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檔案:裝甲車瘋狂衝撞 掀翻軍車碾死軍人

【新唐人2017年05月19日訊】當年親歷六四屠城的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前研究室主任吳仁華,在六四18週年紀念前夕,出版了《1989年天安門廣場血腥清場內幕》(下稱「清場內幕」),這是迄今為止最完整記錄六四事件天安門廣場武力清場過程的見證。

書中引用捷克流亡詩人米蘭•昆德拉的名言:「人與強權的鬥爭,即記憶與遺忘的鬥爭。」作者吳仁華表示,希望世人不要忘記六四悲劇。

該書用30萬字詳細記錄了1989年天安門廣場武力清場屠殺的整個過程,時間從1989年6月3日中午開始,到6月4日上午10時結束。

吳仁華在「清場內幕」中指出,戒嚴部隊開槍殺人事件,在6月3日晚上10時至6月4日凌晨1時30分這個時間段內,主要發生在西長安街的木樨地、復興門立交橋、西單路口,以及天安門城樓附近和天安門廣場北端,開槍的部隊主要是陸軍第38集團軍。

其次發生在天安門廣場南面的虎坊橋、天橋、珠市口、前門一帶的開槍事件,主要是空軍第15空降軍所為。

「清場內幕」記載,6月4日凌晨零時15分許,38軍一輛戒嚴部隊的裝甲車開足馬力,由西往東沿著長安街從天安門城樓前急駛而過。「駕駛員真的很瘋狂」。

許多憤怒的民眾紛紛撿起石塊投向裝甲車,並有不少人揮舞著棍棒輪番沖向裝甲車,「對於裝甲車這類鋼鐵龐然大物來說,這些民眾的舉動近乎唐吉訶德鬥風車,然而,這是一場靈肉與鋼鐵的撞擊,這裡並沒有絲毫的喜劇色彩,只有撼動人心的悲壯。」

這兩輛裝甲車的編號分別為「337」和「339」,以天安門城樓為中心,在人潮洶湧的長安街上旁若無人不停地來回高速行駛,連拐彎時都似乎不減速。

當時在現場的吳仁華,目睹了「一場驚心動魄的人與裝甲車的大戰」。

6月4日凌晨零時30分許,又有兩輛裝甲車一先一後、時間相隔不到5分鐘,從天安門廣場南面的前門方向分別進入天安門廣場東西兩側的大道,風馳電掣般地前進,一路上橫衝直撞,撞開或輾過任何障礙物。

這兩輛裝甲車也是屬於陸軍第38集團軍第112師的裝甲車隊。

「清場內幕」描述,「其中一輛裝甲車高速駛達東長安街建國門立交橋附近,竟然將正在向天安門廣場挺進的陸軍第39集團軍第115師的一輛軍用卡車迎面撞翻在地,不少官兵被拋出車外,將一名士兵的頭部輾爆,當場死亡,腦漿、鮮血濺了一地,另外有十多名士兵不同程度地受傷。這輛裝甲車肇事後繼續前進,並沒有停下來。從軍用卡車車廂被拋到地上的士兵們跳起身來紛紛破口大罵,大聲叫嚷:『老子不幹了!他媽的,老子不幹了!』一位基層軍官怒不可遏,從腰間拔出手槍,帶領著一群士兵奮力追趕肇事的裝甲車,喝令裝甲車停下來,但沒有見效。」

面對軍中同袍的傷亡,這一群官兵群情激憤,有的人把槍都摔了,有的人說要為戰友復仇。……

6月4日凌晨1時許,在長安街上來回竄動多時的003號裝甲車,在天安門城樓東側靠近觀禮台的地方,不知是被交通隔離墩上的鋼筋卡住了履帶,還是被民眾用鐵棍插進了履帶,在原地不斷地前後轉動,依然無法脫困。

大批憤怒的民眾乘機蜂擁而上,在幾名複員軍人的指導下,先是用棍棒撬砸,繼而又用棉被鋪蓋上去燒烤,大火騰空而起。

約10分鐘左右,首先是兩名頭戴鋼盔的中年軍人忍耐不住高溫而鑽出裝甲車逃生,隨後駕駛員也出來了。這三名軍人立即遭到一群民眾圍毆,有人更吆喝著要把其中一名軍人拋到天安門城樓前的護城河裡。

一位中年人擠不進去,在人群背後用已經沙啞了的聲音著急地呼喊勸止:「不要動武!不要給人製造鎮壓藉口!」

多數民眾早已經被西長安街上的屠殺激怒了,根本不聽勸告。有民眾說,這輛裝甲車在東長安街建國門外撞死撞傷了不少人,不能輕易饒恕這些殺人犯,應該血債血還。

十多個學生挺身而出,迅速擠上前去,形成一個保護圈,將三名軍人團團圍在當中,並緊緊抱住已經頭破血流的軍人,以自己的身體護住他們,同時苦苦勸說在場的民眾冷靜,不要傷害軍人,因為他們只是奉命行事而已。

一時間,許多拳頭和雜物誤落到了這些學生的身上。如果不是這十幾位學生的竭力保護,並將這三名軍人一路護送到北京市紅十字會設在天安門廣場的臨時急救站,這三名軍人必定喪生於憤怒的民眾之手。為了保護這三名軍人,一位學生還被民眾誤傷,頭破血流。

「清場內幕」寫道:「戒嚴部隊的軍人都已經大開殺戒了,這些學生還對三名軍人竭力予以保護,實在是夠理性、夠善良的!」

1989年6月28日的《人民日報》,刊登了這三名軍人之一、某師副師長佟喜剛大校的一篇文章,文中對當時003號裝甲車的情況有所著墨,但只談到佟喜剛等三位軍人的所謂英勇舉動和「暴徒」們的行為,刻意迴避了十幾名學生對佟喜剛等人奮不顧身的救護。

佟喜剛事後還寫了一篇題為《浴血金水橋》的文章記錄此事(見解放軍總政治部編輯的《戒嚴一日》),文中引用裝甲車專業軍士駕駛員趙斌的一段回憶:

「突然正前方二百米處從路旁竄出兩個人,拖起一個隔離墩直朝我車跑來,我先是一怔,怎麼辦?躲,對方也會左右移動,隨車而變化。倒不如……我加大油門,方向絲毫不改,逕向前沖。每隔十餘米路上就有一處路障。我開動腦筋,正確分析,果斷處置,能撞則撞,能軋則軋。說心裡話還是躲得多。因為每撞一個障礙物,像崗亭、油桶什麼的心裡就一陣難受,為國家的財產而可惜。」

吳仁華指出,從趙斌的回憶中,既可見中共軍人的素質之低,也可見中共當局平常都向軍人灌輸了些什麼可怕的思想觀念,「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但在他們的眼裡,價值竟然不如崗亭、油桶之類的『國家財產』。活生生的人可以不用躲避,『方向絲毫不改,逕向前沖』,照撞照輾不誤,而每撞一個障礙物,像崗亭、油桶什麼的心裡就一陣難受,為『國家的財產』而可惜。」

相比之下,在戒嚴部隊開槍殺人之後,許多北京市民和學生雖然極度憤怒和悲傷,但仍然懷著一顆善良的心,千方百計地保護迷路和掉隊的數以百計的戒嚴部隊軍人,並將一些受傷的軍人及時護送到醫院救治。

吳仁華表示,「如果不是這樣,面對北京城內數十萬計的被屠殺事件激怒了的『暴徒』,整個六四事件中,死亡的戒嚴部隊軍人和武裝警察部隊軍人,將絕對不止15人。」

六四事件後,北京當局頒布37名「共和國衛士」名單,包括15名死者和22名傷者。

死者中有六名軍人隸屬陸軍第38集團軍,不過,他們不是被憤怒的「暴徒」打死,而是在西長安街翠微路口因為轉彎時車速過快,翻車後油箱爆炸起火,被困在滿車的防暴器材中活活燒死。

吳仁華指出,第38集團軍是六四事件中殺人最多最兇狠的一支部隊,將西長安街殺成了一條血路,他們歷經四個小時,突破數以十萬計學生和市民的重重堵截,挺進到天安門廣場,除上述六名翻車死亡的「共和國衛士」外,沒有任何一人被憤怒的「暴徒」打死。

從上述15名軍人的死亡時間來看,他們都是在6月3日晚上10時許戒嚴部隊開槍鎮壓之後死亡的,「這也充分證明軍隊開槍鎮壓在先、群眾暴力反抗於後的事實」。

(責任編輯:雲濤)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