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長子」頻頻告急 習李遭遇另一枚「炸彈」

【新唐人2015年10月06日訊】(新唐人記者李靜報導)去年開始,中國東北經濟頻頻告急,三省的經濟增速在全國排名中均墊底。今年上半年,東北的經濟增速再度令人「揪心」。曾經在中共計劃經濟時代起到猶如「長子」般的頂樑柱作用的東北經濟,如今呈現出已然被掏空的危險信號。目前,中共體制下的中國處處有危機,衍生出的各種問題如「炸彈」密布,隨時爆發。有學者認為,「中共長子」告急可能成為了中國經濟「區域性塌陷」的樣本,就像一枚已經點燃了導火索的制約中國經濟增長的炸彈,橫在了習李當局面前。

《艷粉街》場景出現 東北經濟告急並非危言聳聽

獨立紀錄片導演王兵在10多年前拍攝的紀錄片,《鐵西區》第二部《艷粉街》中所展現的1990年代末的場景,在2015年9月下旬的一個午後,在艷粉街頭演繹著。

「現在啥也賣不動,車該修了也不修,捨不得花錢。」39歲的汽車維修點老闆劉厚生向《界面》所說慘淡的行情,已經持續了將近兩年了。與前兩年相比,他現在的生意幾乎減少了一半。

不僅是劉厚生的汽車維修點,艷粉街兩邊的五金店、建材店一樣的生意冷清,或乾脆關門「轉租」。

王兵拍攝的《艷粉街》所展示的是1990年代國企改革對東北老國有企業以及下崗工人造成的痛苦衝擊。當時,大量老國有企業倒閉,幾百萬工人下崗失業,東北經濟陷入一片蕭條之中,社會動蕩不安。

而艷粉街的現狀,可以說是最近兩年來整個東北經濟萎縮、GDP增速出現嚴重下滑後的典型縮影。

據統計,2014年東北三省的GDP增速全部處於中國後五位。今年上半年中國31個省(市、區)GDP排行榜上,東北三省仍是最低迷地區,遼寧、黑龍江、吉林分列中國經濟增速倒數第一、第三和第四。增速最慢的遼寧省,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速僅為2.6%。東北地區經濟增長速度遠低於中國平均水平,在中國四大區域板塊中經濟下行壓力最巨。

英國老牌雜誌《經濟學人》今年1月稱,對於這個居住著一億一千多萬人的老工業地帶而言,這些數據傳遞著令人不安的訊號。

看來,中國東北經濟告急並非是危言聳聽。

中共「長子」被「掏空」 計劃經濟失敗典型案例

《經濟觀察報》有一句話說的很到位:「當下中國,如果要找到一個體制桎梏最齊全、體制堅冰最深厚的樣本,東北毫無疑問是最好的選擇。」

老一代的東北人談起東北,常常會流露出這樣的心態,計劃經濟時代鼎力中國經濟的東北,好比家中頂樑柱的「長子」。如今,這個長子已經被掏空了軀幹。

中國的大規模工業化起於東北。1953年至1957年中共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多數重點項目都落戶東北。那時候中共投入大量資源建設東北,也從東北調撥了大量資源。長期以來,東北擔當著中國重要原材料、裝備製造、重化工業的生產基地,被稱為中共「長子」。

曾有生長在瀋陽鐵西區的網友發帖說,當時的東北,誰在工廠當工人,找媳婦輕飄飄。一是城鎮戶口,二是有穩定收入,三是工人屬於所謂社會主義核心階級。那些年裡「進廠當工人「就是所有人最美好的願望。

「整個鐵西區全是工廠,工廠挨著工廠,挨著工廠,挨著工廠……就是這麼密集。工廠之間有各種小鐵路連接。那時的鐵西區,空氣永遠是渾濁的,天空永遠是灰色的。」

但隨著石油等資源的枯竭,尤其經濟重心的轉移,到1990年代,曾經風光無限的東北國有企業已經舉步維艱。大量國企倒閉,將近1000萬工人下崗。下崗,其實就是中國特色的「失業」。下崗工人面臨兩大問題:明天怎麼吃飯?今後怎麼生活?

《界面》認為,這無疑是計劃經濟失敗的典型案例。

「振興東北」計劃投資 拉動模式帶來十年表面繁榮

2003年,中共提出了「振興東北」的口號,期望讓東北再次成為帶動中國經濟發展的「火車頭」。政策出台的當年12月,中共國家發改委即批准了「振興東北」第一批100個項目,總投資額610億元。此後中央的項目投資難以數計。

「振興東北」計劃暫時把東北三省拉出了經濟衰退的「泥漿」。據官方公佈的數據顯示,2003年到2012年的十年間,東北三省地區國內生產總值翻了兩番多,年均增速達到12.7%,而全國同期的年均增速為10.7%。

數據看起來非常輝煌,2013年,黑龍江省的GDP增幅就回落至8%。2014年和2015年東北三省更是集體失速。

原因何在?

遼寧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梁啟東在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認為,東北經濟是典型的投資拉動模式,而投資拉動就意味著產能擴張、增量擴張的增長模式。

界面新聞認為,瀋陽、遼寧乃至整個東北,在過去十年高投資、高耗能、高污染的經濟增長模式下,大興土木帶來的只是表面繁榮,其中一些深層次的矛盾也被掩蓋在高增長的表象之下。

由於計劃經濟的體制和思維都最先在東北生根,當市場經濟起於大陸東南沿海後,東北三省欲市場化就顯得尤為步履沉重。計劃經濟就如一個胎記,成為東北三省的深刻烙印。

對於2014年GDP增速排在倒數第二的黑龍江省,《中國新聞周刊》曾報導,其省長陸昊分析原因時說:原因在於工業結構的不合理。10多年來,工業對全省經濟增長貢獻率始終保持在50%以上,其中能源工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最高為72.9%,最低為53.8%,增速最高為13.1%,最低為6.3%,2013年回落到0.1%,2014年為負增長。

陸昊進一步分析說,黑龍江省工業中能源工業比重過大,非公經濟比重小,市場營銷、與資本市場合作、市場化方式配置資源等方面均存在差距。

遼寧和吉林的問題亦與黑龍江相似。作為中國工業化最早、重工業程度最高的區域,如今卻成為了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最根深蒂固的樣本。這被普遍認為是東北經濟失速的深層原因。

東北經濟告急「塌陷」蔓延 嚴重製約中國經濟增速

作為中國四大經濟板塊之一,東北經濟增速遠低於中國平均水平,《鏡報》分析,東北經濟已經拉響警報,釋放出一個危險信號,該地區很可能成為中國經濟「區域性塌陷」的一個樣本。

產業結構單一,易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東北並非孤案。《鏡報》報導引述觀察家觀點指,近年來,隨著東北資源不斷減少,能源經濟帶西移,西部的能源地位逐漸抬升,煤炭、石油等資源同樣豐富的山西、陝西、內蒙古、新疆等地開始崛起,但它們在不久的將來或將面臨東北現在的考驗。2014年全年的經濟增速排名中,山西墊底,僅為4.9%。今年一季度各地發布的經濟數據看,山西、鋼鐵大省河北GDP排名再次印證了這一點。

山西省會太原一季度GDP同比增長僅0.1%,2013年卻是8.1%的GDP增速,兩相對比,不可謂不驚心。

從某種意義上看,東北經濟這個「區域性塌陷」樣本,如處理不慎,甚至會產生連鎖反應成為全域性問題。

文章發出警告,當前,區域經濟失速已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穩增長」的定時炸彈,避免其他地區出現蔓延式塌陷和經濟斷崖下跌,已經是習李當局許勝不許敗的硬仗。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9月29日發佈的最新研究報告認為,三季度中國經濟總需求下降,GDP預計增長6.9%左右。報告並同時預測四季度中國經濟有從「主動調整」變為「慣性下滑」的風險,需要實施防禦性宏觀政策。

該報告預測2015年第四季度中國GDP增長同樣為6.9,全年GDP增長7.0%左右。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