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女童割喉事件震驚社會 悲痛化為愛

【新唐人2016年04月03日訊】新聞週刊(521)3月28號臺北市發生4歲女童,在街頭遭隨機砍殺身亡的事件,引發社會震驚和思考,警方認定是精神病患殺人事件。臺北市長呼籲社會要保持理性,讓事件回歸正常軌道處理,並表示整個社會安全防衛網要重新檢討。而許多民眾到場悼念,女童「小燈泡」的媽媽說,謝謝大家用滿滿的愛與祝福,陪伴小燈泡走完最後一程。

事件發生在3月28號上午,4歲劉姓女童「小燈泡」與母親前往捷運站迎接祖父,突然遭到兇嫌從背後砍頭,被害女童的母親目睹兇嫌整個犯案經過,雖試圖阻止仍舊無法挽回逝去的小生命。

警方認定這起街頭遭隨機砍殺身亡的王姓嫌犯精神病症明顯,嫌犯十年前有毒品案記錄,可能因為長期吸毒,而且混用二級毒品,腦部受損引發異常暴力行為。

事件透過媒體傳播,震驚台灣也引發社會思考。很多隨機殺人案兇犯是成年失業男性,與他們青年時期發展環境有關。

公益平臺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我認為在跟過去這段時間,台灣的經濟相對的優渥了以後,父母常常,整個社會的環境,都在某種情況下,讓孩子有這種機會,不必為自己負責任,這些大概都是造成這些現象的重要的原因。」

國際各大媒體也對此事進行報導,《美聯社》還強調,這樣的暴力犯罪「在台灣相當罕見」。

因為被害者是兒童,台灣立法機關考慮立法,未來對殺害兒童的案件應判處死刑,精神病終身監禁。

死刑存廢與否再度引發輿論廣泛討論。來自河南的中國籍交換學生在《蘋果日報》投稿文章說,中國是長期高居世界死刑執行數量的第一大國,同時每年幼兒園大屠殺,公共巴士縱火,故意駕車衝撞人群等等,不斷頻繁發生。文章說,為了轉移社會矛盾,政府經常將一般刑事犯進行遊街公審甚至公開槍決等展示,以獻血獻祭的方法,滿足受專制壓迫時產生的報復心理,以避免民眾將其作為革命的動力。他認為,嚴刑峻法並沒有起到使犯罪率下降的作用,卻成為了當權者迫害人民打壓異己的工具。

輿論指出,到底這些人是病人還是犯人?如果不解決犯罪動機,那麼死刑存或廢都沒有意義。

海內外媒體關心台灣社會怎麼了?法學權威,臺大教授李茂生預言,這種事發生機率與時間會愈來愈頻繁,他說,死刑與強制治療無法解決問題,需要改變的是社會結構,必須從人心做起。

3月31號「小燈泡」的追思會場,陸續有民眾到場悼念。為人父母的民眾更是感同身受,情緒激動,一度哽咽。

民眾:「因為我們也是媽媽,所以我們很心疼。」
民眾:「她已經不再只是她家裏頭的小燈泡,她是我們整個社會的燈泡。」
民眾:「很多人的愛跟祝福給她,我希望她可以到另一個世界,當快樂小天使。」

「小燈泡」媽媽希望來追思的民眾,不要仇恨、不要憤怒。

劉姓女童母親 :「我真的很希望她的走,能留下一些甚麼,能夠讓一些事情發酵,喚回大家對愛的重視,對社會上許許多多的重視。 」

希望在最後的最後,她的女兒仍然只有對這個世界有美好的回憶。

藝人蔡依林:「小燈泡的媽媽,我覺得她的回應,就是也教育了我自己,就是不要一直想著傷害你的人,想著還愛著你的人,然後你愛的人,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而且非常強大的母親的力量。」

歌手吳克群:「我還來不及長大,來不及說愛你啊,請你們告訴我的媽媽,我有多麼的愛她。」

追思會場內,桌上的小燈泡散發著微光。

歌手吳克群:「寫那首歌很有感觸的是,燈熄滅了,可是萬家燈火都應該要亮醒,而且我覺得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其實我們或多或少,都有一份責任。」

將心中悲痛轉化為撫慰人心的歌曲,藝人表達不捨哀悼,也希望台灣社會以正向力量關注思考,不要再有下一個悲劇發生。

撰稿:黃千容
剪輯:黃千容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