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長青:英國右派大勝的影響

五年一次的英國大選,昨天投票,結果出乎各種事前民調,右翼保守黨以亮麗戰績,贏得大選!

選前英國主要民調全都說保守黨和工黨勢均力敵,比分會極為接近,有的甚至說將是英國有史以來最難預料的一場選舉。

但選舉結果卻根本沒有甚麼難解難分,而是涇渭分明,保守黨不僅比分大幅領先工黨,而且贏得了國會650席中超過半數的331席,成為國會多數黨,根本不用跟任何小黨結盟,就可單獨組閣。而這個結果,是事先任何英國媒體都沒有預測到的。

英國媒體出了甚麼問題?出了「左派偏袒症」,而且患病多年。據統計,在英國過去五次全國大選中,就有四次媒體對工黨得票率估計過高,加上這次就達五次(五年選一次就是25年呵!)。其實所謂「高估」,是因太傾心工黨,把內心的盼望當成了對現實的預測。

這次選舉結果,再次讓人們看到英國左翼媒體在強烈意識形態主導下的不公正報導。左傾帶來的政治偏見,使他們和現實脫節,結果導致自我羞辱,下次誰還相信他們的所謂預測?

英國自1983年以來,從來沒有執政黨在大選中還能增加國會席位的,因為執政就會有包袱,就在被批評的風口浪尖上。執政黨的議員人數,一般都會大選中減少。

但這次卡梅倫領導的保守黨卻一反常態,席位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比上次(2010年)增加了25席。顯示英國選民對保守黨的支持、信任和力挺。

而左翼工黨,則從上次的席位中丟掉26席,只剩下232席。更慘的是,工黨在蘇格蘭全軍覆滅,連工黨當地主席都沒保住自己的選區席位。去年領導蘇格蘭獨立公投的「蘇格蘭民族黨」則獲得橫掃般的勝利,贏得了蘇格蘭的59席中的56席。而上次(2010)選舉,蘇格蘭民族黨才只拿到6席。蘇格蘭是左派的大本營,蘇格蘭民族黨比工黨更左,所以他們這次拿到的席位全都是來自工黨的。

對在英國的亞裔來說,這次選舉有了一個亮點:英國有史以來首次產生了一個華裔議員,而且是保守黨的參選人(香港第二代移民)!而其他10位華裔候選人,四人是保守黨,六人是工黨和綠黨等左翼政黨;10人中還有兩位是近年(其中一位是2001年)赴英的中國大陸留學生(35歲的王鑫剛來自黑龍江,30歲的何易來自重慶),都是保守黨的參選人。這種關注當地政治、積極參選的行為,是一個很好的開端。亞裔作為少數族裔,容易產生受害者心態而加入左傾陣營。但左的全輸,唯一贏的是右派,很令人振奮!

為甚麼這次卡梅倫的保守黨能夠獲得如此的勝利?至少有這樣幾個原因:

第一,五年前保守黨雖然贏得國會多數席位,但卻沒有過半,所以只得跟「自由民主黨」組成聯合政府。卡梅倫出任總理後,就推行小政府、減稅、削減福利,平衡預算等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對原來布朗的左翼社會主義政策「撥亂反正」。他還提出「大社會」理念,主張給民眾和地方政府更多權力,讓他們承擔更多責任,建立一個「更大、更強的社會」。

卡梅倫的市場經濟政策,促進了經濟復甦,使英國從左翼工黨執政下的經濟滯緩中走出谷底,並成為歐洲增長最快的經濟體:過去2年來,英國經濟的成長比歐元區快10倍,失業率(5.6%)比歐元區的11.3%低一半。

在大選投票前,有103名英國著名企業家在報上發表聲明,支持卡梅倫的保守黨的政策;他們認為工黨勝選會威脅就業和投資市場。而這103位大企業家,只有20位被認為是保守黨的長期支持者,其中5位曾一直明確支持工黨。

英國企業家的耽心是有理由的,因為布朗的接班人、現任工黨主席米利班德是著名的左傾分子,他的政策主張,幾乎全部照抄他的信奉馬克思主義的學者父親(還有他的左翼母親)——要全面高稅收,而且特別要對富人增收重稅。米利班德甚至要直接干預銀行業務,要求英國各大銀行把零售與投資業務分開,理由是「為客戶服務,而不是為國際市場服務。」銀行如果不做的話,工黨政府(執政後)會強制執行。

眾所周知,銀行是市場經濟的最重要組成部份,它應該按市場規矩去經營和運轉,憑甚麼由政府來決定它本身的業務?米利班德簡直是要把工黨帶向政府完全壟斷的共產黨的地位。

對於媒體批評,米利班德不是遵循保護新聞和言論自由的民主國家的根本原則,而是提出,要把傳媒大亨默多克在英國的媒體集團「拆散」,理由是他們過於強勢。而在美國的任何一屆政府,包括今天最左傾的奧巴馬政府,都沒有任何政治領袖提出要「拆散」媒體的。

工黨領袖不僅要管經濟、要管媒體,甚至還要管個人的住房標準。米利班德在要求全面高稅收之上,破天荒地提出「豪宅稅」,對價值200萬英鎊以上的房產,要特別征高稅。個人勤勞致富,住個好房子也要被政府特別增稅?這難道不是跟毛澤東們的「打土豪,分田地」在本質上完全一樣的共產搶劫嗎?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馬克思說的沒錯!

在全球七大工業國家中,目前還只有英國的工黨提出這麼荒唐的增稅方案。按照這種邏輯,下次誰要開奔馳車,也要被收豪華車稅,有私人飛機的,更要被徵收飛機稅,再下一步,將來誰吃頓大餐,就該收「豪宴稅」了!女人買珠寶更該收「鑽石稅」——奢侈稅。乾脆一句話,只穿牛仔褲、吃快餐、住貧民窟不收稅!這不是聳人聽聞,這就是左派的方向!

那些從頭到尾經歷了共產世界的人還沒有死光,共產北韓還就在眼前,人類就開始重蹈覆轍,難怪《聖經》裡有那麼多準確的預言,不用誰的上帝來警世,人類從來就是這麼一圈一圈地重走前人的老路。

在西方的市場經濟下競爭成功的富人,不是像中國那樣官商勾結(不法手段等)的暴富,他們中除少數繼承家產等之外,絕大多數是靠智慧、靠勤勞致富。本來在等級稅率中(按不同收入設立繳稅等級),富人和中產階級已經比低收入者多交了很多稅(美國有47%的人不必繳稅),現在他們用自己的辛苦努力的錢住個好房子,就要被另外再徵稅,這就是被安.蘭德譴責的、人類文學作品中最不道德的形象羅賓漢那種劫富濟貧的強盜邏輯,但高舉的是正義無比的旗幟。

這種高稅收政策不僅嚇住了資本家,投資者,也令中產階級恐懼。所以卡梅倫的控制政府開支、降低稅收、促進企業擴大投資、刺激大眾消費的政策使英國經濟復甦,得到了選民的信賴。雖然左翼媒體在英國占主體,全力以赴給工黨做啦啦隊,但最後人們心中常識的力量還是壓倒了左派鑼鼓喧天的意識形態。

第二個原因,1969年出生的工黨領袖米利班德是極左派,結果反而促使了保守派的勝利。米利班德和他的親哥哥,都是工黨的後起之秀,在2010年的工黨黨魁選舉中,他哥哥的呼聲最高,但卻敗在他手下。這兄弟倆雖然同是來自馬克思主義家庭,但兩人還有區別:米利班德更左,他跟隨了布朗(曾出任布朗政府的外交大臣);哥哥則是布萊爾的門生。布萊爾在工黨領袖和首相期間,走中間路線,偏向撒切爾夫人的自由經濟理念,等於體面地向保守黨的哈耶克市場之路投降(也因此,才使工黨勝選)。在對外政策上,布萊爾也懂大局、識大體,跟當時的保守派美國總統小布什併肩合作,打贏了伊拉克戰爭,並強勢打擊全球恐怖份子。

但在工黨的黨魁選舉中,更加左傾的弟弟,卻擊敗了跟隨布萊爾、比較現實的哥哥。其實這個黨內選舉結果,已預示了工黨全國大選的敗局——放棄布萊爾的中間道路(現實主義),而走極端左傾的高稅收的社會主義,就會是滑鐵盧。

英國這次選舉結果,對英國本身,對歐洲(歐盟),對全球經濟,以及美國明年的大選,都有直接或潛在的影響:

對英國自身,很顯然卡梅倫的減稅、控制預算、促使經濟復甦的市場經濟政策將會繼續。而且,由於這次保守黨不必再跟其它政黨組聯合政府,不必受他們限制,就更能大刀闊斧改革,推動英國重走撒切爾主義——原本資本主義的道路。而英國經濟的復甦發展,對歐洲經濟,對亞洲(包括中國),包括對美國,都具有重要意義。

對歐洲來說,英國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軍事,都是重要大國。英國的強勢經濟復甦,會推動歐洲經濟。但對歐盟這個組織來說,則別指望能繼續依賴英國了,因為卡梅倫選前承諾,連任後將在2017年就英國是否留在歐盟舉行公投。英國如離開歐盟,必將是歐洲的福星。

撒切爾擔任首相時(1979-1990),就反對英國留在歐盟(英國是1973年工黨執政時加入歐盟的)。撒切爾的名言是:建立歐盟「可能是當代最大的一個愚蠢舉動」。撒切爾和很多保守派為甚麼強烈反對「歐盟」,因為歐盟是左派烏托邦的產物。歐洲有四十多個國家,稅率不同,GDP不同,人均收入更不同,但卻硬要聯合成一個「歐洲合眾國」,一個共產主義思維的烏托邦。

成立歐盟,併進而走向「歐洲合眾國」主要是法國人的主意。發明過「斷頭台」、搞過血腥法國大革命的羅伯斯比爾的思想傳人們,就熱衷大一統,更有潛在的跟美國抗衡的企圖。但法國人口才六千多萬,不到美國的四分之一,其國力等怎麼能抗衡美國?所以法國的拿破侖心態的後裔們,才熱衷搞個「歐洲合眾國」,要跟美國分庭抗禮。

睿智的撒切爾夫人早就洞悉法國政客的這種心態,所以她堅持英國不加入歐元區;並一直鼓吹英國退出歐盟。卡梅倫自視是撒切爾夫人的思想傳人,同時更受到英國內部強烈主張退出歐盟的保守派選民的壓力(主張退出歐盟的英國獨立黨就曾在地方議會選舉中獲勝,這次則贏得國會席位)。

如果英國公投結果是退出歐盟,將是對歐盟(歐洲合眾國夢想)的重大打擊。設想,一個小小的希臘(其經濟規模只佔世界總量的0.4%)要退出歐元區,就把法國等歐洲精英們嚇得半死,一再向希臘的政治惡棍們妥協讓步,容忍他們賴帳,好說歹說,也要哄勸希臘留在歐元區。他們就是擔心希臘一旦退出,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歐元區就Over,連帶歐盟也步其後塵。

如果是英國退出,其影響和衝擊波,當然絕非希臘可同日而語。可想而知,為甚麼歐洲左派們那麼擔心英國保守黨獲勝;他們事先不敢明言工黨會敗選,而是模糊地說兩黨勢均力敵、難解難分。如果是工黨真的領先,或有可能獲勝,他們早就不這樣說了,這就是西方左派的政治障眼法。

另一個影響,是對美國明年大選有潛在衝擊。卡梅倫的保守黨獲勝,英國保持右翼執政。德國已是保守派的默克爾執政。下屆法國大選,也明顯可能是保守派捲土重來,因現在法國左派總統奧朗德的支持率已跌到12%,全球第二低(第一是台灣的馬英九,只有9%)。前總統薩科齊領導的保守派,已在法國地方選舉中獲得壓倒性勝利。德國,英國、法國都是保守派執政後,加上目前自由世界最優秀的領袖(在反共、反恐、自由經濟理念上最堅持原則的)加拿大保守派總理哈珀,再加上日本的自民黨(保守派)首相安倍晉三,使全球七大工業國家,除了意大利(其左翼政府很不穩定),就只剩下美國是左派執政。另外澳大利亞也是保守派執政。在這種背景下,左派民主黨的希拉里想贏得美國大選,就會更加困難,因為全球的趨勢是走向市場經濟,而不是社會主義。

我以前曾在文章中指出英國實行的這種內閣制的嚴重弊端,就是小黨林立,往往哪個黨也無法在國會席位過半,而必須聯合小黨組閣,導致分肥交易,損害政治健康。而且一旦哪個小黨退出、倒戈,聯合政府就可能垮臺,而提前大選,又勞命傷財。英國也是看到這個弊端,所以2011年通過了《固定期限國會法案》,規定除非有三分之二議員反對,否則一屆政府必須做滿五年。

有這個法律的保障,卡梅倫能夠再坐滿五年,保守黨政府就將連續十年執政,為英國的政治和經濟改革,奠定一個好的基礎。但卡梅倫也有難題,他的市場經濟之路,不僅會受到政治對手的杯葛,左翼媒體的喧囂抵制,還有一個蘇格蘭鬧獨立的問題。這次主張獨立的蘇格蘭民族黨大獲全勝,將會更加鼓舞當地的分離氣勢。

去年領導獨立運動的蘇格蘭首席部長薩蒙特就曾誓言,雖然公投失敗了(贊成獨立的45%),但今後還要再搞公投。這次蘇格蘭民族黨贏的氣勢如虹,很可能會乘勢而來,把獨立問題再次拿到桌面。讓那些以為上次公投之後,這事就了了(起碼若干年不再提)的人,再次提心吊膽。但事實上,如果未來蘇格蘭真「獨立」出去,對卡梅倫的保守黨卻是好事,因為沒有了蘇格蘭民族黨那些極左的選票,英國的大選,保守黨就更容易贏了。但蘇格蘭分離出去,英國的整體國力、國際地位、資源(包括核潛艇港口等)等諸多方面都會下降。這是英國的難以承受之重。卡梅倫如何疏通、舒緩這個趨勢,將對他和保守黨的智慧和能力,是個考驗。

2015年5月8日(英國大選投票次日)於美國

——原載「自由亞洲電台」

相關文章
評論