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需大餅難吃?三千臺商西進慘虧

【新唐人2016年04月20日訊】經營童裝連鎖店的儀大公司,傳出在中國投資不堪虧損而關門,但其實,臺商在中國投資,光是去年,就多達三千家廠商認賠,甚至知名百貨業、服務業都一一上榜。

大大的出清搬遷字樣,店內到處是雜物,經營老字號童裝品牌「百事特」的儀大公司,原先安和路精華地段門市,被迫結束營運。因為儀大在中國的子公司,連續四年慘虧,資金調度出現困難,甚至在台灣不得不結束興櫃市場交易。而這並不只是個案!

在中國營收佔比六成的麗嬰房,全盛時期門市突破兩千家,如今大砍1/3,只剩一千三百家,去年虧損達1.7億元﹔遠東百貨去年3月,天津店門市意外收攤,整年度認列虧損18.5億元。

中國十三億人口的內需市場,但臺商卻鎩羽而歸,專家表示,原因可能就出在,中國電商市場大肆崛起,取代傳統店面商家,網路商城一同競爭,沒有特色,就只落入削價競爭的窘境。

中經院第一研究所副所長吳佳勳:「中國現在更倚賴透過內需,來刺激經濟成長,這是一個拐點,那現在我們把它當市場的話,我們必須去更了解他們的民眾,喜歡的是甚麼東西,而不是我們東西帶過去,就必須要他們來接受跟購買。」

中國跨境電商興起下,從海外購買高價商品,滿足高端需求,低價商品則由中國當地業者吃下,臺商如果沒有清楚定位,高不成低不就,很尷尬。

中經院經濟展望中心主任彭素玲:「上千萬家的一個廠商在這裡,你如何突顯妳自己的商品?或者是說你產品的特色是在哪理?妳可能要必須要因應它的消費市場的特性,而做些轉變。」

根據上市櫃公司年報資料,臺商轉投資中國子公司,家數合計七千家,去年卻有三千家,在中國賺不到錢還倒貼。如何深根市場,抓住商機,業者恐怕還需要,多下些功夫。

新唐人亞太電視陳輝堯瀋、唯同台灣臺北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