國這個經濟和體制完全是在黨的一手遮天的情況下,你進入了高考就等於你就是成了國家的人,成了黨的人,那麼黨或者這個體制將來就能夠對你帶來一些幫助,比如說你原來的話,像農民可以進城讀書,最後吃商品糧;那現在的話你也可以成公務員,有些區別,或者說程度不一樣,但是其實它的實質是一樣的。

為什麼在別的國家沒有這樣的盛況?最根本是在西方國家的經濟體主要是私人的經濟,大學的本質也不一樣。我剛才講了,大學的本質在中國主要是你要成為官家的一部分,這當然也取自於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但現在共產黨就是說把它變更了一下,跟民國時候出大家那時候還不一樣,它完全就是用很多政治的要求來考核你是不是人才。

當然在治理方面它現在也很強調,但終究對小老百姓我們來說,上大學還是很重要的一個進入社會的途徑,因為這樣你才能很正常的取得黨票,或者取得一些經歷,然後這樣才能進入正常的,比如官方的制度下的這些企業、單位、企事業單位,就咱們說的,大陸說的。因為這個占社會的主體,也是吸引社會精英的地方。

可是放眼西方來看,比如美國咱們最知道的常青藤大學8所學校全部都是私立的,不拿政府和國家一分錢,那麼大學生到大學去主要是學真才實學,學本領。

主持人:他們是怎麼樣入學的呢?

陳志飛:表面上來看,我覺得從民國時代吧,中國就學西方的教育制度,甚至在清朝末年就開始開洋學,其實也是有類似高考這樣的考試,我們一會兒會談,它的比重是非常小的,不像中國一考定終生,我們那時候差一分上不了清華、北大,差一分高考及格線達不到,那你就複讀吧。

他們那個就是說,考試它的比重壓得很低,它作為一個基礎教育的一個衡量標準,滿分不可以說是比比皆是,但是一點都不奇怪。另外一個,比如2,400分是美國SAT大學入學考試(Scholastic Aptitude Test),你考2,400分的人很多,相對於中國人,中國人哪能考滿分?他能考滿分,因為他把標準整個質量降下來了;同時你考了滿分,你也不見得能進哈佛、耶魯、普林斯頓這三個名校。

主持人:為什麼?

陳志飛:就我長年在美國大學教學的經歷,我感覺SAT,比如說中國大學如果說作為80%、90%的衡量標準吧,一考定終生,那麼它頂多占到1/3到1/2,甚至都不到。其實有人跟我說上名校,更重要的是高中的成績,而且是你在高中學習,他考慮的非常平衡和全面。

尤其名校,他要求你在好的學區、好的高中,而他不看你的成績,看你在年級的排名,這更科學吧,他看長期的規律,大學你熬夜可能就蹦上去了,他是這樣長期來觀察。而且除此之外,所有的成績你看都壓下來了,質量水平不要求很高,達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所以考滿分。

那別的還考察什麼呢?考察你的品格,你家庭是不是單親,你一個母親帶大的,給你好多分,為啥?你不容易啊!你在社區是不是做了很多的好事,你是不是有領導藝術啊,你有沒有才藝啊,體育啊,所以美國學生他們都知道在海外,孩子很忙,要上各種班,不是像中國那種學奧數班,是學什麼提琴、鋼琴、滑冰、游泳,學這些。

主持人:就是說它發展人的個性。

陳志飛:它發展人的個性,看你的領導才能,這個跟它的取向是不一樣的。那最終這個個人這樣的話,在社會上他容易立足,因為他是私人經濟,他不一定要用中國官家那個套子來套你,你是不是黨信任你,合格或者怎麼樣怎麼樣,你是不是能進團委、入黨票或怎麼樣,這麼發展。

它是完全不同一條路,就這樣的話,由於他的私人和個人這種創造性的本質,所以高考對他們來說,所謂的SAT,不是最重要的,可能就1/3到1/2弱這樣一個程度。所以也沒有這種盛況,什麼警察開車,甚至嚇得暈倒了,我們都見過。原來我們考試的時候還在7月份,更沒有人性,7月7、8、9日三天,經常就有人中暑,你不考試還中暑的,最熱的三天,連考三天,看你身體受得了嗎?

主持人:好的,李教授,剛才陳教授談到國外的一些入學的情況,我想請問您,中國大陸的這種現行的高考制度,與國外的這種相比較,您覺得中國大陸的這種高考它能不能選拔出真正的人才呢?對於選拔人才有沒有幫助呢?

李元華:可能現在來講,這種制度應該說是對選拔人才是不利的,怎麼講呢?因為它的考試比較單一,剛才陳教授講海外的,我還可以補充一下澳大利亞的,其實就澳洲來講,它也是一個排名的分數,比如說你高考考96分代表是什麼呢?是你在100人裡面排名4%,就是排名前四名,到第四名,你是這麼一種排名的分數,而且它是最後一次考試只占一部分。

那麼平時的成績的排名,你在你學校的排名是可以的,而且考的科目很多。比如我悉尼所在的新南威爾斯州的,所謂的高中畢業考試的時候有一百多科,有一百多個科目可以考,可以選擇,就是你有很大的選擇,同樣考數學,同樣考的是英文,你可以選擇,根據你的成績你來考試是哪一級,比如分四級,我是考最基礎那級,還是考第四級?你都可以有好多選擇。

那麼作為大學來講,它根據它的專業也要求你,比如我這個專業需要你哪些有必須的你來做,雙方都是可以有選擇的。這樣的話對於考生來講,他就不會限制到幾個科目上,然後把所有的精力,從一出生開始就定在這兒。

你就想今年高考的時候,我看前二天就是高考的頭一天,有個人看他自己女兒在寫作業,他突然就緊張了,他說我緊張什麼?因為第二天就要高考了,7日要高考了。他說我姑娘還有10年才考試,他現在就開始緊張了。就說在一個這麼緊張的範圍,大家把所有精力全耗在準備考試的時候,這時候人的一生很大青春的部分就要被耗盡在應付這個考試裡面了。

這樣的話,一個人在最寶貴成長的記憶,他把所有的精力全投入為準備一場考試的時候,那麼你想這個人他發展起來,他肯定是一個畸形的,更不用說在以後學習的過程中。比如說有好多考生一考到大學以後,當時我在中國大學任教也看出來,很多學生原來考試成績是比較好的,因為有人管、有人督促,當你考上大學以後家長關注不到了,因為他從外地考到北京了,也沒跟過來,這時候學生就失去了自主學習的能力,那麼很快學習成績就下來了,甚至很多管科就畢不了業了。這實際是因為他為應付一場考試所做的,那麼對人的發展來講就缺失了很多。

主持人:好的。陳教授,剛才李教授提到中國大陸的這些學生,他通過了這一次的高考入了大學以後,他反倒失去學習的目的,就是說沒有家長的督促等等。您在美國的紐約城市大學任教,您觀察國外的大學跟國內的大學生他們的學習狀況有什麼不同嗎?

陳志飛:其實是接著我剛才沒說完的話題聊,它是相輔相成的。因為我剛才說了,中國大學的學生進大學是為了進入這個體制,那麼進入這個體制到大學之後,他很快就會發現,父母也會告訴他,學習成績,尤其你是學文科的,就不是最重要了,最重要的是什麼呢?原來我在國內還認識一些朋友我也了解這個情況,最重要的是能進入學生會,進入各種的社團組織,最好能拿到黨票。如果你在系裡頭這方面比較活躍的話,什麼保研的名額都留給你,成績也會給你有相應的照顧。所以它是對體制培養機器零件的一種關係。

那麼國外的話,他是為了自己而學,所以國外的學生,一個像剛才李教授說的,他選課的範圍非常廣,他主要是要考慮自己將來要做什麼?我是要做會計師,還是搞計算機IT,然後老師告訴他你要學這種專業的話,你要選什麼課,他會有非常自動的自發性、主動性來去學這個,我覺得這完全是一個自己往前拉的區別。

在中國,你要往官家的制度,公務員,你要學會怎麼樣跟領導打交道,怎麼樣學生終出人頭地。在美國這裡主要是自己將來怎麼發展,你的意願是什麼。當然中國學生中也有這種因素,可是最主流,我感覺,就我在中國大學我上了研究生,在美國也讀了研究生,而且我還教了很多本科生什麼的,我感覺最大的區別在於中國學生自主性不夠。

而且最關鍵就是剛才李教授說的那些東西,他的學習目的沒有美國這邊學生學習目的那麼明確,有的時候也是環境使然,因為你在不是很好的學校,或者家庭背景很差,因為最終關鍵到中國的話,你找工作是要拼爹的,是要看你的家庭背景的。你是在北京,北京戶口,你就比外地的學生強很多,雖然你的學習成績比他差很多,這是中國的一個現實。

主持人:您剛才提到說中國大陸的情況主要是拚爹,並不是說高考就能決定他的未來。

陳志飛:就是說中國的高考,它在選擇進入高考的時候,它就是一個跟美國完全相反的,他進入學校的時候,它一個用「考試定終生」,那你說對考試、對學術、學習能力應該是最看重的吧!可是他進了大學以後,畢業的時候又跟這個完全脫鉤了,除非你是學理工IT那些,你真的有什麼發明創造,那種還是很難的,因為大學畢竟是基礎教育,研究生以後才能有很多的成果。

那麼造成到大學結業的時候,他又是完全在社會上的殘酷競爭,用森林法則進行篩選的過程,跟之前的完全公平透明的考試制度又完全不一樣。美國恰恰相反,美國是大學進來的時候不是那麼難,主要是看你的素質、品格,進來以後非常的嚴格、很難,你要發動你自己的主動性。

因為為什麼呢?結業找工作的時候是看你真才實學的,你如果又沒有拼爹,除非你是國會議員,就那種都很難,就比如說克林頓他女兒怎麼都有人詬病,人家也是斯坦福名校畢業的,就這樣社會都看得很嚴,一般來說是占不了多少便宜。有,我也不否認。但是從整體來看,咱們看大體,整體還是看個人的素質,因為它的面試各方面,對你的要求很嚴。

那麼學生在學校期間,他就會很早的打聽社會、接觸社會,最關鍵是他自己要塑造自己。他要進入一個完全公平競爭的私人經濟的體制之中,跟中國社會通過一個「一考定終生」進入大學,可是要把自己鑽到一個已經既定的一個非常呆板的體制當中,是完全相反的,而且中國那個體質後來跟考試成績沒有多大的關係。

可是在美國這個東西,考試,最後你個人的素質、你的學識決定了你去哪裡。像我們知道美國的很多名人,尤其是商界的,並不是來自名校的,他其實各種創業都是來自很基層的學校。所以這個東西就是說美國體現了個人價值,中國體現了你對這個制度的適應能力,這個我覺得是最根本的區別。

主持人:好的。我們現在線上有一位加州的丁先生,丁先生您好!

加州丁先生:大家好!關於這個事情,一考定終生,在美國、英國、法國,甚至中華民國台灣,高考制度是相當完善的,不需要大量的改革;大陸的制度相當差,相當落後,需要大量的改革。但是再改有什麼用呢?就像以前陳破空教授說的,這個政府各方面都是造假的,帶頭造假、學生搞作弊,如果造假的話再改革也改不好,所以這是沒什麼希望,他的學生到美國來、到台灣去考,還比較有前途。

主持人:我們現在還有一位中國大陸河北的張先生,張先生您好!

河北張先生:您好!我是第一次打到新唐人電台,非常激動,以個人的觀點評論一下。中國的高考制度是隨著中共獨裁體制而產生的,它是小範圍的改革,但是它最終脫離不了中共禁錮,專制體制,必須在中共解體以後,考生才能得到真正的發揮。

主持人:好的,理解您的意思。這個問題我想請教李教授。李教授,剛才中國大陸河北的張先生這個問題您得做一下回應;同時還有一個問題,通過中國大陸這種一考定終身這樣的一種考試,有人說這樣的學生教出來,老師教出來以後,都像一塊磚一樣,都像一個模子出來的一樣,您覺得是不是這樣?

李元華:我先答覆剛才河北的那位先生,我覺得他說得很好,說中了今天中國的高考問題的核心。其實高考恢復從77年到現在已經40年了,這40年當中中共自己也在說改革,從教育改革,然後最後看到說要考試改革,最後說高考要改革,一直在喊改,從早期的應試教育、素質教育等等那種討論,教育界的討論,大家花了很多精力,但是最後呢,改到現在依然不變。

為什麼呢?是因為中共體制下統治人,它實際上是什麼呢?是一種愚民,它是讓你服從這個體制的,所以在它統治下也破壞了中國這種傳統的道德,那麼使得人的道德在下滑,那在這個下滑的過程當中呢,那麼考試者和被考試者成了一種敵對的關係,它不是為國家在選拔人才,也不是說為促進一個人的個體發展去考慮,而是簡單的去說我怎麼去出題讓你考不上,那邊說你怎麼出題我一定要破解你,我要考上,兩個人在互相爭鬥,把黨文化那種核心鬥爭哲學運用在考試和應付考試上,所以大家很多精力花在這個上面。

然後跟那個知識學習,包括對於個人發展、社會整體,要適應這個社會成為社會一個有用的人,這種教育最根本的當時人類的這種追求越偏離越遠了。所以改革如果說社會制度不改革,實際上問題也是多的。

還有一個你說像流水線生產一樣,確實是這樣,我也看到有個新聞,就是說安徽大别山深處有一個學校,那個毛坦鎮有一個毛坦廠中學,就是一個加工廠,高考的一個加工廠,它就是一種野蠻的管理、野蠻的教學,那學生不能使用手機、不能使用電腦,連宿舍裡面電插頭都沒有,插座都沒有,這樣的話實際像地獄經營一樣,關在這個集中營裡面,給你進行一年的強化訓練,所謂這種野蠻式的教學,那麼你可能是能考上的,你也可能是成績有所提高了,但是對於你這個人真正的發展,對於社會來講,確實是弊大於利的。

所以說這樣去臨時突擊,這種像集中營式的訓練,考上完了之後,你就像生產線上一個強化的產品一樣,那麼對於人來講,如果陷入這種模式的話,我想是非常可悲的。

主持人:好的,陳教授還有一個問題請教您,剛才李教授也提到了就是說像毛坦廠中學它形成了一種號稱是世界最大的考試加工廠這樣的一個情況,那您覺得像這種情況下,它能不能為國家選拔出真正的人才?我記得在2005年的時候,錢學森說過:為什麼我們的大學培養不出國家級的這種精英人才?您怎麼看這樣一個問題?

陳志飛:從錢學森自己的經歷就可以看到,他為什麼發出這樣的感嘆,或者說這樣的呼籲。或者我們比較一下現在的中共治下,四九年建政到現在,中國的大陸出多少人才?而民國短短的二十多年出了多少人才?或甚至到台灣時期,它們有諾貝爾獎李遠哲,錢學森本人也是國立交通大學畢業的。

民國的學校,所以就是說這個民國時期,他是承傳中國的文化,教書與人都很嚴格,學生以學做為提高自己的一個台階,都是嚴格要求自己,而知道怎麼去做人。錢學森不但在科學上很有造詣,他藝術各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或者是興趣。這樣就是造成一個完整的人,包括像民國初的錢鍾書,「三錢」,都是民國時期出來的。

可是現在呢,我們剛才說了,叫做一個螺絲釘,甚至這些人他不講究他的創造力,或者不講究他的社會貢獻多少,這樣的話造成的情況就是說,學生為了自己學,為了自己學,不是我剛才說的美國這種學生,他是看自己怎麼能對社會貢獻最大這樣來學,如果貢獻大學覺得不適合於我,我可以做出更大貢獻,像比爾蓋茲和喬布斯,他們大學都可以不上,或者是Zuckerberg,現在臉書的總裁,他們完全是看自己對社會能貢獻多大,雖然是從個人出發。

那中國看完全是相反,像我剛才說的,非常明顯的比較,他覺得是要看社會對我能回饋多少,我選擇的東西就是以我最小的努力來獲得最大的成功來鑽研,那麼這樣反向的選擇或努力就是說,走在最前面的人是最容易進入體制內的人,最有可能被提拔的人,那也可能是最壞的人,這就是一個最大的悲哀,因為他們是沾這個體制的光,想占這個社會的便宜,跟西方這個完全是恰恰相反。這就是說錢學森我覺得他會有這樣的感嘆,這樣也不會出像馬雲、民間人士這種真正的人才,和真正對社會有貢獻、有造詣的人。

主持人:好的,李教授,我知道您在大陸是一位教育專家,我想請教您,相對於國外的這種教育制度,比如像美國的SAT這種升學制度,有很多的國家都去借鑑,那麼就相比較美國的這種教學制度,中國大陸的這種教育體制是否需要改革?如果要是不改革的話,會有什麼樣的一種結果呢?

李元華:其實改革我覺得是所有人的一個共識,包括中共體制內的人他也在一直喊改革,但是為什麼改革改不下去?其實大家就是把注意力全放在制度上面了,忘了制度的執行者和制定者是人。

那麼人很關鍵的,比如說同樣是一個作文考試,那麼以今年北京的作文考試,他就說「共和國,我為你拍照」,很明顯的是一種表達自己政治忠誠的考題。你比如香港,有很人情味的一種考試,2011年香港大學的考試作文就是說,假如大學已經錄取了你,並給予一年休學,你會如何善用?談談你的構思。這就是很正常的一個題。

那你比較這兩個題,同樣是這個題,那麼你就看出來了,事實上同樣的考試,怎麼去對待這種考試呢?那就是不一樣的。所以大家談改革的時候,實際上涉及到它的內涵,不是光是一個制度表面。那麼今天中國教育呢也在努力的跟世界接軌,所用的詞全是一樣的,但是內容是完全不一樣。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謝李教授、陳教授精采的分析和點評,也感謝觀眾朋友的收看和參與,我們今天的節目就進行到這裡,觀眾朋友,再會。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