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煤令讓平壤有多痛?數據揭開朝鮮鮮為人知隱情

【新唐人2017年02月28日訊】近日,北京決定本年度內停止從朝鮮進口煤炭後,朝鮮當局在其喉舌媒體上發表評論文章,大罵中國「卑鄙」、「低級」。與此同時,國際輿論評論稱,北京的這一舉措「切斷了平壤一條主要的金融生命線」。那麼,這個禁煤令究竟能夠讓平壤有多痛呢?日前,有港媒發表署名評論文章,以翔實的數據揭開了相關的隱情。

正當全世界都在密切關注金正男被刺殺事件的時刻,中共商務部官網悄然刊載了一則由中國商務部和中國海關總署聯合發佈的「外貿管理」公告,正式宣佈從2月19日起開始執行本年度暫停進口朝鮮原產煤炭(包括海關已接受申報但尚未辦理放行手續的煤炭)的決定。該決定的有效期至2017年12月31日止。

「這一令人驚訝的舉措將切斷平壤一條主要的金融生命線,大大加強聯合國制裁的效力。」針對北京當局2月18日作出的本年度停止從朝鮮進口煤炭的消息,《華盛頓郵報》這樣評論道。

朝鮮當局挨了北京這一記悶棍後,沉默了4天,然後於2月23日在其喉舌媒體《朝鮮中央社》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卑鄙的做法、低級的演算法》的評論文章,一邊虛張聲勢地誇耀朝鮮的核武技術具有如何強大的威懾力,一邊氣急敗壞地破口大罵北京當局「卑鄙」、「低級」,沒有「政治主見」,動輒念叨聯合國制裁決議,「肆無忌憚地採取非人道措施,全面斷絕了涉及改善民生的對外貿易。」

從朝鮮當局的這種激烈反應來看,這一次北京的決策真的戳痛了平壤。

隨後,時政評論人士唐駁虎,在鳳凰網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上發表了一篇《叫停進口朝鮮煤,這是多大的事你知道嗎?》一文,以翔實的數據為基礎,分析了北京當局的這個禁媒令對朝鮮當局所產生的後果。

文章表示,在北京當局發出停止進口朝鮮煤炭的決定之初,「大家都遠遠低估了這一輪制裁的威力、『手勁』和背後蘊藏的決心」。要搞清楚這一決策對朝鮮的份量,首先要搞清楚朝鮮經濟的「真實量級」。

文章介紹:綜合美、韓、日等多家研究機構的情報與測算,朝鮮人口2500萬人,年GDP總規模為300億美元(約2100億人民幣),不及600萬人的青海省。人均年GDP僅約8000元人民幣。

由於大部分是自產自銷勉力維生的農業和自然經濟,能收取到的稅收資金有限,朝鮮每年國家預算為30億美元左右,明面上的國防預算是其中的1/6,也就是約5億美元。

不過,一般認為,這20多年來,平壤政權總共花了30多億美元在他們的「兩彈一星」項目上,其中核武器項目15億美元,導彈火箭項目15億美元。

而在朝鮮的GDP中,煤炭的出口貢獻佔了相當大的比重。

那麼,煤炭出口情況究竟如何,其對朝鮮究竟有多重要呢?

文章介紹:朝鮮煤田主要分佈在首都平壤周邊,主要是無煙煤,東北部的咸鏡北道也有分佈,主要是煙煤。總探明煤炭儲量140億噸,可開採量為90億噸。

朝鮮煤炭出口可以歸納為三個絕大多數:1、朝鮮出口的煤炭,絕大多數(99.8%)都是無煙煤;2、朝鮮出口的煤炭,絕大多數(99.8%)都出口到中國;3、在中國進口的無煙煤中,朝鮮佔了絕大多數(85%)。

2014年,朝鮮對華出口了1550萬噸無煙煤,價值11.32億美元。2015年,這個數字增長到1958萬噸,但由於中國進入改革轉型期,煤價下跌,隻換來了10.5億美元。2016年,出口量又增加到2242萬噸,儘管全年大部分時間煤價仍持續低迷,但進入9月份之後,基建投資形勢好轉,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行,朝鮮的這批煤換來了11.85億美元。

當然,這些錢還要扣除掉那些中國貿易商和朝鮮實權部門的層層盤剝,最後才能成為朝鮮的國家資金。

再來看一下中朝貿易的總體數字:2014年,中國對朝鮮進口28.6億美元,出口35.2億美元;2015年,中國對朝鮮進口25.64億美元,出口29.47億美元;2016年,中國對朝鮮進口25.39億美元,出口28.38億美元。基本保持穩定。

也就是說,無煙煤佔到了朝鮮對華出口總值的46%左右。

換句話來說,平壤最為珍視的,就是每年那2000萬噸無煙煤了,這是他們掏空家底所能拿出來換錢的最好東西。也正是因為賣了那些煤炭和礦石,朝鮮才有錢在中國買來購買以下重要物質:3175臺重型貨車;近10萬噸汽油;12萬噸柴油;2萬噸汽車輪胎;12萬噸尿素;14萬餘噸瓷磚;近4萬噸鐵皮;74萬部手機;近27萬臺筆記本電腦;近44萬臺液晶電視等等。

當然,除了這些維持朝鮮社會基本運作的民生物資之外,還有大筆的資金被抽走,用於開發國際社會眾聲反對的核武器和彈道導彈上了。

所以說,各大國都看不上的2000萬噸煤,是平壤的飯碗。

(編輯:黎明/責任編輯:明軒)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