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學者:朝鮮是潛在敵人 韓統一半島有利無弊

【新唐人2017年03月30日訊】近日,圍繞朝鮮核武發展帶來的危機,海內外輿論界討論得沸沸揚揚。其中,完全無視朝鮮給中國帶來的核災難危機,而一味反韓的論調,與力主武力打擊朝鮮、斬首金正恩的輿論尖銳對立。中共在韓、朝問題上究竟應該何去何從,已經站在了一個無法迴避、必須做出選擇的十字路口。

今年3月19日,華東師範大學國際冷戰史中心主任瀋志華在大連外國語大學的講座上,分析當前東北亞的外交格局指出,中國與朝鮮以及韓國之間的關係,經過幾十年的演變早已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走到今天,朝鮮事實上已成為中國潛在的敵人,而韓國其實可以成為中國的朋友。

據華東師大冷戰國際史研究中心官方網站上刊登的瀋志華講座實錄,瀋志華指出,朝鮮半島的危機,比中東地區的民族和宗教衝突還更加嚴重。因為中東地區打的不過是常規戰爭,而朝鮮半島已經進入核武器的層級。「您就別說他扔原子彈了,就算他自己安全沒搞好,自爆了,那中國也受不了啊。」

瀋志華表示,現在中國有人提出「不統、不戰、不鬧」的概念,試圖維持現狀,但其實「維持現狀對中國是最不利的」。朝鮮半島的現狀就是分裂的,南北雙方都想要統一,都想要「吃掉對方」。戰爭升級的危險隨時存在。因此,「不能任由他維持現狀,必須儘快改變現狀。」

他說:「說實話,現在都覺得晚了。我們的目標應該是徹底解決朝鮮半島問題,而不是維持現狀。」

那麼,如何解決半島問題呢?

瀋志華指出,在東北亞的外交格局中,首先要搞清楚究竟誰是朋友,誰是敵人?分辨敵友的標準,就是看他們所追求的戰略目標和根本利益是否一致。具有共同的目標和利益,那就是朋友,甚至可以結成同盟。

「從表面上看朝鮮與中國是同盟關係,美國與日本看似支持韓國的對朝制裁,然而數十年鬥爭的結果與國際環境的變化,情況已經發生了根本的改變」瀋志華說,「就目前的格局來看,朝鮮是中國潛在的敵人,韓國是中國可能的朋友。」

他分析,在朝鮮戰爭中建立起來的那種中朝關係很特殊,幾乎是朝鮮要什麼給什麼,百般呵護,中朝關係那時候是盟友,但內裡並不像表面上那麼「真誠」。

到了1985年中蘇關係正常化,中美關係全面升溫後,中朝關係就越拉越遠,這個時候,中朝兩國在外交戰略的取向上已經「沒有一致性可言」。從這個時期以後,中共要按市場規矩辦事,對朝鮮的經濟援助也急劇下降,維繫中朝關係的經濟鏈條開始斷裂。

到1992年中韓建交,中朝關係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此時無論外交、經濟、政治等各個方面,中朝之間的利益已經背離,同盟的基礎已經瓦解,中朝關係迅速轉變為一般的國家關係,然後又很快走向了敵對。

1993年3月朝鮮宣佈退出核不擴散條約。隨著朝鮮的核武發展,朝鮮半島的危機便不斷升級,不僅影響了中國大陸的周邊穩定,中朝的利益也完全走向對立。

而目前的情況是,朝鮮搞一次核實驗,美國對東北亞地區的軍事力量就增加一分。而美國的軍事壓力,又導致朝鮮再一次核試驗。如此循環上升,真正受到壓力的是中韓兩國。

至於中、韓關係,瀋志華指出,韓國可能是中國的「朋友」,原因是中韓建交之後,中國與韓美兩國之間的冷戰終結,深化了基於歷史與文化交流的經濟、貿易的互補性。

「關鍵是要看在除經濟以外的戰略安保層面上,韓國能否對中國造成威脅。」瀋志華說,「在韓美日鐵三角同盟中,韓國作為最薄弱的一方,對於中國而言自然具有較高的『利用價值』。」

他表示:「如果確定韓國是中國潛在的朋友,我認為由韓國統一韓半島對中國,尤其是東北地區有利無弊」,「打通戰略上妨礙東北三省經濟發展的朝鮮,隨著韓半島的統一,東北的發展也將找到出路。」

(責任編輯:阿竺 )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