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軍老虎」有計謀 港媒曝王建平落馬內情

【新唐人2017年01月07日訊】武警部隊原司令員王建平被立案調查後,外界分析習近平武警的掌控是謀而後動。近日,港媒披露出其落馬內情:王建平曾獲周永康力推,武警曾淪為私人部隊。

2016年12月29日,北京國防部官方披露,武警部隊原司令員王建平,因涉嫌受賄犯罪,軍事檢察機關已對其立案偵查。

中共武警部隊過去一直被江派所把持,屬「第二權力中央」政法委的管轄之內,並涉嫌參與政變。從目前的種種跡象來看,習近平對武警的掌控是謀而後動,大局已定。

謀而後動 大局已定

外界注意到,此次王建平落馬被官方證實,刷新了中共軍隊「打虎」的兩項記錄:他是中共十八大後落馬的第一個現役中共上將;也是軍委聯合參謀部成立以來首個被查的「軍虎」。王建平是軍隊落馬的第四名上將,擁有武警上將警銜的他,是武警系統落馬的軍銜最高者。

此前落馬的上將,有中共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徐才厚、郭伯雄和空軍原政委田修思,不過他們接受調查時已到齡退役。在王建平之前,空軍原政委田修思於2016年7月被立案審查。

據悉,王建平於2016年8月25日,在成都視察期間被軍方檢察人員帶走,同一天他妻子和秘書也被帶走。外界觀察,王建平從落馬到被官方證實,中間有四個月較長的「時間差」,而官方選擇在2016年的最後日子公佈,似乎也是經過一番考量。

就在王建平被官方宣佈立案偵查的前一天,習近平12月28日主持召開政治局會議時宣佈,「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

有分析認為,官方在前後兩天所釋放的信息,顯示了習近平當局經過4年多的與江派人馬的鬥爭,目前終於取得「壓倒性」勝利。至此,江澤民所依賴的武裝力量的頭目,也已大都被習近平拿下,習近平大局已定。換句話說,江澤民等已經成為「砧板上的肉」,根據需要隨時可能被抓捕。

其實,從王建平落馬軌跡來看,習近平打握有實權的「軍老虎」是比較小心的,全盤佈局,謀而後動。

2014年12月,中共軍方原副總參謀長王寧調任武警部隊司令員,武警部隊原司令員王建平調任總參副總參謀長。政委許耀元與軍科院政委孫思敬對調。武警部隊司令、政委雙雙易人,外界已經感到極不尋常。

王寧來自軍方「南京系」,也是中共太子黨,與習近平關係密切,被認為是「習家軍」中的一員大將,受到習的青睞。據報,王寧在第31集團軍工作期間,就與當時任職福建省的習近平相識。

2015年1月王建平又被安排新職:全軍軍事訓練監察領導小組組長。全軍軍事訓練監察領導小組,是去年自中央軍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後成立的第二個小組。該小組副組長由總參謀長助理陳勇中將擔任。

外界注意到,王建平轉任副總參謀長,雖屬平級調動,但較武警司令而言沒了實權,循慣例他還卸任了中央政法委委員,當時有分析認為這或許是他要被查辦的前兆。

隨後,2015年,中共武警總部及多省武警總隊高層人事進行了新一輪調整,其中總部有4名副大軍區級高級將領轉任新職,多省市武警總隊負責人被調整。與習近平關係密切的原國防部長秦基偉上將之子、原任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的秦天少將接替劉振立出任武警部隊參謀長。

2016年初軍改後,伴隨機構調整,王建平出任新組建的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副參謀長職務。

2016年8月7日,中國軍網刊登了一組《全軍實戰化軍事訓練座談會代表發言摘登》,其中有時任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副參謀長王建平的《戰略戰役訓練核心是教戰練將》的論述;9日,《解放軍報》刊登他的短文《教戰練將,大力抓好戰略戰役訓練》。這是此前官方媒體上王建平的最後印記,是月下旬王建平就遭拘捕帶走。

獲周永康力推 武警淪私人部隊

官方至今沒有透露王建平的具體問題。亞洲週刊從北京獲悉,王建平落馬與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中央軍委副主席徐才厚貪腐案有關。在軍隊,關於王建平的貪腐傳言早已有之。

中共政法委書記周永康在2012年11月卸任前,王建平在武警部隊快速獲得晉升,官達上將。2009年至2012年間,身為武警部隊司令員的王建平,直接向周永康報告工作,當時的武警部隊正是周永康的「私人部隊」。

王建平的仕途晉升也與徐才厚有關。他在瀋陽軍區下轄的陸軍第四十集團軍服役時,徐才厚也曾長期在瀋陽軍區任職。王建平時任武警部司令員,這一職務接受中央軍委和政法委雙重領導,而且當時的軍委和政法委分別由徐才厚、郭伯雄和周永康掌控。

王建平籍貫河北讚皇,16歲參軍後長期在瀋陽軍區服役。1994年2月,他任瀋陽軍區第四十集團軍一二零師師長,其後轉任武警部隊一二零師師長。

王建平在武警系統服役8年,獲上將警銜。1996年12月,他升任武警西藏總隊總隊長、黨委副書記,2000年4月任武警部隊副參謀長,2006年8月,擢升為武警部隊參謀長。翌年7月,他被授予武警中將警銜。2009年6月,他出任武警部隊副司令員,半年後執掌武警部隊任司令員,2012年7月,他晉升武警上將警銜。

(記者東方靖綜合報導/責任編輯:唐睿)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